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廣西民族文化課堂在偏遠山村小學開課

老師給同學們講解花山並示範繪製手袋

國際線上報導 “人都是由叫做姆六甲的花婆婆創造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長在花園裡的一朵花。花兒若是生病了,花婆婆就去給它施肥澆水,治好它們的病痛。”這是廣西南寧市區內一所幼稚園裡上演的舞臺劇。對廣西各地的壯族來說,花婆婆不但是他們的生育女神,更是兒童守護神。在當地花崇拜的傳統中,外婆總要在外孫或外孫女滿月的時候送上繡滿花朵的背帶,祈求孩子平安健康,
花背帶這一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手工技藝也就由此衍生而來。在廣西民族博物館的推動下,花背帶的故事不僅在市區內的小學進行傳授,甚至連偏遠山區的孩子都可以瞭解到廣西民族的文化瑰寶。

賀州市黃姚鎮白山村是廣西民族博物館響應中央“精准扶貧”號召下的對口定點幫扶物件。作為其中的重點幫扶對象,博物館每年都在白山小學開展未成年人民族文化教育活動。

考慮到山區小朋友們的接受能力,來自博物館的黨員志願者們給孩子們帶去了背帶輪廓的畫紙,安排了演示加體驗的課程。山區的小朋友們通過觀察背帶上的圖案元素與色彩構成,發揮各自的想像力,勾畫出一幅幅自己心中的花背帶,也瞭解到了壯族的文化精華。

廣西民族博物館時常會舉辦一些異彩紛呈的展覽或體驗活動,南寧本地的小朋友可以到博物館進行參觀。

然而,許多身處偏遠山村的孩子們受客觀因素的限制,要想一飽眼福就沒那麼容易了。除花背帶之外,廣西民族博物館還與還與當地生態博物館相結合,在龍勝、賀州等地,以廣西十二個世居民族為主題,開展了“五彩八桂”民族文化知識講堂,給山區的小學生普及十二世居民族的文化習俗,讓小朋友們瞭解到除自己民族外其他民族的傳統文化。

同學們繪製花山元素手袋

專注地繪出心中的花背帶

老師給同學們展示漂亮的花背帶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