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哈佛預測8年後印度經濟將趕超中國!印度人自己信嗎?理由是……

雖然“龍象之爭”說了這麼多年,但面對經濟總量和增速長期以來都高於自己的中國,不少印度人內心的想法,或許就如同此前熱映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一句臺詞——

相信未來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如果這態度還得到了權威機構的“認可”,無疑更加激勵人心。湊巧的是,不久前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就發表了一份發展預測報告稱,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增長極將從中國轉移至印度。

但果真如此?讓我們一起仔細看看哈佛怎麼說。

印度網友:哈佛說的對,莫迪你真棒

每經小編(號:nbdnews)注意到,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在這份發佈於6月28日的報告中預測,到2025年,印度GDP增速將達到7.72%,中國GDP增速則放緩至4.41%。

報告中2015年的新增資料顯示,中國出口額出現下滑。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經濟複雜性排名也首次下降了四位。

什麼是經濟複雜性(Economic Complexity)?報告稱, “經濟複雜性描述的是國家出口中體現的生產力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以及通過增強這些能力來進一步多樣化的容易程度。”如果一個國家生產現代化、精細化產品所需的技術知識增加,它的經濟發展速度可能超越其他國家。

經濟複雜性排名

報告認為,雖然中國的經濟複雜性排名高於印度,但已下跌四位至全球23位。

而印度雖位於第46,但在政治,制度,地理和人口方面更為多樣,這使它擁有了更多生產多樣化的空間。

研究人員認為,中國經濟過去十年的快速增長縮小了其複雜性與收入之間的差距,而這是增長放緩的預兆。增長預測顯示中國仍然超過世界平均水準,但在未來十年中增長率為每年4.4%,相較於當前放緩顯著。

經濟複雜性全球增長預測(按地區)

報告指出,印度未來發展的潛力,主要來源於其多樣化生產和出口的潛力。現今印度正努力讓出口多元化,包括化學品、汽車、電子產品等較複雜的行業。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教授,國際發展中心主任Ricardo Hausmann表示,如今主要的石油經濟體都因仰賴單一的天然資源,而陷入泥沼,“但在生產多樣化和複雜化這方面,

印度、印尼和越南已經積累了新的潛能,未來幾年將會實現更大的增長。”

報告還預測,到2025年,烏干達是唯一一個增長可能快過印度的國家,預計GDP增速為7.73%。

各國GDP增長預測(至2025年)

小編注意到,這份報告公佈後,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等媒體近日對其進行了報導,部分報導的用詞則有些誇張,比如下面這則標題,“哈佛研究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將出現戲劇性下滑(dramatic fall),印度將驚人崛起(impressive rise)”……

不少印度網友在文章下方熱情跟帖,其中最常見的論調是這樣的↓

“如果現任政府再幹兩屆,印度無疑會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

“我們印度人早就知道啦!當今世界終將承認,我們才是重要人物(leading light)。莫迪總理當初做出的開創性的決策徹底改變了局勢,我們正在得到回報。”

“這只是開始,最好的還未到來。國家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甚至還有人激動地表示,要“抵制中國貨(boycott Chinese good)”。

“我們印度人要停止和他們搞貿易,買中國貨就是讓他們經濟強大。”

不過,還是有印度網友對此表示了質疑或擔憂。

“中國的4%增長是4400億美元,印度的7.5%卻只有1600億。要填上這個溝還是要花很長時間,據說要到2075年去了……祝那時候活著的人好運吧。”

“你可憋說啦!”

外媒:要擊敗中國,先成為中國

“印度趕超中國”並不是一個新命題。

2003年,哈佛商學院的黃亞生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塔倫·卡納曾在美國《外交政策》刊文稱,印度最終會超越中國,因為中國經濟依靠善變而不可靠的外國投資和技術驅動,而印度主要靠國內儲蓄和創業精神驅動。

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而印度出現加速,黃亞生和卡納的預言就有可能成真。而哈佛大學這篇研究報告,遵循的也是這一邏輯。

但實際上,據商務部網站消息,早在2015年初,《外交政策》網站又刊登了文章《擊敗中國,首先要成為中國》,稱印度經濟增長超越中國的前提,是效仿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

據此前媒體報導,印度在2015年初調整了GDP的計算方式,如果按照新的計算標準,那麼絕大多數國家GDP都會被抬高。受此影響,再加上2016年英鎊下跌的助攻,2016年底《福布斯》雜誌發佈一則報告顯示,印度的GDP總量已超過英國。這一消息當時引發了印度國內媒體的歡呼。

今年3月7日,印度《經濟時報》還刊發了一篇和中國對比的文章,標題為“中國如此害怕印度的五大理由”。

報導截圖

但《外交政策》網站上那篇早於福布斯報告發佈的文章指出,就算印度經濟增速真的超過中國,從經濟學原理看也並不奇怪,因為根據邊際遞減效應,印度基數較低,增長速度本就應快于比他富的中國。

此前每經小編(號:nbdnews)曾梳理世界銀行資料發現,印度2015年的GDP為2.095萬億美元,而中國為11.008萬億美元,在總量上大幅領先於印度。

GDP資料(紅線為中國,綠線為印度)

GDP增速(紅線為中國,綠線為印度)

上述文章還指出,印度將超越中國的預測,並沒有反映出中國在已實現非常高的GDP的情況下仍保持快速增長,而印度並沒有實現其增長潛力的事實。

印度要想超越中國,必須先使自己變得更像中國,這與黃和卡納的論據正好相反。

莫迪總理的確也正在如此嘗試——集中精力建設一流的基礎設施、推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大專案,這些均需要外國投資和技術。

若能做到這一切並利用其年輕人居多的人口優勢,印度就有可能超越中國。

你怎麼看?

每經編輯 趙雲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部分報導的用詞則有些誇張,比如下面這則標題,“哈佛研究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將出現戲劇性下滑(dramatic fall),印度將驚人崛起(impressive rise)”……

不少印度網友在文章下方熱情跟帖,其中最常見的論調是這樣的↓

“如果現任政府再幹兩屆,印度無疑會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

“我們印度人早就知道啦!當今世界終將承認,我們才是重要人物(leading light)。莫迪總理當初做出的開創性的決策徹底改變了局勢,我們正在得到回報。”

“這只是開始,最好的還未到來。國家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甚至還有人激動地表示,要“抵制中國貨(boycott Chinese good)”。

“我們印度人要停止和他們搞貿易,買中國貨就是讓他們經濟強大。”

不過,還是有印度網友對此表示了質疑或擔憂。

“中國的4%增長是4400億美元,印度的7.5%卻只有1600億。要填上這個溝還是要花很長時間,據說要到2075年去了……祝那時候活著的人好運吧。”

“你可憋說啦!”

外媒:要擊敗中國,先成為中國

“印度趕超中國”並不是一個新命題。

2003年,哈佛商學院的黃亞生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塔倫·卡納曾在美國《外交政策》刊文稱,印度最終會超越中國,因為中國經濟依靠善變而不可靠的外國投資和技術驅動,而印度主要靠國內儲蓄和創業精神驅動。

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而印度出現加速,黃亞生和卡納的預言就有可能成真。而哈佛大學這篇研究報告,遵循的也是這一邏輯。

但實際上,據商務部網站消息,早在2015年初,《外交政策》網站又刊登了文章《擊敗中國,首先要成為中國》,稱印度經濟增長超越中國的前提,是效仿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

據此前媒體報導,印度在2015年初調整了GDP的計算方式,如果按照新的計算標準,那麼絕大多數國家GDP都會被抬高。受此影響,再加上2016年英鎊下跌的助攻,2016年底《福布斯》雜誌發佈一則報告顯示,印度的GDP總量已超過英國。這一消息當時引發了印度國內媒體的歡呼。

今年3月7日,印度《經濟時報》還刊發了一篇和中國對比的文章,標題為“中國如此害怕印度的五大理由”。

報導截圖

但《外交政策》網站上那篇早於福布斯報告發佈的文章指出,就算印度經濟增速真的超過中國,從經濟學原理看也並不奇怪,因為根據邊際遞減效應,印度基數較低,增長速度本就應快于比他富的中國。

此前每經小編(號:nbdnews)曾梳理世界銀行資料發現,印度2015年的GDP為2.095萬億美元,而中國為11.008萬億美元,在總量上大幅領先於印度。

GDP資料(紅線為中國,綠線為印度)

GDP增速(紅線為中國,綠線為印度)

上述文章還指出,印度將超越中國的預測,並沒有反映出中國在已實現非常高的GDP的情況下仍保持快速增長,而印度並沒有實現其增長潛力的事實。

印度要想超越中國,必須先使自己變得更像中國,這與黃和卡納的論據正好相反。

莫迪總理的確也正在如此嘗試——集中精力建設一流的基礎設施、推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大專案,這些均需要外國投資和技術。

若能做到這一切並利用其年輕人居多的人口優勢,印度就有可能超越中國。

你怎麼看?

每經編輯 趙雲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