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尷尬的三四線:房子不斷升值,出手卻更加困難!

對於早些年買了三四線城市房子的朋友來說,眼下恐怕是最尷尬的時候。

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前些年,一二線樓市行情不錯的時候,那些手中有點閒錢卻有夠不上一二線城市房子的人,

把手中的錢變成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子。

當然他們也不是傻子,不少人買的也都是核心城市周邊的小城市,當年的價格也僅僅幾千塊錢,經歷了多年的蟄伏,從去年開始,一直到現在,手中房子的價值少則翻倍,多則翻了幾倍。

不過正當他們打算脫手的時候,一個更為尷尬的現實是,這些城市二手房市場和新房市場幾乎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新房售樓處都人頭攢動,

對應的二手房市場卻幾乎沒怎麼發育,想要賣掉手中的房子並不容易。

早些年在三四線城市買房的人,據融360房貸君知,一小部分精明的人已經在2016年果斷出貨了,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選擇繼續持有到現在的,當然現在帳面收益更多,

不過想要變現,卻難上加難。

在這個樓市越來越分化的時代,懂得適時空倉,才是精明的購房者,一味追求收益最大化,反而無法落袋。

為什麼三四線的二手房很難出手?

當然,政策是一個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三四線樓市的短期行情,將一部分購房者固化在樓市中。

不過更重要的原因卻不是這一點,三四線樓市的基本面才是決定這部分投資客無法變現的根本原因。

樓市的基本面是什麼,我們在以前也講過,產業和人口是最關鍵的兩大指標。

三四線城市產業和人口顯然是幹不贏二線,更別說一線了。我們就以現在的燕郊樓市為例,近幾年燕郊樓市飛速發展,當地擠進了大量人口,但為什麼一紙通知,立馬樓市就萎了呢?

按道理這些人進來了,應該能抗住樓市的下行才是,但事實告訴我們,燕郊樓市現在是一地雞毛,跌得少的有兩三成,

多的竟有五六成,卻仍然找不到願意買房的。

燕郊湧入了大量人口,這不假,但他們沒有在燕郊工作,沒有在燕郊繳納社保,甚至沒有去過燕郊的醫院,因為工作關係,一切與己相關的都在北京解決。

很顯然,這些人並不屬於燕郊,而產業就更簡單了,這個京郊小鎮,除了房地產其餘乏善可陳,而房地產能吸引哪些人,大家都懂。

這種基本面決定了,當調整來臨之時,樓市必將遭受重創,

需求可能在一瞬間消失,首先遭殃的是開發商,曾經花了幾個月時間積攢的客戶,一瞬間都沒有資格買房了。

而那些已經買房的人也會慌了神,沒有購房者進來,他們手中的房子就好比空中樓閣,要麼懸在半空中,繼續拿著,要麼落地回吐甚至虧本。

與北京如此之近的燕郊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現在普遍表現為新房市場活躍,而二手房市場冷清。

目前在三四線買房的主要有兩種人:

1、當地人,他們本著改善具體條件的目的去買房,既然改善,那麼自然是大點的,戶型設計更合理的新房才是首選,當然選擇現在入市,原因有很多,有主動的,有被動的。

2、外來的,這些人買房自然也不會選擇二手房,而是選擇新房,割第一茬韭菜嘛。

不同的城市,這兩類人的比例是不盡相同的,在都市圈的三四線城市,後者要多餘前者的,在非都市圈的城市,前者則要多餘後者。

對於第一類人,其實現在買沒什麼不合適的,自己有換房的需求,這是從消費升級的角度來考量的,買到了就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條件,不用管樓市如何走。

對於第二類人,現在他們可能正在重蹈前輩們的覆轍,買了房子,假如城市選得好,未來帳面收益肯定是正的,但能否經由二手房市場落袋為安就另當別論了。

從以上兩種購房行為,我們能很清晰的得到以下結論,三四線城市真正需要改善需求的人一般都會去買新房。

他們是有效需求,而這種有效需求的體量並不大,新房價格便宜,設計更合理,足夠他們挑選,為啥要去買更貴的二手房呢。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三四線城市人均住房面積本身就不低,月薪三四千,房價一兩萬,人們也得掂量掂量在這個時候換房是否划算。對工作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他們來說,時間成本是最低的,完全可以等待更合適的時機入市。

所以,看上去那些在三四線城市買房的人,帳面收益不錯,但他們從簽合同那天起,就註定了未來賣房子是更加痛苦的。這種體驗和在一二線城市賣房是完全不同的,在一二線城市,只要你願意稍稍讓價,找到接手的人並不難。而在三四線城市,多讓點價能賣出去都算幸運,更多情況是有價無市,房子是賣不出去的。

對於買房不為自住的人來說,現在不僅要考慮買房,更要考慮賣房,考慮止盈的可能。三四線城市需求目前是透支的狀態,而同時新房的供應量又不小,兩者疊加的結果是二手房基本上是有價無市。賣房已不易,止盈更是難上加難。

言至此,各位對是否投資三四線城市的房子也應該有比較明確的答案了吧?

而二手房市場冷清。

目前在三四線買房的主要有兩種人:

1、當地人,他們本著改善具體條件的目的去買房,既然改善,那麼自然是大點的,戶型設計更合理的新房才是首選,當然選擇現在入市,原因有很多,有主動的,有被動的。

2、外來的,這些人買房自然也不會選擇二手房,而是選擇新房,割第一茬韭菜嘛。

不同的城市,這兩類人的比例是不盡相同的,在都市圈的三四線城市,後者要多餘前者的,在非都市圈的城市,前者則要多餘後者。

對於第一類人,其實現在買沒什麼不合適的,自己有換房的需求,這是從消費升級的角度來考量的,買到了就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條件,不用管樓市如何走。

對於第二類人,現在他們可能正在重蹈前輩們的覆轍,買了房子,假如城市選得好,未來帳面收益肯定是正的,但能否經由二手房市場落袋為安就另當別論了。

從以上兩種購房行為,我們能很清晰的得到以下結論,三四線城市真正需要改善需求的人一般都會去買新房。

他們是有效需求,而這種有效需求的體量並不大,新房價格便宜,設計更合理,足夠他們挑選,為啥要去買更貴的二手房呢。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三四線城市人均住房面積本身就不低,月薪三四千,房價一兩萬,人們也得掂量掂量在這個時候換房是否划算。對工作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他們來說,時間成本是最低的,完全可以等待更合適的時機入市。

所以,看上去那些在三四線城市買房的人,帳面收益不錯,但他們從簽合同那天起,就註定了未來賣房子是更加痛苦的。這種體驗和在一二線城市賣房是完全不同的,在一二線城市,只要你願意稍稍讓價,找到接手的人並不難。而在三四線城市,多讓點價能賣出去都算幸運,更多情況是有價無市,房子是賣不出去的。

對於買房不為自住的人來說,現在不僅要考慮買房,更要考慮賣房,考慮止盈的可能。三四線城市需求目前是透支的狀態,而同時新房的供應量又不小,兩者疊加的結果是二手房基本上是有價無市。賣房已不易,止盈更是難上加難。

言至此,各位對是否投資三四線城市的房子也應該有比較明確的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