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考研:導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喜歡往屆生和跨考生嗎?

現今,複試權重大於初試,所以初試高分的同學要戒驕戒躁,心態平和地打完最後一仗,而初試成績不太好的同學不要自暴自棄,只要好好準備,很有可能在複試中逆襲。

導師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學生,

我該怎麼表現自己?考生們不斷猜測。

導師也緊張,名師易,尋徒難,導師們“眼巴巴”地期待著能在複試中發現能讓其眼前一亮的學生。但總有很多學生們在複試中,表現不佳,不能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華。導師們不斷遺憾。

為此,我們採訪了五位導師,搭起這條橋。

王德華:博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獸類學報》主編等。

李明陽: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生命科學->生態學->景觀與區域生態學。

文雙春: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呂喆:哈爾濱工業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培養碩士33人,其中2人獲得省優秀碩士論文獎,培養博士8人;其中3人獲得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

李教授,北京理工大學。

跨專業和往屆生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有超過半數的考生是跨專業考研。雖然如此,跨專業的考生也心裡打鼓,因為跨專業考研相當於把你大學幾年學過的東西推倒了重來,在導師眼裡,是不是認為跨專業的學生本質上和高中畢業生沒有區別?

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do anything !這句話廣為流傳,那麼在複試中是否依然適用,這是往屆生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1】問:在每年的複試中,跨專業的考生多嗎?大約能占全部參加複試考生的多少呢?

李明陽:跨專業的比較少,一般都是專業相關的,學生主要來自三類,電腦、地信和林學。一點不沾邊或者只沾一點邊的比較少。

呂喆:就我們物理專業而言,“跨進來”的考生少,大概不會超過10%,“跨出去”的考生可能多些。

文雙春:因專業而異,熱門或實用專業,跨專業考生較多,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

王德華:不多,但鼓勵。學術畢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問:導師一般喜歡跨專業的學生嗎?鼓勵學生跨專業考研嗎?

李明陽:我們專業(景觀與區域生態學)不太喜歡跨專業的學生。

李先柏:有的老師反而喜歡跨專業的學生,就我個人而言,帶的6-7個學生中,一般2名左右的學生是跨專業的,因為不同的知識結構,學生之間交流起來會有一定的益處。

呂喆:這與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從事的課題有關,在從事交叉學科或者交叉課題時,學緣結構就不能太單一,會非常希望有急需的相關專業考生跨過來。本人喜歡跨專業的學生。

王德華:喜歡,鼓勵。如果學生對所跨考的專業感興趣,有這種內心呼喚的話,一定要想辦法跨專業,因為跨學科是最容易做出成績的,我們也非常鼓勵和喜歡這些跨專業的學生。

文雙春:很多老師喜歡跨專業的學生。學生本專業學的好,學其他專業也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學習的能力擺在這裡。導師知道,在某個專業是好學生,到了其他更感興趣的專業肯定也能成為好學生。

【3】問:導師對跨專業的學生的專業基礎,會不會有所顧慮?

李先柏:這幾年,數量分析對經管類的研究越來越重要,學生如果一點都不會肯定會受影響的。不過,出身理工科的學生一般都不會有過大的問題。

王德華:會有所顧慮,尤其涉及到實驗技能等需要訓練的技能。文雙春:總體來說,專業基礎不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在導師看來,大學更多的是通識教育,各專業之間差不多70%的基礎課程是一樣的,體現專業差別的就是幾門課程,那些知識學生用幾個月就能補上了。

【4】問:在什麼情況下,學生跨專業考研比較合理?

呂喆:學生對所報考的專業有濃厚的興趣,而且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反面來講,導師比較不喜歡的是原來專業根基都沒有打好,跨專業的專業知識也掌握得非常不好的學生,僅僅是為了短期利益(例如就業)而跨專業報考。

王德華:用自己的本科基礎和所跨的專業結合起來,這樣會更有優勢,很多物理、化學出身的人,在生物學研究方面獲得諾貝爾獎,就是用本身物理、化學的優勢去做生物。文雙春:對報考專業有**、有鬥志、有抱負的學生。

【5】問:跨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專業知識難免不足,可能只是學了考研的幾門課程,導師提問問題的時候會不在這方面“手下留情”和“科班”出身的學生區別對待呢?

李先柏:對跨專業的學生,導師不會問一些偏難怪和比較邊緣的知識,不會問學生沒有學過的專業課知識。

呂喆:可以適當區別對待,但要做到公平合理。

王德華:對這兩類學生,導師的心理預期不一樣,要求自然會有所不同。同樣一個問題,導師給“科班出身”的學生打60分,若跨專業的學生答成這樣,可能就是85分。

【6】問:在往年的複試中,往屆生多嗎?能占多大的比率呢?

李明陽:我們學校不多。

呂喆:不太多,大概20%-30%。

王德華:有往屆生,但還是應屆多。

【7】問:您喜歡往屆生嗎?

李明陽:不太喜歡。因為我們林學類專業,學生本科畢業之後改行的比較多,時間一長專業基礎就丟掉了,這類考生一般基礎比較差,培養起來難度比較大。另外,可能功利性太強了,很多是為了躲避就業壓力等。

文雙春:喜歡一個學生,不會因為是應屆還是往屆,而是學生讀研的價值取向和追求是否與導師一致。往屆生,因為工作過,可能更知道學**的重要性,知道工作和學**的差別,表現出來的學**願望可能更強烈,有時反而更占一些優勢。

呂喆:我喜歡工作了2-4年的學生,至少也要在一個單位工作1年以上的往屆生。這樣的考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閱歷,知道讀研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更珍惜讀研的機會。如果一個學生只工作了幾個月甚至幾天就離職來考研,可能只是為了逃避工作甚至社會,而不見得真的喜歡讀研。

注:導師們的回答不盡相同,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導師擔心的是往屆生工作幾年把專業基礎都忘光了,從而不好培養,而不是必然不喜歡往屆生。

【8】問:導師會不會介意往屆生的年齡?

王德華:一般對年齡還是有一些想法的,年齡太大,老師會有一些遲疑的。年輕不怕,15歲大學畢業都沒問題。二十二三歲,二十四五歲,比較正常的年齡,這都不會有問題。但是考生要是三十歲以上,導師還是會有顧慮的,上限還有要考慮一下的。年輕的學生不怕失敗,敢於和導師做一個時間很長的課題,但是年齡偏大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勇氣就有所欠缺。

不過,不同的專業方向不一樣,因為往屆生有往屆生的有點,工作踏實,比較珍惜機會和時間,不是探索性很強的方向、課題,有些導師也會喜歡年齡大的學生。但探索性強的方向,專業,一般不會招年齡大的學生,年齡小的學生的精力和創新性思維確實普遍好於年齡偏大的往屆生。

會非常希望有急需的相關專業考生跨過來。本人喜歡跨專業的學生。

王德華:喜歡,鼓勵。如果學生對所跨考的專業感興趣,有這種內心呼喚的話,一定要想辦法跨專業,因為跨學科是最容易做出成績的,我們也非常鼓勵和喜歡這些跨專業的學生。

文雙春:很多老師喜歡跨專業的學生。學生本專業學的好,學其他專業也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學習的能力擺在這裡。導師知道,在某個專業是好學生,到了其他更感興趣的專業肯定也能成為好學生。

【3】問:導師對跨專業的學生的專業基礎,會不會有所顧慮?

李先柏:這幾年,數量分析對經管類的研究越來越重要,學生如果一點都不會肯定會受影響的。不過,出身理工科的學生一般都不會有過大的問題。

王德華:會有所顧慮,尤其涉及到實驗技能等需要訓練的技能。文雙春:總體來說,專業基礎不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在導師看來,大學更多的是通識教育,各專業之間差不多70%的基礎課程是一樣的,體現專業差別的就是幾門課程,那些知識學生用幾個月就能補上了。

【4】問:在什麼情況下,學生跨專業考研比較合理?

呂喆:學生對所報考的專業有濃厚的興趣,而且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反面來講,導師比較不喜歡的是原來專業根基都沒有打好,跨專業的專業知識也掌握得非常不好的學生,僅僅是為了短期利益(例如就業)而跨專業報考。

王德華:用自己的本科基礎和所跨的專業結合起來,這樣會更有優勢,很多物理、化學出身的人,在生物學研究方面獲得諾貝爾獎,就是用本身物理、化學的優勢去做生物。文雙春:對報考專業有**、有鬥志、有抱負的學生。

【5】問:跨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專業知識難免不足,可能只是學了考研的幾門課程,導師提問問題的時候會不在這方面“手下留情”和“科班”出身的學生區別對待呢?

李先柏:對跨專業的學生,導師不會問一些偏難怪和比較邊緣的知識,不會問學生沒有學過的專業課知識。

呂喆:可以適當區別對待,但要做到公平合理。

王德華:對這兩類學生,導師的心理預期不一樣,要求自然會有所不同。同樣一個問題,導師給“科班出身”的學生打60分,若跨專業的學生答成這樣,可能就是85分。

【6】問:在往年的複試中,往屆生多嗎?能占多大的比率呢?

李明陽:我們學校不多。

呂喆:不太多,大概20%-30%。

王德華:有往屆生,但還是應屆多。

【7】問:您喜歡往屆生嗎?

李明陽:不太喜歡。因為我們林學類專業,學生本科畢業之後改行的比較多,時間一長專業基礎就丟掉了,這類考生一般基礎比較差,培養起來難度比較大。另外,可能功利性太強了,很多是為了躲避就業壓力等。

文雙春:喜歡一個學生,不會因為是應屆還是往屆,而是學生讀研的價值取向和追求是否與導師一致。往屆生,因為工作過,可能更知道學**的重要性,知道工作和學**的差別,表現出來的學**願望可能更強烈,有時反而更占一些優勢。

呂喆:我喜歡工作了2-4年的學生,至少也要在一個單位工作1年以上的往屆生。這樣的考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閱歷,知道讀研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更珍惜讀研的機會。如果一個學生只工作了幾個月甚至幾天就離職來考研,可能只是為了逃避工作甚至社會,而不見得真的喜歡讀研。

注:導師們的回答不盡相同,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導師擔心的是往屆生工作幾年把專業基礎都忘光了,從而不好培養,而不是必然不喜歡往屆生。

【8】問:導師會不會介意往屆生的年齡?

王德華:一般對年齡還是有一些想法的,年齡太大,老師會有一些遲疑的。年輕不怕,15歲大學畢業都沒問題。二十二三歲,二十四五歲,比較正常的年齡,這都不會有問題。但是考生要是三十歲以上,導師還是會有顧慮的,上限還有要考慮一下的。年輕的學生不怕失敗,敢於和導師做一個時間很長的課題,但是年齡偏大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勇氣就有所欠缺。

不過,不同的專業方向不一樣,因為往屆生有往屆生的有點,工作踏實,比較珍惜機會和時間,不是探索性很強的方向、課題,有些導師也會喜歡年齡大的學生。但探索性強的方向,專業,一般不會招年齡大的學生,年齡小的學生的精力和創新性思維確實普遍好於年齡偏大的往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