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明一兵部尚書回家種地,一巡撫前去看他,半道遇到一農民

劉大夏,字時雍,華容人。明英宗時期進士,懂軍事,是兵部尚書余子俊的左右手,說的好多問題明英宗都特滿意。明英宗想討伐越南,讓人來兵部找永樂年間的檔案,劉大夏藏起來不給,

跟尚書說,戰端一開,西南糜爛,你這兵部尚書的責任最大。於是余子俊跟明英宗彙報,把此事了了。

明孝宗讓他當兵部尚書推辭了好幾次。明孝宗問,我每次用你你都稱病不上任,你咋想的。劉大夏說,我老了,而且有病,看見天下民窮財盡,如果有啥亂子出來,

還得兵部負責,所以我怕幹不好,因此推辭。明孝宗歎息說,我當了這麼多年皇帝,竟然不知道天下軍民如此窮困,這是我的責任。於是特別信任劉大夏。

明孝宗死後,明武宗即位,劉大夏得罪了劉瑾,劉瑾懷恨在心,把劉大夏抓到牢裡, 想弄死他,

但是別人不答應。劉瑾大罵,死罪可免活罪難饒,流放總行吧。劉大夏已經七十三歲,走的時候前來送行的老百姓歎息泣下,所到之處甚至為他罷市,給他焚香祈禱希望他能回來。到了流放地,當地官員生怕得罪劉瑾,不敢給他吃飯。於是只得靠朋友學生資助。每天還得扛著戈矛操練。劉瑾死後放回,退休回老家跟孩子們一起種地,八十一歲去世。

劉大夏常說,當官以立身正己為先,不僅要戒除錢利,還得戒除名聲。又說,人生一世,蓋棺論定,一天不死就有一天該幹的事。他的一個學生當了巡撫,從百里之外趕來看他,路上遇到一農民,問劉尚書那裡住。農民把他引到一個院子裡,請他上座,原來正是劉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