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華為涉入AI處理器 餘承東:預計年內發佈 外界猜測可能與台積電合作

華為消費者BG CEO、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近日公開指出,人工智慧將使移動互聯網進入到智慧互聯網時代,從app時代發展到智慧助理 API時代。端、雲、晶片的協同智慧化體驗十分重要。

他透露,華為將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目前正在研究,於今年底前選擇適當時機發佈。

今年內將發佈AI處理器

華為在晶片領域是最強的兩家公司之一,同時也是少數具備高端SOC晶片大廠。餘承東日前在2017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發表《打造智慧互聯網時代的極致體驗》主題演講。

他說對晶片這一塊,會在今年適當的時候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裡面不僅集成CPU、GPU,也會有人工智慧的處理器。

外界則猜測,與台積電晶圓代工緊密合作的海思很可能延續華為的合作戰略,繼續雙方在物聯網晶片、AI專用處理器領域的合作關係。

餘承東也對端-雲-芯戰略進行了詳細解釋。在終端方面,華為終端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智慧終端機,並且覆蓋了全球近200個國家;雲方面,

華為面向用戶提供了應用市場、基礎雲服務、天際通、Huawei Pay、主題商店等移動互聯網雲服務。服務方面,華為在全球打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雲服務,手機丟了或壞了都可以通過華為雲服務找回。

具體到華為應用市場,目前已成為全球TOP3應用市場。

華為在全球已經部署了3大區域中心、15個資料中心,服務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芯方面,華為自主研發了麒麟晶片,他還透露,華為會在今年適當的時候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

華為晶片上,也會內置安全晶片,防偽基站等。“以後寶馬車、保時捷車等等,都可以用華為手機當做車鑰匙。”透露了華為在車聯網方面也有所佈局。

人工智慧驅動異構計算崛起

此外雲端也將向智慧演進,

行業數位化轉型驅動智慧終端機聯接數激增,因此計算需要改變傳統模式,從伺服器本身到資料中心內部再到資料來源,打破限制計算效率提升的桎梏。

在此背景下,華為也正式發佈了“無邊界計算”伺服器戰略,以實現無邊界計算,規劃了未來5年計算創新路線圖。

華為IT伺服器產品線總裁邱隆表示,未來的計算形態將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同時計算平臺也面臨巨大挑戰。

包括:面向應用優化,讓計算靠近資料,充分釋放計算潛力;打破伺服器邊界,實現資源池化和按需供給,提升整體計算效率;打破邊界,使能智慧接入,計算走進資料來源,讓資料在遠端智慧起來。

邱隆指出,“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正驅動計算重構,華為計算產業從釋放計算潛力、到打破伺服器邊界、再到打破資料中心邊界,實現計算效率的持續提升。”邱隆介紹,根據Gartner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華為伺服器發貨量已居全球第三。

2016年華為伺服器發貨量已居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