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其實《馬關條約》簽署後甲午戰爭並沒有結束,因為臺灣地區人民的抗日戰爭剛剛拉開序幕

清朝甲午戰敗,被迫於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赤間關馬關港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這件事情,我們在上學的時候歷史課本裡都有學過。所以在不久之前我和好多人一樣,都以為《馬關條約》的簽署,意味著甲午一戰清國以失敗告終,代表著戰爭就此結束。當年全國大多數知情的人也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是被割讓的臺灣居民不這麼認為,他們曾軍民一心的表示計時朝廷拋棄臺灣,島上的軍民也要與日本侵略軍抗戰到底。

條約簽署現場圖

據瞭解,在《馬關條約》簽署的當天,消息就已經傳到了臺灣。得到臺灣被割讓給日本以後,臺灣的大街上擠滿了憤怒和哭泣的人們,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商人停市,人們奔相走告,所有的民眾、官吏、駐軍一齊發表通電:發誓臺灣永屬於清國,永遠是清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朝廷不要臺灣,全體臺灣人也決不屈服。如果日本人強攻,即使朝廷不出兵,臺灣人也將獨自與倭賊血戰到底!通電還號召在外地的臺灣人士立即返台,

拿刀戰鬥!

陳情的臺灣百姓

在臺北,老百姓們鳴鑼罷市,湧入臺灣巡撫衙門,哭聲震天,向巡撫唐景崧力陳民情,要求朝廷設法保住臺灣。為此唐景崧上奏朝廷,而朝廷的答覆是不得已而棄台。

後唐景崧再次上奏朝廷,力主收回成命,悔約再戰,反對割台。最終得到的答覆卻是朝廷要求他立即去北京做官。對於臺灣百姓,朝廷歡迎他們回到祖國懷抱,兩年內回大陸的,朝廷一律接納安排,兩年後“台民即為日民,改衣冠。。。”

確定朝廷指望不上以後,臺灣軍民只有自救一條路可走。在臺灣士紳的商議和要求下,“臺灣民主國”成立,這是在朝廷棄台後,臺灣成立的整合各方力量、抗日保台的領導機構。

唐景崧被推薦為“民主總統”,年號“永清”,國旗為藍地黃虎旗,虎頭低頭朝向內地,表示永遠臣服於內地”。此時“臺灣民主國”並非為分裂的國家,相反,他表達的是一種決心。從巡撫衙門改為“民主國”,便表示臺灣可以不聽從朝廷割台的政令,全體臺灣人民生為大清之人,死為大清之鬼,與倭寇抗爭到底,臺灣永不屬於日本!

臺灣民主國國旗

由於和日本實力差距懸殊,最終“臺灣民主國”只存在了150天就結束了。當初臺灣人民為免於被割讓,丘逢甲倡議建立"臺灣民主國",推舉臺灣巡撫唐景嵩為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丘逢甲為副總統,臺灣第一大地主林維源任議長,改元"永清"。鑄印"民主國之寶印",制藍地黃虎國旗。日軍攻佔臺北後,唐景嵩內渡中國大陸。同年6月下旬,民主國餘眾又在台南擁立大將軍劉永福為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同年10月19日,劉永福總統兵敗內渡;兩日後臺南陷落,臺灣民主國因而滅亡,存在時間僅150天。

原住民武器裝備異常簡陋

為期150天的“臺灣民主國”雖然短暫,但是在此期間臺灣上下各族軍民團結一心,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日悲歌。這是原住民和黑旗軍抗日武裝共同的義舉。迎戰日本的原住民甚至是一支只有鳥銃、弓箭,光著腳,身上插著羽毛,雙手握著戰刀和標槍的隊伍。他們卻在苗栗人吳湯興夫婦的帶領下,格殺了甲午戰爭以來的日軍最高級別的指揮官,此人還是一名日本親王名曰北白川宮能久。他的部下是當時睦仁天皇的御林軍,裝備之精良可想而知。在這種反差之大的情況下,不僅指揮官被殺,這支部隊甚至死傷超過半數。無奈之下,日本調集了全國所能調集的所有部隊來應對臺灣島有限的抵抗部隊。日本在一邊推進,一邊實行三光政策的情況下,首先擊潰了原住民的武裝,吳湯興夫婦雙亡。之後劉永福帶領的的黑旗軍和原住民殘部處境愈發艱難,面對日軍的三光政策,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最終失敗。在劉永福留下了一句“內地諸公誤我,我誤台民!”之後帶著少量隨從乘船返回內地。他走之後,留下的部下堅持了一個月的遊擊戰,在最後幾個人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寧可跳海自盡也不做日本人的俘虜。這就是在當時那段歷史中,臺灣軍民用鮮血凝練出的骨氣。

電影《賽德克.巴萊》講述的就是臺灣原住民抗日的故事

日軍攻佔臺北後,唐景嵩內渡中國大陸。同年6月下旬,民主國餘眾又在台南擁立大將軍劉永福為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同年10月19日,劉永福總統兵敗內渡;兩日後臺南陷落,臺灣民主國因而滅亡,存在時間僅150天。

原住民武器裝備異常簡陋

為期150天的“臺灣民主國”雖然短暫,但是在此期間臺灣上下各族軍民團結一心,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日悲歌。這是原住民和黑旗軍抗日武裝共同的義舉。迎戰日本的原住民甚至是一支只有鳥銃、弓箭,光著腳,身上插著羽毛,雙手握著戰刀和標槍的隊伍。他們卻在苗栗人吳湯興夫婦的帶領下,格殺了甲午戰爭以來的日軍最高級別的指揮官,此人還是一名日本親王名曰北白川宮能久。他的部下是當時睦仁天皇的御林軍,裝備之精良可想而知。在這種反差之大的情況下,不僅指揮官被殺,這支部隊甚至死傷超過半數。無奈之下,日本調集了全國所能調集的所有部隊來應對臺灣島有限的抵抗部隊。日本在一邊推進,一邊實行三光政策的情況下,首先擊潰了原住民的武裝,吳湯興夫婦雙亡。之後劉永福帶領的的黑旗軍和原住民殘部處境愈發艱難,面對日軍的三光政策,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最終失敗。在劉永福留下了一句“內地諸公誤我,我誤台民!”之後帶著少量隨從乘船返回內地。他走之後,留下的部下堅持了一個月的遊擊戰,在最後幾個人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寧可跳海自盡也不做日本人的俘虜。這就是在當時那段歷史中,臺灣軍民用鮮血凝練出的骨氣。

電影《賽德克.巴萊》講述的就是臺灣原住民抗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