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育兒經|兒保專家教您識別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近日,八裡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兒童體檢室,一位年輕的媽媽推開門徑直走到陳麗主任的面前,緊緊握住陳主任的手,一遍遍說著感謝的話。

原來,這是一位髖關節脫位患兒的媽媽,

寶寶3個月時來中心防保科做常規體檢,陳主任發現這個孩子雙腿皮紋不對稱,懷疑髖關節脫位,建議家長去積水潭醫院專科檢查,家長沒在意。6個月又來體檢,陳主任發現皮紋仍不對稱,外展活動也不好,再次交代家長皮紋不對稱的嚴重後果,極力建議家長去專科醫院檢查,並說明早發現早治療,可以免除手術帶來的痛苦。

一周後,家長帶來檢查結果,果然是雙側髖關節脫位(一側輕一側重),

正在使用連衣輓具治療。等9個月再來體檢時,由於孩子年齡過大,輓具治療效果不佳,改為蛙式石膏固定,“護理上非常麻煩,主要是孩子太痛苦了。”媽媽流著眼淚說。

經過約1年的治療和觀察,到一歲半時,改為行走支具治療,現在孩子髖關節脫位已經治癒,免去了手術的痛苦,也學會了走路,步態正常。

陳麗主任是八裡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請來的兒童體檢專家,

多年來工作上兢兢業業,認真負責,體檢時都是從頭到腳,一處不漏,發現數例髖關節脫位、先天性心臟病等患兒,受到家長們的好評!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常識: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是兒童的常見疾患之一,包括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半脫位、髖關節脫位。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確切病因不明,有其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關節韌帶鬆弛是發病的重要原因,女性的發病是男性的5-9倍;外在因素包括:臀位產、第一胎、羊水過少等。另外,新生兒及嬰幼兒還應避免綁腿或強迫伸髖並腿的繈褓方式。

DDH應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療越早,治療的方法越簡單,越能獲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髖關節。篩查是早期診斷的重要手段。

臨床查體

陽性體征包括:髖關節外展受限,雙下肢不等長、髖關節彈響和皮紋不對稱。對於已學步行走的的兒童:出現跛行或者搖擺步態;可有腰前凸增加;Trendelenburg征陽性等。尤其雙側脫位不容易被發現,容易漏診。

各年齡階段DDH的診療方法

0-6個月

對於出生到0-6個月的DDH患兒,應用髖關節的屈曲外展輓具/支具是治療的主要方式。最常用的是可活動的Pavlik輓具(連衣輓具)

6-18個月

此年齡段的DDH患兒治療目的:中心復位並維持復位,防止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發生;治療方式可選擇閉合重定和切開復位,閉合復位應當為首選的治療方法。

18-24個月

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並開始學步行走,該年齡段患兒髖關節脫位的程度更大,肌肉軟組織的攣縮更重,治療也更加複雜。

整理:王卡拉

編輯:楊恩浩

電話:88364205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肌肉軟組織的攣縮更重,治療也更加複雜。

整理:王卡拉

編輯:楊恩浩

電話:88364205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