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產手機進化史揭秘:中國製造是如何從廉價山寨變成世界強者的?

更多熱門文章:

1秒鐘白水變果汁!插入這根神奇吸管,無味白水也變成巧克力味

終於等到你!小米6亮白版開賣時間曝光:僅有6+128GB版

近日,統計機構IC Insights公佈了2016年全球前14名手機廠商出貨量排行榜,

其中大陸手機廠商佔據了10個席位,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相信大家也都發現,國產手機近兩年成為了身邊不少人購買新機時的不二之選,而不少國際大廠在國內乃至全球的市場份額都在不斷地收縮,甚至一些品牌已經被迫退出中國市場。

安卓開源賦予機遇,價格優勢讓國際廠商汗顏

國產品牌智慧手機的起步時間並不算早。最初我們接觸的智慧手機基本都是海外廠商的產品,而國產品牌早期一直是廉價、低質、山寨貨的代名詞。當時諾基亞等海外廠商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造型繁多的機型以及智慧化的作業系統,而這些都是國產品牌所不具備的軟硬實力。

2007年,谷歌成立手持開放設備聯盟(OHA),四大初始成員是HTC、LG、三星和摩托羅拉。次年,HTC Dream伴隨著穀歌開源作業系統安卓1.0正式發佈。大陸廠商實際上錯過了最早的安卓生態方面的組建,更多是後來跟隨入場。到這裡不得不提下2009年的魅族M8,這款運行WinCE系統的機型是國產智慧機的鼻祖。

華為是國產品牌中對安卓反應最快的,是內地第一家加入該聯盟的手機廠商。當時華為的行動給了其它國產廠商一個訊號:安卓系統是不能錯過的機遇。

1、開源安卓吸引國產廠商紛紛加入

由於系統成熟度和生態問題,安卓實際顯露崛起跡象還要到2010年,主要是HTC Desire HD、三星Galaxy S、摩托羅拉Milestone等產品的發佈,

顛覆了人們對智慧手機的認知,而國產廠商的跟進則要等到2011年。

國內最先入場的華為就在2011年順勢推出了自家首款安卓機U8220,同期跟進的還有小米、魅族等品牌。小米原本業務是為其他手機適配一種名為MIUI協力廠商安卓ROM, 在此基礎其推出了針對發燒友的小米手機1代。而M9是魅族的第二款手機產品,它的意義亦在於其是該公司首次運行安卓系統的機型。

和魅族類似、原本也是做音訊起家的OPPO,也在2011年推出了安卓機型Find X903,並請來了小李子代言。品牌建立慢一拍的vivo,有驚無險地推出了安卓機型vivo V1。可以說,凡是現在在國內有頭有臉的國產廠商,絕大部分都是在2011年開始做安卓手機的。

之後,越來越多的國產廠商紛紛投奔安卓陣營。但在2011-2012年,國內依然是海外廠商的天下,還同時存在安卓、iOS、塞班、黑莓等多個作業系統的機型相互競爭的局面,國產廠商剛剛入局還並沒有找到存在感。

2011年中國市場各大手機廠商所占份額

2、互聯網手機爆發,引發價格戰

如果說2011年是國產手機的第一次歷史性轉折,那麼2013年的互聯網手機爆發則是國產廠商的第二次機遇。

2013年在小米性價比模式成功後,榮耀從華為中獨立,中興成立子品牌努比亞,小米則祭出紅米千元機產品線。隨後2014年又迎來魅族魅藍、酷派大神、天語尼比魯、小辣椒紅辣椒、聯想黃金鬥士等電商品牌。2015年更是出現樂視、360、ZUK等一眾價格屠夫。互聯網手機迎來了春天,價格戰一觸即發。

互聯網手機最大的優勢就是以接近成本的價格向消費者直銷,因此其最大特點是高配低價。也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開始注意到了國產品牌。國產品牌不僅在內部打得你死我活,甚至還不斷擠壓國際廠商的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例如2014和2015年小米就在國內登頂,而三星、蘋果的份額卻不斷下滑。

2014-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份額

但站在廠商角度,這樣“薄利多銷”的策略其實並非長久之計,無法盈利就意味著你在這個行業很難存活。某些有辦法的廠商,比如小米,做起了百貨,而更多的廠商則相繼倒下。據媒體報導,2015年一年之內就有136家國產手機廠商關門大吉,足見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

線下市場復興,衝擊高端佔據全球市場

2016年後,隨著ov逆襲、樂視崩台、ZUK告別,線下管道迎來復興,互聯網手機在國內市場再也無法被神化,只作為和線下相互補充的管道存在。華OV金等擁有傳統管道優勢的廠商迎來銷量反撲,傳統互聯網廠商節節敗退,紛紛轉型佈局線下。例如小米和魅族就已經開始積極建設線下實體店,小米更是借此迎來了市場逆襲。

與此同時,國產品牌也開始朝著高端市場發起衝擊。例如P9和Mate 9聯合徠卡、保時捷等奢侈品牌,為華為積累了不少品牌溢價和信仰加成。

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國內市場,也有不少國產廠商選擇了另一條路,就是走出國門,去佔領全球其他市場。事實證明它們的想法是正確的,諸如亞非拉地區中不少國家其實都是藍海市場。

除了這些出口國產廠商,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也已經在佈局海外。例如華為在歐洲、金立在非洲、小米在印度、OPPO在菲律賓、聯想和中興在美國等等都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國產廠商版圖擴張的背後:供應鏈仍重度依賴國際大廠

從2011年到2017年,國產品牌憑藉短短的6年時間順利完成了逆襲,成為了全球手機市場上的霸主。但我們在為此感到自豪和喜悅的同時,也需要認識到國產手機目前還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首先,國產廠商絕大部分缺乏自給自足的能力,而是要依靠海外廠商所處的供應鏈。目前除了華為和小米擁有自己的晶片外,不少廠商在螢幕、記憶體、快閃記憶體、攝像頭等多個關鍵性元件都重度依賴三星、LG、索尼、東芝、JDI、OV等國際廠商。三星手機雖然在國內市場節節敗退,但其螢幕、記憶體和CMOS依然是香餑餑。而三星外賣的元件通常還不是自己最好的,例如全視曲面屏短期內不太可能外賣。

其次,部分國產廠商在行銷上發力過重,而在產品的打磨上卻並沒有到達極致。以OPPO、vivo為代表的國產廠商,在行銷上可以說是使出渾身解數,銷量也一路高歌,但產品仍然擁有不少爭議。

最後,部分國產手機的同質化太過嚴重,對創新的探索還遠遠不足。儘管現在智慧手機基本都長一個樣,但相較之下,索尼、LG等國際廠商還會在產品玩出一些花樣,而某些國產手機無論外形,還是UI都讓人無力吐槽。

--------我是廣告分界線----------

1秒鐘白水變果汁!插入這根神奇吸管,無味白水也變成巧克力味

點擊“瞭解更多”,再平淡的白水也能變得超好喝!

之後,越來越多的國產廠商紛紛投奔安卓陣營。但在2011-2012年,國內依然是海外廠商的天下,還同時存在安卓、iOS、塞班、黑莓等多個作業系統的機型相互競爭的局面,國產廠商剛剛入局還並沒有找到存在感。

2011年中國市場各大手機廠商所占份額

2、互聯網手機爆發,引發價格戰

如果說2011年是國產手機的第一次歷史性轉折,那麼2013年的互聯網手機爆發則是國產廠商的第二次機遇。

2013年在小米性價比模式成功後,榮耀從華為中獨立,中興成立子品牌努比亞,小米則祭出紅米千元機產品線。隨後2014年又迎來魅族魅藍、酷派大神、天語尼比魯、小辣椒紅辣椒、聯想黃金鬥士等電商品牌。2015年更是出現樂視、360、ZUK等一眾價格屠夫。互聯網手機迎來了春天,價格戰一觸即發。

互聯網手機最大的優勢就是以接近成本的價格向消費者直銷,因此其最大特點是高配低價。也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開始注意到了國產品牌。國產品牌不僅在內部打得你死我活,甚至還不斷擠壓國際廠商的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例如2014和2015年小米就在國內登頂,而三星、蘋果的份額卻不斷下滑。

2014-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份額

但站在廠商角度,這樣“薄利多銷”的策略其實並非長久之計,無法盈利就意味著你在這個行業很難存活。某些有辦法的廠商,比如小米,做起了百貨,而更多的廠商則相繼倒下。據媒體報導,2015年一年之內就有136家國產手機廠商關門大吉,足見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

線下市場復興,衝擊高端佔據全球市場

2016年後,隨著ov逆襲、樂視崩台、ZUK告別,線下管道迎來復興,互聯網手機在國內市場再也無法被神化,只作為和線下相互補充的管道存在。華OV金等擁有傳統管道優勢的廠商迎來銷量反撲,傳統互聯網廠商節節敗退,紛紛轉型佈局線下。例如小米和魅族就已經開始積極建設線下實體店,小米更是借此迎來了市場逆襲。

與此同時,國產品牌也開始朝著高端市場發起衝擊。例如P9和Mate 9聯合徠卡、保時捷等奢侈品牌,為華為積累了不少品牌溢價和信仰加成。

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國內市場,也有不少國產廠商選擇了另一條路,就是走出國門,去佔領全球其他市場。事實證明它們的想法是正確的,諸如亞非拉地區中不少國家其實都是藍海市場。

除了這些出口國產廠商,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也已經在佈局海外。例如華為在歐洲、金立在非洲、小米在印度、OPPO在菲律賓、聯想和中興在美國等等都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國產廠商版圖擴張的背後:供應鏈仍重度依賴國際大廠

從2011年到2017年,國產品牌憑藉短短的6年時間順利完成了逆襲,成為了全球手機市場上的霸主。但我們在為此感到自豪和喜悅的同時,也需要認識到國產手機目前還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首先,國產廠商絕大部分缺乏自給自足的能力,而是要依靠海外廠商所處的供應鏈。目前除了華為和小米擁有自己的晶片外,不少廠商在螢幕、記憶體、快閃記憶體、攝像頭等多個關鍵性元件都重度依賴三星、LG、索尼、東芝、JDI、OV等國際廠商。三星手機雖然在國內市場節節敗退,但其螢幕、記憶體和CMOS依然是香餑餑。而三星外賣的元件通常還不是自己最好的,例如全視曲面屏短期內不太可能外賣。

其次,部分國產廠商在行銷上發力過重,而在產品的打磨上卻並沒有到達極致。以OPPO、vivo為代表的國產廠商,在行銷上可以說是使出渾身解數,銷量也一路高歌,但產品仍然擁有不少爭議。

最後,部分國產手機的同質化太過嚴重,對創新的探索還遠遠不足。儘管現在智慧手機基本都長一個樣,但相較之下,索尼、LG等國際廠商還會在產品玩出一些花樣,而某些國產手機無論外形,還是UI都讓人無力吐槽。

--------我是廣告分界線----------

1秒鐘白水變果汁!插入這根神奇吸管,無味白水也變成巧克力味

點擊“瞭解更多”,再平淡的白水也能變得超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