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的建築工人 “神一樣的存在”!建築工人步入老齡化,年青一代建築工人在何方?

建築工人,指從事建築工作的工人。八十年代的建築工人指在建築公司工作的正式工人和臨時工人。隨著企業改革,部分建築工人轉業分流,部分人員成為建築包工頭。現在的建築工人基本上是來自農村的農民,

極少數為大學生。目前大學生人數有增加趨勢。

老一代工人拼命上工地,新一代工人不屑上工地

在建築行業中,農民工群體呈現出新的態勢也是目前存在的問題之一:年輕一代不願意做建築工人,工地上多見45~60歲的工人,

這些人對管理的理解和法律知曉非常欠缺,文化水準低下,對於新型網路管理很多工人很難跟進和學習。

由於工程的建造特性,室外施工的辛苦程度,以及工程量組成的多樣性和施工難度,造成新一代工人承接不上老一代工人,青年人更不屑當建築工人這個行業。工地幹活太辛苦還不如去開個滴滴送個美團開個網店,因此這些網路化工作引流了社會上的青年人群,

這些工作與工地一對比辛苦程度、待遇高低一目了然,這就是目前建築工人青老不接的原因。

工人為工資到處跑、專案公司為工人天天跑

建築市場已經不同以往,找到合適的施工隊伍對建築公司來說非常難。個人包工頭性質雖然被明令禁止,

但事實上建築工地依然流行的是包工頭,而不是分包單位(分包單位下屬的勞務班組僅名義管理)。

工人流動看工資,沒有歸屬感,由於現在手機通訊的方便性,工人往往會為了多20塊30塊錢,而選擇去別的工地。在這種情況下,專案部出現新的管理難點,為了工人資訊留存和備案天天安排做檔,很難保證完整性,專案部為了工人到處跑,一旦出現事故或者糾紛,項目部或公司反而成為了弱勢群體。

民工學校到處辦、好比工地展覽館

三級安全教育、技術交底等員工培訓,項目部現在也非常重視。民工學校也辦的火熱,每個工地民工學校成標配,但是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農民工進城變工人,回家變農民,呼之即來,

揮之即回。實際的技術技能雖然有,但體系性和意識層面並沒有完全解決。安全培訓,他們並不那麼關心,讓我來聽就聽,習慣咋幹還是咋幹。專案部有時為了趕工,幫忙填寫考試卷,幫忙代簽。培訓內容千篇一律,針對性和強制性不夠。

工資表格流於形式、工資發放後患多

對於工人的工資管理,專案部經常會出具按手印簽字的工資簽收表,附帶一個分包提供的考勤表。工人實際是否領到工資並不知道,分包提供的考勤表是否真實也不知道。雖然我們可以不關心,但是埋下的隱患非常大,沒事則好,有事勞神之憂。

管理人員常挨批、工人隊伍難管理

現場管理員最常見的場景就是挨批,工程進度不理想、品質安全管理不到位,場地混亂等等。到作業面時,說好的上工人數並沒有那麼多,一旦找分包隊伍,各種理由推託。

科技設備到處設、實際效果很形象

現在的工地,閘機、指紋、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等一系列科技設備逐漸進入工地,對工人的管理採用新技術和方法非常值得提倡。

但是,這些技術更多用於限制項目外來人員進出,對工人不理想,排隊、識別效果等大打折扣。視頻監控也用上了,被迫性大於實際作用,上級部門有要求……技術永遠代替不了管理,沒有相應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技術就會成為形象工程。

中國的建築工人,神一樣的存在,年青一代的工人試問你們在何方?

對於工人的工資管理,專案部經常會出具按手印簽字的工資簽收表,附帶一個分包提供的考勤表。工人實際是否領到工資並不知道,分包提供的考勤表是否真實也不知道。雖然我們可以不關心,但是埋下的隱患非常大,沒事則好,有事勞神之憂。

管理人員常挨批、工人隊伍難管理

現場管理員最常見的場景就是挨批,工程進度不理想、品質安全管理不到位,場地混亂等等。到作業面時,說好的上工人數並沒有那麼多,一旦找分包隊伍,各種理由推託。

科技設備到處設、實際效果很形象

現在的工地,閘機、指紋、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等一系列科技設備逐漸進入工地,對工人的管理採用新技術和方法非常值得提倡。

但是,這些技術更多用於限制項目外來人員進出,對工人不理想,排隊、識別效果等大打折扣。視頻監控也用上了,被迫性大於實際作用,上級部門有要求……技術永遠代替不了管理,沒有相應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技術就會成為形象工程。

中國的建築工人,神一樣的存在,年青一代的工人試問你們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