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滴滴美研負責人:機器智慧化時代,更需開創者精神

早在上世紀,圖靈就對機器與人的智慧關係做了思考,他希望機器可以模擬人類思維。今天,人工智慧的定義已被改寫,機器在很多領域超越了人類的分析、學習能力。一些人開始擔憂: “機器是否會控制未來,

取代人類?” 在7月12日香港舉行的RISE全球科技創業者大會上,滴滴出行美國研究院負責人、矽谷資深投資人的弓峰敏博士以“人類與智慧型機器”為主題,與科技業者、青年創業者和投資人展開交流。

弓峰敏回顧了工業革命之後,機器的“進化”過程。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從電子電腦到移動互聯網,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將人類能力提升至新的境界。最初機器拓展了我們的身體能力,

讓我們能擁有遠遠超越自身極限的移動速度和力量。隨後機器增強了我們的腦力,讓我們有更強大的運算和資料處理能力。然而弓峰敏認為,機器不會取代人類,新的機器只是淘汰了舊的機器,它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類服務。

滴滴出行資訊安全戰略副總裁、美國研究院負責人弓峰敏博士

歷史的經驗表明,新技術可能會在短時間受到限制和質疑。例如,汽車剛出現時,英國通過了“紅旗法案”:要求汽車前必須有指揮者手舉紅旗步行開道,車輛只能跟在後面緩慢行駛。技術革新在全球範圍不均勻地發生;創新者、監管者和社會各界需要及時形成共識,積極駕馭新技術,才能讓個體和社會最大程度獲益;反之則很可能失去先行者優勢。

弓峰敏以新興的移動出行行業為例。滴滴等平臺系統每天處理著全球最龐大、複雜的交通資料。通過機器學習對大資料進行多維度分析,滴滴不僅可以在用戶層面,向司機提供合理的分單以及路徑規劃、為乘客提供多樣化的出行服務;在整體交通體系規劃上也走在全球同行的前面。在濟南,滴滴與交管部門合作,將平臺資料與公共交通資料相融合,

為城市幹道的紅綠燈提供了動態優化方案。這個項目在濟南經十路落地兩個月後,車輛在高峰期經等待時間減少了10%。

“未來交通領域還將發生更劇烈的變化。電動汽車、智慧駕駛技術將與共用經濟模式協同作用,在汽車發明百年後對道路安全和交通模式進行一次革命性的提升。 ” 弓峰敏表示,滴滴美國研究院正在探索將人工智慧與增強現實技術結合,

提示駕駛者日常難以察覺的道路安全隱患。

弓峰敏認為 “創業者精神”首先是一種變革精神,它並非創業者獨有。“在交通行業,創業者的腳步已經帶動億萬普通的司機、乘客、監管者,和各界共同擁抱這場技術革新。但這只是開始,”弓峰敏說,“在科技變革當下,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可以持續創新,同時堅持‘創業者的精神’,直面變化和問題,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