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創故事|敢為人先,堅持不懈,廣州仙居農莊總經理劉利洪的“蓮霧之旅”

炎炎夏日,你只想要空調wifi西瓜,葛優同款沙發?

現在,蓮霧也能陪你度過酷熱難耐的夏天。

蓮霧,在臺灣的栽培歷史頗為悠久,但好幾年前才開始在從化略有耳聞。雖然從化種植蓮霧的時間較短,

但如今已成為從化的特色水果,這當中的最大功臣不得不提土生土長的從化人劉利洪與他的父親。劉利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創二代,很早就與他父親在農業領域“打天下”。他們在從化轄內擁有兩個水果種植基地,基地總面積600多畝,于2003年成立了廣州仙居果莊農業有限公司(簡稱“廣州仙居果莊”)。

廣州仙居廣州近年來獲得過十多項榮譽稱號:2007年被評為“從化市農業龍頭企業”;2010年被評為“從化市觀光農業示範點”;2015年註冊的“從一”牌蓮霧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等。這些榮譽離不開作為廣州仙居果莊總經理的劉利洪與其父親的共同努力。記者近日走訪了廣州仙居果莊,瞭解劉利洪與父親的創業過程。

勇於嘗試

走上火龍果種植之路

現年31歲的劉利洪,16、17歲的時候就跟著他父親在農業這條路上打拼。劉利洪說:“父親從小對農業有著濃厚興趣,在父親的感染下也逐漸喜歡上了農業。”

直到2002年開始規模種植火龍果後,劉利洪決定跟他父親一起搞農業。劉利洪說,父親認為火龍果在市場上很有潛力,便作出了決定,要先人一步大力發展火龍果,於是劉利洪就與他父親一起加入了種植火龍果的行列。

“當時市場上的火龍果大多是從越南進口過來的,口味上還難以讓人接受,瞭解到臺灣的品種比較好吃,父親就托臺灣的朋友帶了一些苗回來。”劉利洪說,父子倆就這樣在鼇頭鎮小坑村承包了一片100多畝的山坡地,種起了火龍果。

剛開始,劉利洪主要從事體力工作。“施肥、除草、打藥……還要不停地向父親學習積累農業種植方面的知識。”劉利洪說,後來雖然一步步掌握了種植的要領,

種植一年後,雖然火龍果已經小批量上市,但當時大家對火龍果這種水果還不認識,市場和管道也沒有打開,火龍果的銷售成了一個大問題。

後來,劉利洪父子倆每天都到火龍果地裡專心研究,把管理工作做到極致,努力地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品質,改變推廣銷售策略,免費讓大眾試吃,讓大眾認識和接受火龍果。果然沒過兩年,火龍果的價格一路上漲,

市場批發價從一元一斤,到最高的近十元一斤。

在後來的兩年裡,劉利洪父子倆把握住機遇,乘勝追擊,擴大了火龍果的種植規模,憑藉著先走一步的優勢,在火龍果產業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和可觀的經濟收益。

劉利洪與父親

當機立斷

尋找新品種

2006年整個火龍果行業還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當時我們種植的火龍果規模已經擴大到300多畝了。”劉利洪說,然而這時候劉利洪父子倆還是決定停止擴大種植規模,他們覺得火龍果比較容易種植,對管理技術要求不高,跟風種植的農戶會比較多,很容易形成供過於求的局面,最終造成價格戰,影響種植的收益。

認識到這些問題後,劉利洪父子倆決定要發展一些有一定技術門檻的新品種水果。帶著這個目的,劉利洪和他父親去了臺灣。在臺灣的幾天時間裡,他們參觀考察了幾十個水果種植基地,發現臺灣有種水果叫蓮霧,被人稱之為“水果之皇”。而蓮霧之所以被稱為水果之皇的原因卻是因為它的“脾氣”。聽當地人介紹說,蓮霧這種水果種植起來比較欺負人,它對管理者的技術要求特別高,管理蓮霧不單要懂得水果的基本原理,還要懂得應對不同時期、不同氣候,馬馬虎虎的管理產不出好品質的蓮霧。能種植出好蓮霧的人,毋庸置疑就是水果專家。

劉利洪父子對蓮霧有一定的瞭解後,覺得蓮霧的市場潛力非常大,當即就有決定:我們要種的就是它!

攜手家人

開闢蓮霧種植基地

劉利洪在查看果實

從臺灣回來後,劉利洪父親和家裡人表達了要種植蓮霧的想法,考慮到種植蓮霧的難度相對種植火龍果要大很多,為確保成功,提出一家人一起幹。家裡人聽了劉利洪父親的想法非常支持,於是劉利洪大哥大嫂,還有弟弟都加入到劉利洪與其父親的隊伍中,一起分工協作,開始種植蓮霧。

2006年劉利洪從臺灣引進了50畝的蓮霧苗木,在鼇頭鎮小坑村基地進行試種。但引進蓮霧容易,獲取種植技術卻很難。“雖然我們有經常去臺灣學習,但地區和氣候不同,管理和種植的技術要求差異很大,所以種植初期,種植技術基本要靠一家人不斷摸索、不斷實踐。”劉利洪說,從樹苗正常生長至開花、再到順利掛果,這個過程就摸索了好幾年,吃過了不少苦頭。最困難的時候,蓮霧連花都開不出來,這種情況維持了好幾年,甚至連部分樹苗都死了,經濟損失了不少。

政府對他們的“蓮霧”專案實施政策扶持,包括設施、專家培訓、資金等,使他們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後來慢慢地經過試驗、學習相關技術,不斷去臺灣學習借鑒成功經驗,掛果終於成為了現實,廣州仙居果莊也成為廣州地區首家產出蓮霧的種植基地。

在成功掛果後,劉利洪負責解決銷售上的問題,他認為水果的好品質是開展銷售的前提。在劉利洪的努力下,蓮霧的知名度逐漸提高,之後還成為了從化的特色水果,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高品質的蓮霧更成為搶手貨,有時還出現“一果難求”的現象。一般市場批發價為每斤20多元,供應比較緊張的時候,批發價上漲到每斤40多元,一些優質蓮霧甚至可以賣到每斤50多元。

精益求精

開拓銷售新思路

在掌握了蓮霧種植技術,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後,劉利洪有了開發新基地的想法。在選址的問題上,劉利洪與家人有了分歧,家裡人認為,溫泉鎮石坑村石頭多土質不好不利於種植,而劉利洪認為,石坑村租金低,生態環境好,地理位置優越。最終在2010年,劉利洪他們在溫泉鎮石坑村承包了一片山坡地,把蓮霧種植規模擴大到500多畝。在石坑村完成大規模種植後,劉利洪聯繫了當地的政府、高校、行業協會助力宣傳推廣蓮霧,在各方的助力下,2016年廣州第二屆仙居果莊盛夏蓮霧節開幕。“現在還只是一個開端,未來我們將繼續把蓮霧的品質和種植技術做精做強。”劉利洪說,今後他們在做好現在的產品的同時,也會向觀光休閒莊園發展,以園區為基礎,配合水果採摘、科普教學、親子互動、農家樂等項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觀光和休閒旅遊產業。繼續嚴格對產品品質進行把關,建立起產品溯源系統。增加產品研發投入,開發更多延伸產品和深加工產品,豐富產品資源。

青創寄語

相信能夠帶著思考去進行每一項工作的人,都有著“堅持不懈,敢為人先”的勁頭和態度,在事業上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劉利洪

撰稿人:李倩慧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從化青年

審核:溫茹堅

按個

再走啦~讓我知道你是愛我噠

2006年整個火龍果行業還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當時我們種植的火龍果規模已經擴大到300多畝了。”劉利洪說,然而這時候劉利洪父子倆還是決定停止擴大種植規模,他們覺得火龍果比較容易種植,對管理技術要求不高,跟風種植的農戶會比較多,很容易形成供過於求的局面,最終造成價格戰,影響種植的收益。

認識到這些問題後,劉利洪父子倆決定要發展一些有一定技術門檻的新品種水果。帶著這個目的,劉利洪和他父親去了臺灣。在臺灣的幾天時間裡,他們參觀考察了幾十個水果種植基地,發現臺灣有種水果叫蓮霧,被人稱之為“水果之皇”。而蓮霧之所以被稱為水果之皇的原因卻是因為它的“脾氣”。聽當地人介紹說,蓮霧這種水果種植起來比較欺負人,它對管理者的技術要求特別高,管理蓮霧不單要懂得水果的基本原理,還要懂得應對不同時期、不同氣候,馬馬虎虎的管理產不出好品質的蓮霧。能種植出好蓮霧的人,毋庸置疑就是水果專家。

劉利洪父子對蓮霧有一定的瞭解後,覺得蓮霧的市場潛力非常大,當即就有決定:我們要種的就是它!

攜手家人

開闢蓮霧種植基地

劉利洪在查看果實

從臺灣回來後,劉利洪父親和家裡人表達了要種植蓮霧的想法,考慮到種植蓮霧的難度相對種植火龍果要大很多,為確保成功,提出一家人一起幹。家裡人聽了劉利洪父親的想法非常支持,於是劉利洪大哥大嫂,還有弟弟都加入到劉利洪與其父親的隊伍中,一起分工協作,開始種植蓮霧。

2006年劉利洪從臺灣引進了50畝的蓮霧苗木,在鼇頭鎮小坑村基地進行試種。但引進蓮霧容易,獲取種植技術卻很難。“雖然我們有經常去臺灣學習,但地區和氣候不同,管理和種植的技術要求差異很大,所以種植初期,種植技術基本要靠一家人不斷摸索、不斷實踐。”劉利洪說,從樹苗正常生長至開花、再到順利掛果,這個過程就摸索了好幾年,吃過了不少苦頭。最困難的時候,蓮霧連花都開不出來,這種情況維持了好幾年,甚至連部分樹苗都死了,經濟損失了不少。

政府對他們的“蓮霧”專案實施政策扶持,包括設施、專家培訓、資金等,使他們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後來慢慢地經過試驗、學習相關技術,不斷去臺灣學習借鑒成功經驗,掛果終於成為了現實,廣州仙居果莊也成為廣州地區首家產出蓮霧的種植基地。

在成功掛果後,劉利洪負責解決銷售上的問題,他認為水果的好品質是開展銷售的前提。在劉利洪的努力下,蓮霧的知名度逐漸提高,之後還成為了從化的特色水果,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高品質的蓮霧更成為搶手貨,有時還出現“一果難求”的現象。一般市場批發價為每斤20多元,供應比較緊張的時候,批發價上漲到每斤40多元,一些優質蓮霧甚至可以賣到每斤50多元。

精益求精

開拓銷售新思路

在掌握了蓮霧種植技術,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後,劉利洪有了開發新基地的想法。在選址的問題上,劉利洪與家人有了分歧,家裡人認為,溫泉鎮石坑村石頭多土質不好不利於種植,而劉利洪認為,石坑村租金低,生態環境好,地理位置優越。最終在2010年,劉利洪他們在溫泉鎮石坑村承包了一片山坡地,把蓮霧種植規模擴大到500多畝。在石坑村完成大規模種植後,劉利洪聯繫了當地的政府、高校、行業協會助力宣傳推廣蓮霧,在各方的助力下,2016年廣州第二屆仙居果莊盛夏蓮霧節開幕。“現在還只是一個開端,未來我們將繼續把蓮霧的品質和種植技術做精做強。”劉利洪說,今後他們在做好現在的產品的同時,也會向觀光休閒莊園發展,以園區為基礎,配合水果採摘、科普教學、親子互動、農家樂等項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觀光和休閒旅遊產業。繼續嚴格對產品品質進行把關,建立起產品溯源系統。增加產品研發投入,開發更多延伸產品和深加工產品,豐富產品資源。

青創寄語

相信能夠帶著思考去進行每一項工作的人,都有著“堅持不懈,敢為人先”的勁頭和態度,在事業上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劉利洪

撰稿人:李倩慧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從化青年

審核:溫茹堅

按個

再走啦~讓我知道你是愛我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