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戈壁領投500萬刀 對沖基金掌門耗1年搭跨境理財架構 全球公募基金一鍵買

◆ 圖片來自網路

文| 鉛筆道 記者 唐郡

►導語

北京建國門,

某大廈8層。蘇同明窩在一間三四平方米的房間內,屋裡放著一張辦公桌、兩把椅子,桌上擺著電腦、檔、錢包和沒來得及扔的外賣餐具包,其中一把椅子上落了一層薄灰。屋外是裝修施工現場。

一年前,他創立海外理財平臺牛交所,打算為國內年薪在10萬~100萬元的中產階級提供海外公募基金理財通道。

然而,搭建跨境投資架構比想像中困難。其中涉及海外資產管理公司、銀行、監管機構、協力廠商監管等,

他幾乎每天都要跟各方周旋。App上線時,平臺堪堪接入20家資產管理公司約150支公募基金。

此後,專案推進似乎順利不少。幾天前,他帶著團隊搬進新辦公室,同時宣佈獲500萬美元A輪融資,一切好像步入了新的階段。

但接下來的推廣獲客也不輕鬆,競爭對手虎視眈眈,蘇同明的艱辛旅程或許遠未結束。

注: 文章根據採訪錄音整理,有錄音備份,鉛筆道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建立對沖基金

蘇同明仍然記得大四那年的秋天,他即將從外交學院英美文學系畢業,有可能進入某廣告公司成為一名文案。

一次機緣巧合,他在北大聽了一場摩根士丹利的招聘宣講會。臺上的人講述著一個與他所處完全不同的世界:每天直面CEO、基金經理,

買賣大公司。“一聽就很有技術含量、很牛。”

“一個陽春白雪的文科男生突然看到了金融行業的花花綠綠。” 蘇同明這樣形容當時的情形。他激動得當場遞交了一份簡歷,並邀請主講人到外交學院開辦講座,被對方誇獎“就是他們需要的人才”。

結果沒有過程“雞血”,他沒有獲得面試機會,但進入金融領域的念頭就此紮根。人生在這裡拐了個彎,他想方設法進入了金融行業,

從PE、FOF到對沖基金,一點點積累下豐富的從業經歷。

如果說 進入金融行業是蘇同明的第二個大膽嘗試,那麼第一個應該是創業。大學期間,他曾不止一次嘗試創業,把英語培訓等學生能想到的創業專案折騰個遍,儘管沒有成功,但創業的念頭從未停下。

2015年,蘇同明終於將金融和創業結合在一起。準備一年多,他攢了一個6人團隊,打算建立一支能源行業的對沖基金,

專門投資海外能源項目。

他找到上市公司股東等高淨值人士募集資金,但過程比想像中艱難。大部分投資人對能源行業缺乏瞭解,再加上監管影響,募資只完成了一部分。

雖然對沖基金如期搭建起來,並為投資人獲得13%的年化收益,但基金規模有限,2%的管理費無法覆蓋基金運營成本,“投資人賺了,自己虧了”。

眼看著對沖基金行不通,他必須另謀出路。

對接海外理財通道

募資期間,不少客戶曾向他反映,他們希望投資多樣化的海外理財產品。國外確實存在不少成熟的理財產品,但國內投資人不清楚情況,投資難度較大。

蘇同明意識到,比起一支基金產品,客戶更需要的可能是理財產品資訊及有效的投資通道。賣基金不如管理基金有技術含量,但市場更需要前者,他決定擁抱市場。

同時,他發現,高淨值人群並不缺少海外投資管道,且決策時間相對較長,選擇眾多。為他們服務,成則獲得大筆傭金,不成就前功盡棄。零或者一,這不是他喜歡的方式。

中產階級卻不同。國內不少中產階級很難獲得海外投資管道。他們普遍對金融知識知之不多,缺乏瞭解海外理財產品的管道,財力上也難以達到海外理財門檻。但蘇同明認為,互聯網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2015年年底,他創立海外理財平臺——牛交所,計畫為國內存在海外理財需求的中產階級人群(年薪10萬~100萬)提供海外優質資產投資管道。

何為優質資產?蘇同明認為,中產階級更需要安全性較高、流動性較好的資產,收益的重要性在兩者之下。因此,能夠提供每日申購贖回的公募基金成為最佳選擇。他打算先為國內投資者對接海外大型基金公司(黑岩、摩根等)的公募基金產品。

由於開戶限制等原因,國內投資者很難直接購買海外公募基金。蘇同明必須搭起一座橋,連接投資者和基金公司。

這座“橋”比他想像中難搭。他需要成立實體、開銀行帳戶、託管帳戶,找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協力廠商監管機構開展調查,還需到相關監管機構完成備案。由於涉及資金跨境流動,他還必須符合多方監管要求,搭“橋”難度瞬間上升不少。

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坐在電腦前寫郵件、蓋章、找律師、掃描檔。工作強度是早上9點到晚上11點,每週6天。

App上線

去年7月,牛交所App上線,這座“橋”剛剛搭好,接入了全球20家資產管理公司約150支公募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牛交所與星展銀行(DBS)合作完成資金託管。用戶需自行換匯,然後在平臺上充值(資金匯入星展銀行託管帳戶),隨後才能開始投資。

對方是戈壁創投的投資經理李哲,希望能與他見面聊聊。但他正好要到新加坡開會,見面被推遲。

新加坡歸來,蘇同明跟戈壁創投的合夥人見了一面。沒想到過程非常順利,雙方很快確定投資事宜。與此同時,牛交所App陸續上線了可隨時申購贖回的美元債券和美元寶(債券+貨幣基金),產品架構基本搭建完成。

今年3月,牛交所完成由戈壁創投領投的500萬元A輪投資。

下一步,蘇同明準備將重點放在平臺推廣上。此前,他已經確定了海外留學、旅遊、移民、置業等幾個典型海外理財需求場景,“這些人要麼在國外、要麼是未來一到三年內有大筆海外支出”。

接下來,他會通過運營內容、媒體合作及在新興媒介平臺合作獲取使用者。

/The End/

編輯 韓正陽 校對 趙芳馨

不少客戶曾向他反映,他們希望投資多樣化的海外理財產品。國外確實存在不少成熟的理財產品,但國內投資人不清楚情況,投資難度較大。

蘇同明意識到,比起一支基金產品,客戶更需要的可能是理財產品資訊及有效的投資通道。賣基金不如管理基金有技術含量,但市場更需要前者,他決定擁抱市場。

同時,他發現,高淨值人群並不缺少海外投資管道,且決策時間相對較長,選擇眾多。為他們服務,成則獲得大筆傭金,不成就前功盡棄。零或者一,這不是他喜歡的方式。

中產階級卻不同。國內不少中產階級很難獲得海外投資管道。他們普遍對金融知識知之不多,缺乏瞭解海外理財產品的管道,財力上也難以達到海外理財門檻。但蘇同明認為,互聯網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2015年年底,他創立海外理財平臺——牛交所,計畫為國內存在海外理財需求的中產階級人群(年薪10萬~100萬)提供海外優質資產投資管道。

何為優質資產?蘇同明認為,中產階級更需要安全性較高、流動性較好的資產,收益的重要性在兩者之下。因此,能夠提供每日申購贖回的公募基金成為最佳選擇。他打算先為國內投資者對接海外大型基金公司(黑岩、摩根等)的公募基金產品。

由於開戶限制等原因,國內投資者很難直接購買海外公募基金。蘇同明必須搭起一座橋,連接投資者和基金公司。

這座“橋”比他想像中難搭。他需要成立實體、開銀行帳戶、託管帳戶,找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協力廠商監管機構開展調查,還需到相關監管機構完成備案。由於涉及資金跨境流動,他還必須符合多方監管要求,搭“橋”難度瞬間上升不少。

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坐在電腦前寫郵件、蓋章、找律師、掃描檔。工作強度是早上9點到晚上11點,每週6天。

App上線

去年7月,牛交所App上線,這座“橋”剛剛搭好,接入了全球20家資產管理公司約150支公募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牛交所與星展銀行(DBS)合作完成資金託管。用戶需自行換匯,然後在平臺上充值(資金匯入星展銀行託管帳戶),隨後才能開始投資。

對方是戈壁創投的投資經理李哲,希望能與他見面聊聊。但他正好要到新加坡開會,見面被推遲。

新加坡歸來,蘇同明跟戈壁創投的合夥人見了一面。沒想到過程非常順利,雙方很快確定投資事宜。與此同時,牛交所App陸續上線了可隨時申購贖回的美元債券和美元寶(債券+貨幣基金),產品架構基本搭建完成。

今年3月,牛交所完成由戈壁創投領投的500萬元A輪投資。

下一步,蘇同明準備將重點放在平臺推廣上。此前,他已經確定了海外留學、旅遊、移民、置業等幾個典型海外理財需求場景,“這些人要麼在國外、要麼是未來一到三年內有大筆海外支出”。

接下來,他會通過運營內容、媒體合作及在新興媒介平臺合作獲取使用者。

/The End/

編輯 韓正陽 校對 趙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