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盲飲操作實例:根據僅有的茶樣,判斷一款茶的屬性和陳化價值及收藏價值

六堡茶之家:揭露茶界亂像,還原茶之本真,不套路!不煽情!不忽悠 !

一、背景

這個盲飲操作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基於一位外地茶友的諮詢。

他從2007年開始得此茶,一直存放至今近10年,

具體來路卻已忘記。他現在想弄清楚該茶屬於什麼茶,到底有多大價值。於是找本地賣茶葉的判斷,對方給其結果為:該茶發黴,不適合飲用。茶友對此存疑,因此在北京將茶樣寄給我們,小編收到貨後,立即開湯試飲。

茶友與小編的聊天截圖

二、訴求(需解決的問題)

1、 這個茶是否發黴?

2、 如果還能飲用,是什麼茶(茶友初步斷定是六堡茶)?

3、 是否具備陳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三、盲飲過程

因小編見識有限,本次盲飲請了本地六堡茶某茶廠的一位從業20多年的技術總監一起對此茶進行辨識。

1、茶樣包裝

北京快遞過來的茶樣

這個是從北京發過來的茶樣包裝,茶葉的原包裝不是這樣。茶樣不多,約100克。

2、幹茶

茶樣

條索:葉片全部是粗老葉,為小葉種,外形粗松,葉梗既長且粗;

色澤:葉子無光澤,枯萎,呈灰暗、暗黃色;

整碎:由於發的是茶樣,無法評判原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

但還是可以看出,該茶也經過緊壓,無論是上中下層,都是粗老葉子。

淨度:茶梗多,夾雜有非茶類雜物。

茶樣局部

從幹茶的外形大致判斷,該茶是黑茶的原料,但絕對不是熟茶。因為葉子過於粗老,無條形狀,梗粗且長,不符合其他茶類的原料標準。

在黑茶中,如果以六堡茶的標準來說,連六級也不算,屬級外茶。因此該茶應該是生茶一類,但究竟是普洱、六堡還是安化、雅安藏茶等,還需品飲才知。

3、茶湯

茶湯

湯色橙黃不渾濁,但未達到深黃地步;

聞茶香,很明顯的生青味,細聞,似有藥香。

從湯色看出,說明該茶陳化有一定時間,

具體多少年,無法判斷。

4、滋味

因為初步判斷為生茶,而且也擔心該茶的淨度不夠。因此以沸水醒茶2次,第3泡開始品飲。

入口稍微澀,沒有回甘生香的感覺,刺激性較強。第4泡後(醒茶後算)茶味明顯減弱。

到此步驟,從幹茶外形到湯色及滋味,可以肯定該茶沒有發黴,可以飲用。

5、葉底

葉底呈黑褐色,茶梗多,沒有芽毫,葉張粗大,葉底硬且無彈性,茶底有雜質。(葉底忘記拍照了)

四、判斷

從幹茶到品飲到葉底,能斷定這個茶是黑茶類的原料,採用綠茶的工序製作,但沒有經過揉撚,因而葉片不成條形狀,葉底沒有粘性。同時沒有渥堆發酵工序,總體來說,該茶屬於綠茶。

但至於是哪個地區的原料,這個靠茶樣還是比較難分辨。

因為此茶沒有經過發酵工序,不能用熟茶的原料標準進行判斷。而葉底粗老梗多,口感上青味較重,幾大黑茶的原料其實都有這個特點,都可以這樣做,所以,一時間還不好判斷其產地。

這時候,小編突然想起茶友曾經發了外包裝樣式給我。

茶友拍的外包裝圖片

外包裝拆開局部圖

這種包裝我們這代人都比較少見,外層是牛皮,內層是竹篾。從包裝的習慣來看,可以排除不是六堡茶的原料,因為六堡茶的歷史從來沒有這種包裝。

據茶廠技術總監分析,這種包裝應該是曾經的雅安藏茶--邊銷茶。“以前運茶葉到藏區,入藏路途遙遠,需要牛馬馱運,容易摔撞擠壓,有時候要經歷雨淋日曬,為了便於運輸,藏茶採用蒸壓篾包裝。”

後經網上查證,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此包裝是70年代的耗牛皮包裝藏茶,二說是90年代的羊皮包裝藏茶。無論是哪種說法,此茶為雅安藏茶無疑。

看看網上的圖片,是不是和茶友發來的很相似。

雅安藏茶網圖參考

雅安藏茶網圖參考

五、總結

1、此茶沒有發黴跡象,能喝。

2、此茶為雅安藏茶,以級別來分,屬級外茶,至於是70年代還是90年代的茶,不好判斷。

3、市場價值:在茶友手上即使存放已有10年,但依然入口青澀,沒有回甘味,而且淨度不足。以行內人來看,此茶無多大價值。

4、陳化價值:因為原料和工藝原因,即使再放10年甚至更長時間,湯色只會稍微變紅,青澀味沒有那麼重,但陳化價值不大。

5、收藏價值:沒有陳化價值的茶葉,收藏價值隨之消失。

綜合判斷:此茶至多適合普通飲用,但由於是生茶,性寒者不宜多喝。受原料和工藝所限,無陳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在茶廠技術總監的幫助下,終於對茶友的問題作出解答。

六、心得

從此次的盲飲過程來看,要判斷一款茶,以及不輕易受人忽悠(別人說發黴之類),還得基於個人對此茶的品飲經驗以及必要的歷史知識作出判斷,才能將範圍逐漸縮小。

覺得茶葉水深坑多?與小編( xiaoding837325)聊聊,交個朋友!

四、判斷

從幹茶到品飲到葉底,能斷定這個茶是黑茶類的原料,採用綠茶的工序製作,但沒有經過揉撚,因而葉片不成條形狀,葉底沒有粘性。同時沒有渥堆發酵工序,總體來說,該茶屬於綠茶。

但至於是哪個地區的原料,這個靠茶樣還是比較難分辨。

因為此茶沒有經過發酵工序,不能用熟茶的原料標準進行判斷。而葉底粗老梗多,口感上青味較重,幾大黑茶的原料其實都有這個特點,都可以這樣做,所以,一時間還不好判斷其產地。

這時候,小編突然想起茶友曾經發了外包裝樣式給我。

茶友拍的外包裝圖片

外包裝拆開局部圖

這種包裝我們這代人都比較少見,外層是牛皮,內層是竹篾。從包裝的習慣來看,可以排除不是六堡茶的原料,因為六堡茶的歷史從來沒有這種包裝。

據茶廠技術總監分析,這種包裝應該是曾經的雅安藏茶--邊銷茶。“以前運茶葉到藏區,入藏路途遙遠,需要牛馬馱運,容易摔撞擠壓,有時候要經歷雨淋日曬,為了便於運輸,藏茶採用蒸壓篾包裝。”

後經網上查證,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此包裝是70年代的耗牛皮包裝藏茶,二說是90年代的羊皮包裝藏茶。無論是哪種說法,此茶為雅安藏茶無疑。

看看網上的圖片,是不是和茶友發來的很相似。

雅安藏茶網圖參考

雅安藏茶網圖參考

五、總結

1、此茶沒有發黴跡象,能喝。

2、此茶為雅安藏茶,以級別來分,屬級外茶,至於是70年代還是90年代的茶,不好判斷。

3、市場價值:在茶友手上即使存放已有10年,但依然入口青澀,沒有回甘味,而且淨度不足。以行內人來看,此茶無多大價值。

4、陳化價值:因為原料和工藝原因,即使再放10年甚至更長時間,湯色只會稍微變紅,青澀味沒有那麼重,但陳化價值不大。

5、收藏價值:沒有陳化價值的茶葉,收藏價值隨之消失。

綜合判斷:此茶至多適合普通飲用,但由於是生茶,性寒者不宜多喝。受原料和工藝所限,無陳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在茶廠技術總監的幫助下,終於對茶友的問題作出解答。

六、心得

從此次的盲飲過程來看,要判斷一款茶,以及不輕易受人忽悠(別人說發黴之類),還得基於個人對此茶的品飲經驗以及必要的歷史知識作出判斷,才能將範圍逐漸縮小。

覺得茶葉水深坑多?與小編( xiaoding837325)聊聊,交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