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嘿,論語|《論語》關於金錢財富富貴那些事兒(2)孔子為求富象趕車這樣的事也幹

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這裡面就有個怎麼賺錢問題。《論語》中這方面的論述有一些。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泰伯: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有的人貧窮而且地位低身份卑微,這是可恥的.國家政治腐敗的時候,有的人卻富裕而且身份尊貴,這樣的人也是可恥的。)

孔子對處於太平盛世裡的貧賤生活表示出羞恥,一定要賺錢。好的環境,這個時候,你卻混的很差,

沒錢、沒地位,那麼你應該感到羞恥,因為這說明你或者懶惰,或者無能。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則從吾所好。

(《論語·述而》:如能致富,哪怕是趕車,我也幹;如不能,則隨我所好。 )

這句話,很明顯道出孔子主張經商求富的思想。為了求富,

象執鞭這樣微賤的工作也不排斥,可見,孔子在這裡又提到富貴與道的關係問題。只要合乎于道,富貴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貴就不能去追求。那麼,他就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從此處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對做官,不反對發財,但必須符合於道,這是原則問題,孔子表明自己不會違背原則去追求富貴榮華。

孔子雖然承認人人都有追求財富的欲望, 可是他卻藐視和反對那種為了個人私利而坑害別人的行為。後來有人甚至把義利之辯作為“君子”與“小人”的分水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講如何賺錢呢?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者,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衛靈公:孔子說:君子用心力于謀道上,

不用心力於謀食上。耕田,也常常在遇到年景不好的時候餓肚子;學習,常常得到俸祿。君子只怕自己沒本事,不擔心自己沒錢賺。)

人之所以終日營營不息,都是在謀生,都在追求事業上的成功,然而,謀生也好,努力于事業的成功也罷,關鍵在於本事有多大。

宋代大學者尹焞對此注解說:“君子治其身而恤其末,豈以在外者為憂樂哉?”尹氏的意思說,君子關注的重點在於提高自己的本事,而不是整天關注哪裡賺錢。即便是餓著肚子學習,也沒關係,只要學到真本事,將來做了官,就有祿米,自然不再擔心餓肚子的問題,顏回耕而餒在其中,卻始終不改其志,致力於學習,而非關心每天填飽肚子的問題;子貢富可敵國,依然勤學不倦,樂在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修養自己,關注點始終還是在學習上,而非賺錢上。

其實,沒賺到錢的唯一原因是自己沒本事,所以,要專注在自己在某一個領域修煉自己的本事,日日不斷的積累,十年如一日,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積累,你就是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還用擔心吃飯問題,賺錢問題麼?所以,錢穆說:“有志於道,謀道可兼得食,謀食亦不害兼謀道。”

怎樣才算是好的有錢人呢?請看下篇:嘿,論語|《論語》關於金錢財富富貴那些事兒(3)怎樣才算是好的有錢人呢?

樂在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修養自己,關注點始終還是在學習上,而非賺錢上。

其實,沒賺到錢的唯一原因是自己沒本事,所以,要專注在自己在某一個領域修煉自己的本事,日日不斷的積累,十年如一日,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積累,你就是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還用擔心吃飯問題,賺錢問題麼?所以,錢穆說:“有志於道,謀道可兼得食,謀食亦不害兼謀道。”

怎樣才算是好的有錢人呢?請看下篇:嘿,論語|《論語》關於金錢財富富貴那些事兒(3)怎樣才算是好的有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