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個關鍵字,帶你瞭解智慧金融的前世今生

前段時間,李彥宏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說的話,讓所有對人工智慧感興趣的人振奮了一把。

當時李彥宏坐在通過自家Apollo平臺生產出來的無人駕駛汽車,飛馳在北京的五環上並宣稱“人工智慧時代已經到來”!

人工智慧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彙,如今它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近期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AlphaGo在圍棋上戰勝人類,一時間關於“智慧覺醒”的言論席捲全球。

那麼當人工智慧遇上金融,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以下三個詞語,

或許會成為打開未來金融的關鍵鑰匙。

關鍵字一:風控

進入互聯網金融時代後,經過幾年狂飆突進式的野蠻增長,如今中國互聯網金融開始回歸金融的核心——風控。

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智慧金融科技,中國都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因為相比歐美根深蒂固傳統金融體系,中國金融猶如一張白紙,更有縱情揮灑的空間。

也許中國的智慧風控還尚處於萌芽階段,

但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開始在努力搭建中國的人工智慧風控體系,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無疑就是現在廣為熱議的消費金融。

作為一種小額、分散、純線上操作的金融產品,傳統的風控手段無論在效率上還是在規模上已漸漸不能滿足需求,而人工智慧通過量化大資料以及一系列智慧演算法組合模型,能夠有效地為金融企業、機構提供重要的參考資訊。

當然,中國的智慧風控模式還遠未到普及的時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再有中國征信系統的不完善,信貸資料不足,這些都制約了智慧風控在中國的發展。

關鍵字二:監管

這兩年,中國開始進入強監管時代,監管對金融行業的影響開始凸顯,甚至在多個層面決定著未來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這點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尤為明顯,這也預示著智慧監管科技在未來擁有極大地可能性。

目前,中國在智慧監管科技領域才剛剛起步,甚至可以說是一片白紙,但這方面美國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鑒、學習的地方。

在金融監管尤為嚴苛的美國,出現了一批監管科技公司,通過只能監管科技規範金融公司,盡最大可能確保金融公司的每一筆交易都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關鍵字三:普惠

據知名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預測,到2020年,智慧理財市場規模將突破2.2萬億,

具有極其可觀的市場前景,但智慧金融的優勢在於長期穩健的分散投資,這又與中國浮躁投資環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因此想要真正推動智慧金融的長足發展,將普惠金融的願望踐行下去,需要的可能不僅僅是金融技術的革新,而是廣大金融參與者本身回歸理性,少一些急功近利的衝動。

如果我們賦予智慧金融以形象,她應該是溫和的而非冷肅的,應該是穩健的而非是激進的,她宣導的是一種健康、理性的金融價值觀,而不是一種唯利是圖的理念,在金融與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未來,金融不應該是越來越高冷而是越來越親和,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無論你富裕還是清貧,你都有權利且有能力享受到金融帶給你的便利與財富。

因為普惠既是智能金融的起點也是智能金融最好的歸宿。

應該是穩健的而非是激進的,她宣導的是一種健康、理性的金融價值觀,而不是一種唯利是圖的理念,在金融與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未來,金融不應該是越來越高冷而是越來越親和,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無論你富裕還是清貧,你都有權利且有能力享受到金融帶給你的便利與財富。

因為普惠既是智能金融的起點也是智能金融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