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個特點,四大關鍵字,帶你瞭解全省高校領導幹部辦學治校能力專題研討班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22日,為期兩天的全省高校領導幹部辦學治校能力專題研討班圓滿結束。

此次研討班較之於往年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主題鮮明。這次研討班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高等教育重要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很強的針對性。

領導重視。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高翔在開班式上作了引導講話;副省長楊賢金作了引領報告,還撥冗參加小組互動研討、聽取大會交流總結。在大會總結時,

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黃紅武轉達了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胡昌升的問候和意見。

研討深入。全省80多所高校的領導幹部分成7組,圍繞堅持社會主義大學“四個服務”辦學方向、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構建高校學術評價體系、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高校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等6個專題進行交流研討,感悟改革探索,分享實踐心得。

分組研討

大會交流

形式創新。從分組研討中推薦、遴選8位同志作大會交流,他們有思想、有觀點、有見地,給人啟發。特邀了3位高等教育領域的專家——鄭傳芳教授、蔣新華教授、徐西鵬教授,

與大家一起互動研討、交流切磋。

成效顯著。大家對兩天的研討安排意猶未盡,認為這次研討班辦得解渴。與會者有感于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的關懷與厚望,習總書記關於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思想,為大家指明了方向;有感於省委、省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尤權書記提出的“職業教育寧可粗一點也要快一點,

高等教育寧可少一點也要精一點”的精闢論斷,適合省情,值得深思。兩天的時間,大家集中精力,把所思所想毫無保留地進行交流碰撞,達成了許多一致的看法和見解。

黃紅武在總結發言時,用了4個關鍵字凝練了去年研討班以來全省高等教育的主要成績和創新做法。

關鍵字一:引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圍繞一條主線,打造兩個品牌。一條主線: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兩個品牌:一是舉辦全國首檔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馬’當先”知識競賽,極大激發了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情;二是以“易班網”建設為載體,開展“易班”本土化建設,推進網路資源共建共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張網”格局。

高校黨建工作堅持兩個持續,創新兩個首次。兩個持續:持續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深化“一校一品”格局,扎實開展“八閩高校黨建巡禮”、“三個好”創建、“黨支部工作”立項等品牌活動。兩個首次:首次對全省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進行全面摸底和“體檢”;首次推行“1+X”專項督查辦法,督促指導高校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政治生態和育人環境。

關鍵字二:改革

在專項經費管理上,從事前分配轉為事後獎補。試行以績效為導向的高校撥款體制改革,改革省屬公辦高校預算撥款制度,建立省屬高校“浮動撥款”激勵機制,實行專項經費按因素分配後捆綁打包下達,賦予高校資金統籌權。將高校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安全穩定工作和學生就業競爭力等納入高校績效考核指標。

在頂層設計上,從微觀管理轉為宏觀治理。推動省政府出臺《關於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實施意見》,會同省發改委、財政廳制定出臺建設方案;印發《關於編制福建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全面評選省級教學成果獎,職業教育、高等教育2個大類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同步推進,目前已完成評審工作。

在爭取資源上,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作為。一方面積極向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彙報工作、爭取支持,一方面加強與省直各部門協同協作。2016年省級以上教育財政專項經費投入比2012年增長64%,其中職業教育增長3倍、高等教育增長2倍。

在科技創新上,努力唱好主角。推動省政府出臺《促進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若干意見》,制定實施《教育系統服務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畫》,與省經信委聯合出臺《關於共同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意見》;與省科技廳、有關高校共同新設立省自然科學基金高校聯合資助專案,與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聯合新設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基礎理論建設專項資金;加強高水準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閩台合作實驗室納入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管理,獲教育部立項建設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8個。

在創新創業教育上,突出協同推進。成立全覆蓋的“福建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建設完善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庫;採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學校聯盟”模式與設區市政府共建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新增國家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3所;在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摘得27枚獎牌,團體總分進入全國前十,成為六個省市獲得“優秀組織獎”的單位之一;第三屆大賽報名成功專案3.4萬個、為上一屆的5倍,全省高校12.5萬名大學生參與,比重和絕對數均位居全國前列。

關鍵字三:突破

研究生招生規模創新高。博士、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計畫總量增幅居東部沿海11省(市)前3位。

招生結構調整動真格、有實效。加大對醫學、師範類本專科“正面清單”專業計畫傾斜力度,嚴控“負面清單”專業招生計畫。今年本專科“正面清單”專業招生計畫將近3萬人、增幅達7%,“負面清單”專業招生計畫降幅達6.7%。

中外合作辦學有收穫。廈門理工學院密蘇裡學院和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獲教育部批准設立,實現我省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二級機構零的突破以及專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獨立法人)從無到有。同時,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的研究生培養成為中外合資的學科點,這也是突破。

高考錄取人數穩步提升。今年我省普通高考考生錄取人數比去年增加1.09萬人。其中,本科批錄取人數同比增加1900多人,“211”高校在我省錄取人數比去年增加近300人,“985”高校在我省實際錄取人數比去年增加100多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萬人錄取率達9.8,居全國第五位,排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之後。

關鍵字四:鼓舞

福建教育的整體發展和進步、各地各校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領導、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單是劉延東同志今年就兩次對福建教育作出批示肯定。10多次在全國、全省性會議上做典型發言。省屬高水準大學建設、“一校一策”目標管理、省級高等院校辦學品質監測體系建設、“八閩高校黨建巡禮”、“三個好”創建、“黨支部工作立項”、大學生思政“易班網”校本化、福建版“二元制”職業教育等,正在逐步擴大影響、生根基層,爭取能夠逐步成為在全國叫得響、排得上的福建教育品牌。

“這些成績,都是教育系統的同志以及在座各位書記校長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的結果。”黃紅武表示,高等教育所有的問題,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辦學方向的問題。今後,如何應對新高考改革,民辦高等教育如何適應新形勢,如何破解高招錄取中的有關悖論,以及關心支援高校關工委工作等,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希望大家想方設法、千方百計把好政策變成好舉措、好成效,搶抓機遇、只爭朝夕,銳意改革、創新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張網”格局。

高校黨建工作堅持兩個持續,創新兩個首次。兩個持續:持續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深化“一校一品”格局,扎實開展“八閩高校黨建巡禮”、“三個好”創建、“黨支部工作”立項等品牌活動。兩個首次:首次對全省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進行全面摸底和“體檢”;首次推行“1+X”專項督查辦法,督促指導高校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政治生態和育人環境。

關鍵字二:改革

在專項經費管理上,從事前分配轉為事後獎補。試行以績效為導向的高校撥款體制改革,改革省屬公辦高校預算撥款制度,建立省屬高校“浮動撥款”激勵機制,實行專項經費按因素分配後捆綁打包下達,賦予高校資金統籌權。將高校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安全穩定工作和學生就業競爭力等納入高校績效考核指標。

在頂層設計上,從微觀管理轉為宏觀治理。推動省政府出臺《關於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實施意見》,會同省發改委、財政廳制定出臺建設方案;印發《關於編制福建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全面評選省級教學成果獎,職業教育、高等教育2個大類省級教學成果獎評選同步推進,目前已完成評審工作。

在爭取資源上,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作為。一方面積極向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彙報工作、爭取支持,一方面加強與省直各部門協同協作。2016年省級以上教育財政專項經費投入比2012年增長64%,其中職業教育增長3倍、高等教育增長2倍。

在科技創新上,努力唱好主角。推動省政府出臺《促進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若干意見》,制定實施《教育系統服務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畫》,與省經信委聯合出臺《關於共同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意見》;與省科技廳、有關高校共同新設立省自然科學基金高校聯合資助專案,與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聯合新設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基礎理論建設專項資金;加強高水準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閩台合作實驗室納入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管理,獲教育部立項建設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8個。

在創新創業教育上,突出協同推進。成立全覆蓋的“福建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建設完善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庫;採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學校聯盟”模式與設區市政府共建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新增國家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3所;在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摘得27枚獎牌,團體總分進入全國前十,成為六個省市獲得“優秀組織獎”的單位之一;第三屆大賽報名成功專案3.4萬個、為上一屆的5倍,全省高校12.5萬名大學生參與,比重和絕對數均位居全國前列。

關鍵字三:突破

研究生招生規模創新高。博士、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計畫總量增幅居東部沿海11省(市)前3位。

招生結構調整動真格、有實效。加大對醫學、師範類本專科“正面清單”專業計畫傾斜力度,嚴控“負面清單”專業招生計畫。今年本專科“正面清單”專業招生計畫將近3萬人、增幅達7%,“負面清單”專業招生計畫降幅達6.7%。

中外合作辦學有收穫。廈門理工學院密蘇裡學院和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獲教育部批准設立,實現我省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二級機構零的突破以及專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獨立法人)從無到有。同時,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的研究生培養成為中外合資的學科點,這也是突破。

高考錄取人數穩步提升。今年我省普通高考考生錄取人數比去年增加1.09萬人。其中,本科批錄取人數同比增加1900多人,“211”高校在我省錄取人數比去年增加近300人,“985”高校在我省實際錄取人數比去年增加100多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萬人錄取率達9.8,居全國第五位,排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之後。

關鍵字四:鼓舞

福建教育的整體發展和進步、各地各校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領導、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單是劉延東同志今年就兩次對福建教育作出批示肯定。10多次在全國、全省性會議上做典型發言。省屬高水準大學建設、“一校一策”目標管理、省級高等院校辦學品質監測體系建設、“八閩高校黨建巡禮”、“三個好”創建、“黨支部工作立項”、大學生思政“易班網”校本化、福建版“二元制”職業教育等,正在逐步擴大影響、生根基層,爭取能夠逐步成為在全國叫得響、排得上的福建教育品牌。

“這些成績,都是教育系統的同志以及在座各位書記校長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的結果。”黃紅武表示,高等教育所有的問題,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辦學方向的問題。今後,如何應對新高考改革,民辦高等教育如何適應新形勢,如何破解高招錄取中的有關悖論,以及關心支援高校關工委工作等,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希望大家想方設法、千方百計把好政策變成好舉措、好成效,搶抓機遇、只爭朝夕,銳意改革、創新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