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霍山黃芽是黃茶還是綠茶?讀完你就明白!

如果聊起霍山黃芽一定會聊到黃茶還是綠茶這個問題,這某種程度也算學術問題,而且現在還沒有定論。我分享點自己的看法。

目前市場多以綠茶做法為主,而且也頗受歡迎,

同時又有人採用一定悶黃工藝加工,且數量很少,而且品質不一。

最早,作為一個農大的茶學學生我一直傾向於它該是一種黃茶。因為教科書中把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霍山黃芽被放到黃茶中。在接觸較少之前,也非常傾向于尋找悶黃那種感覺,直到運營後院茶社,經過品嘗和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一則是悶黃參差不齊,品質並未見的如何優異;二則是理論的認知:

安農大的春天~奏是這麼美~

追溯歷史,霍山黃芽可能是某種黃茶,但也可能不是,但估計也並非是一種非常好的黃茶。因為明人許次紓在其《茶疏》記載“…兼以竹造巨笥乘熱便貯,雖有綠枝紫筍輒就萎黃,僅供下食、奚堪品鬥。”這裡提到的萎黃應當就是黃茶的悶黃做法。

而大約在民國時期就開始類似於綠茶的制法。

而六大茶類分法提出者陳椽教授《中國名茶研究選集》中就提到“黃茶含義有兩種概念,一是對嫩芽自然泛黃色;另一是制法悶黃泛黃色。霍山黃芽隸屬前一種概念黃色,攤放時間比綠茶稍長一點,所以霍山黃芽與綠茶已無明顯區別。”他鑒定的霍山黃芽品質特徵是:芽葉細嫩多毫,形似雀舌,葉色黃綠,

湯色黃綠,滋味濃厚鮮醇,有清燉熟板栗香味

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找一些隸屬於綠茶制法,但傾向外觀金黃、湯色黃綠、葉底嫩黃的“三黃”的霍山黃芽的原因。

如此,方不負曾經霍山黃芽曾為貢茶的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