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色小鎮怎麼做?聯想、泛華合作找答案

智慧城市這個話題說了很多年,但好像很少有人能說的清,今天我們從城市的智慧化過程中得到了哪些好處?

比如說,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鮮有改變,哪怕地鐵修得四通八達,

但地面交通似乎反而越來越堵;又比如說,老百姓辦個證件,比如去年剛開始發北京市居住證的時候,各個街道不是斷網就是系統故障,往往一天才能辦十幾個人,感覺智慧政務離普通老百姓真的好遠。

當然,也有一些方面確實智慧化了,比如國家電網的掌上電力App,通過手機就能買電,省得再跑銀行了。但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少了。人們不禁要問,智慧城市到底是不是給老百姓帶來了方便,

帶來了實惠?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

從頂層設計入手解決資訊孤島難題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資料中心業務中國區總裁童夫堯

“聯想作為全球最大的IT供應商,一直致力於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過去大家可能比較偏重于談城市治理下的模組,

比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資料中心業務中國區總裁童夫堯認為,“但今天我們談智慧城市更重要的目的是説明當地產生經濟效益,因此聯想集團決定與中國新型城市建設領導者泛華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熟悉建築行業的人都知道,泛華集團是國內具備城市綜合規劃、頂層設計諮詢規劃能力的最強的系統服務商之一。這跟泛華集團的歷史有關。

實際上,泛華集團是國家建設部原直屬企業,是為探索城市建設和建築業改革,並為實踐城市建設、工程總承包和建設專案全過程管理而設立的現代化企業,在新型城鎮化、特色產業小鎮、特色產業新城的投資運營和建築服務領域做到了專精。

實際上,泛華集團從2015年開始就作為國家全要素的智慧城市試點企業,以產業為動力、農業為基礎、新型城鎮化為載體、資訊化為手段,

把四化高度融合實現城市資訊化和資訊化城市的疊加。

泛華集團董事長楊天舉解釋說,之前模組化智慧城市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資訊孤島,打通資訊孤島的關鍵是先要把當地城市戰略和主導產業研究透了,找到突破口,再通過地理資訊系統和智慧金融、電商平臺、智慧管理來把孤島問題一點點兒解決。這就需要頂層設計,需要研究主導產業能不能形成結算經濟、要素市場,

帶動產品市場和服務市場——規劃可以是全面的,實施可以是分步的。

強強聯手打造智慧特色小鎮

據瞭解,泛華集團今年的重點是幫助各地建設特色產業小鎮、智慧特色產業園,標準就是從趨勢入手,形成集群、基地效應和結算經濟帶動下的線上線下產品市場、服務市場、要素市場這三融概念,再賦予它智慧發展和建設。

“其實如果談一個地方的規劃,如果一個縣有六個副縣長可能就有六個領域的規劃,如果一共有40多個部門,可能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規劃。”楊天舉舉例說,“比如說,發改委研究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這是統領性規劃;空間承載屬於建設口,是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是國土資源部管;其它還有像交通、農業、旅遊、科技等這樣的專項規劃。現在中央越來越重視怎麼樣能夠系統集成,多規合一。”

泛華集團董事長楊天舉

而泛華集團的三融特色小鎮發展計畫,就是想通過產業與市場、產業和金融、產業和新城鎮的融合,幫助地方把產業鏈打通,通過三產帶動二產形成一產,解決地方智慧發展問題、智慧建設問題、智慧運營問題。

據悉,泛華集團現在全國將陸續建設幾十個,乃至上百個特色三融小鎮,而這一過程需要智慧的解決方案,才能既解決效率和效能問題,又形成地方增長體系。

因此,泛華集團希望與聯想從三方面入手進行合作,:第一,解決地方的IT基礎設施的問題,共建IDC大資料運營中心;第二,解決農業大資料的資源問題,包括地理資訊系統、測繪系統,與農業、氣象部門進行合作;第三,解決大資料產業化的問題,構建這個領域的產業生態系統,説明地方從需求端、供給端入手,來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驅動。

數位化整合的經驗積累是關鍵

實際上,如今智慧城市更聚焦於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競爭力的打造,因此根據城市的不同規模、不同發展水準而呈現出三個方向:大中城市資源趨近於飽和,需要借助更高效的管理,以有限資源支持城市運營和發展;中小城鎮則面臨產業轉型難題,亟需為後續的城市化發展注入動力;具有資源優勢的特色小鎮,需對生態資源整合利用,發展特色經濟。

即便是對於泛華集團這樣富有經驗的城市規劃系統服務商來說,如今除了美學和工程學,還要研究經濟發展和產業經濟學,以及數字經濟帶來的多規合一。“數位既是工具,又是手段,同時它又是動力。”在楊天舉看來,如果能把智慧城市的手段和工具變成動力,就是找到了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路徑。

因此,筆者認為聯想集團與泛華集團的合作,最關鍵的一環在於資料的整合集成能力,這就需要聯想不僅要與泛華集團一起參與到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當中,還要利用聯想成熟的城市治理模組,和大資料中心諮詢、建造、運行、維護能力,幫助當地進行數位化的城市智慧治理,幫助當地推動當地的產業升級。

據悉,聯想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擁有全模組整合、新技術創新、生態圈共建的能力,擁有頂層設計與規劃能力,大資料中心建設及運維能力,城市治理功能模組建設能力,產業升級模組建設能力,城市功能及大資料應用運營能力。聯想旗下的研究院、創投集團(投資了130多家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包括LEAP大資料平臺、中奧科技、FACE++等)承載了大資料、人工智慧、AR/VR等新技術領域創新實踐,都可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支援。

實際上,聯想已經在平安城市、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遊、智慧公安、智慧醫療、政務雲等多個模組擁有豐富的落地與實踐經驗。聯想曾經幫助徐工集團打造了我國首個“工業物聯網大資料平臺”;曾經説明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實現了流程再造;曾經説明深圳建設了全產業鏈交通諮詢服務體系;曾經幫助甪直小鎮發揮模具加工的優勢,實現智慧小鎮轉型;曾經通過資料收集和大資料分析為地方環保局定位大氣污染源。這些實踐經驗和定制化解決方案開創能力,使得聯想逐步成為行業領先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

所有這些抽象歸納起來,就是聯想的“三中心四平臺”智慧城市框架,包含了聯想的城市大資料中心及大資料分析平臺、城市綜合運營指揮中心、城市創新體驗展示中心,以及政務服務平臺、產業服務平臺、民生服務平臺和城市創新應用平臺。這些PaaS層同時可以作為二次開發平臺,在成本控制與個性化定制方面可以做到更好的平衡,幫助每個城市或特色小鎮真正打造出各自的特色,打造出特有的核心競爭力。

文/余文

《科技看門道》堅持深度報導,希望能通過資深媒體人對IT產業熱點新聞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創新模式——不僅看熱鬧,更要看門道!

《科技看門道》主筆在行業管道媒體擁有超過15年的從業經歷,不僅對IT消費類和企業級軟體、硬體、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均有較深入的理解,同時見證了中國IT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生態圈包括分銷、零售、SI、ISV和CSV的進化歷程,見證了金融、能源、製造、醫療、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業的資訊化之路。

《科技看門道》相信,IT產業在供給側的改革——包括雲計算、大資料、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將會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發展進步的核心力量。

如果一個縣有六個副縣長可能就有六個領域的規劃,如果一共有40多個部門,可能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規劃。”楊天舉舉例說,“比如說,發改委研究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這是統領性規劃;空間承載屬於建設口,是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是國土資源部管;其它還有像交通、農業、旅遊、科技等這樣的專項規劃。現在中央越來越重視怎麼樣能夠系統集成,多規合一。”

泛華集團董事長楊天舉

而泛華集團的三融特色小鎮發展計畫,就是想通過產業與市場、產業和金融、產業和新城鎮的融合,幫助地方把產業鏈打通,通過三產帶動二產形成一產,解決地方智慧發展問題、智慧建設問題、智慧運營問題。

據悉,泛華集團現在全國將陸續建設幾十個,乃至上百個特色三融小鎮,而這一過程需要智慧的解決方案,才能既解決效率和效能問題,又形成地方增長體系。

因此,泛華集團希望與聯想從三方面入手進行合作,:第一,解決地方的IT基礎設施的問題,共建IDC大資料運營中心;第二,解決農業大資料的資源問題,包括地理資訊系統、測繪系統,與農業、氣象部門進行合作;第三,解決大資料產業化的問題,構建這個領域的產業生態系統,説明地方從需求端、供給端入手,來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驅動。

數位化整合的經驗積累是關鍵

實際上,如今智慧城市更聚焦於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競爭力的打造,因此根據城市的不同規模、不同發展水準而呈現出三個方向:大中城市資源趨近於飽和,需要借助更高效的管理,以有限資源支持城市運營和發展;中小城鎮則面臨產業轉型難題,亟需為後續的城市化發展注入動力;具有資源優勢的特色小鎮,需對生態資源整合利用,發展特色經濟。

即便是對於泛華集團這樣富有經驗的城市規劃系統服務商來說,如今除了美學和工程學,還要研究經濟發展和產業經濟學,以及數字經濟帶來的多規合一。“數位既是工具,又是手段,同時它又是動力。”在楊天舉看來,如果能把智慧城市的手段和工具變成動力,就是找到了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路徑。

因此,筆者認為聯想集團與泛華集團的合作,最關鍵的一環在於資料的整合集成能力,這就需要聯想不僅要與泛華集團一起參與到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當中,還要利用聯想成熟的城市治理模組,和大資料中心諮詢、建造、運行、維護能力,幫助當地進行數位化的城市智慧治理,幫助當地推動當地的產業升級。

據悉,聯想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擁有全模組整合、新技術創新、生態圈共建的能力,擁有頂層設計與規劃能力,大資料中心建設及運維能力,城市治理功能模組建設能力,產業升級模組建設能力,城市功能及大資料應用運營能力。聯想旗下的研究院、創投集團(投資了130多家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包括LEAP大資料平臺、中奧科技、FACE++等)承載了大資料、人工智慧、AR/VR等新技術領域創新實踐,都可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支援。

實際上,聯想已經在平安城市、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遊、智慧公安、智慧醫療、政務雲等多個模組擁有豐富的落地與實踐經驗。聯想曾經幫助徐工集團打造了我國首個“工業物聯網大資料平臺”;曾經説明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實現了流程再造;曾經説明深圳建設了全產業鏈交通諮詢服務體系;曾經幫助甪直小鎮發揮模具加工的優勢,實現智慧小鎮轉型;曾經通過資料收集和大資料分析為地方環保局定位大氣污染源。這些實踐經驗和定制化解決方案開創能力,使得聯想逐步成為行業領先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

所有這些抽象歸納起來,就是聯想的“三中心四平臺”智慧城市框架,包含了聯想的城市大資料中心及大資料分析平臺、城市綜合運營指揮中心、城市創新體驗展示中心,以及政務服務平臺、產業服務平臺、民生服務平臺和城市創新應用平臺。這些PaaS層同時可以作為二次開發平臺,在成本控制與個性化定制方面可以做到更好的平衡,幫助每個城市或特色小鎮真正打造出各自的特色,打造出特有的核心競爭力。

文/余文

《科技看門道》堅持深度報導,希望能通過資深媒體人對IT產業熱點新聞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創新模式——不僅看熱鬧,更要看門道!

《科技看門道》主筆在行業管道媒體擁有超過15年的從業經歷,不僅對IT消費類和企業級軟體、硬體、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均有較深入的理解,同時見證了中國IT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生態圈包括分銷、零售、SI、ISV和CSV的進化歷程,見證了金融、能源、製造、醫療、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業的資訊化之路。

《科技看門道》相信,IT產業在供給側的改革——包括雲計算、大資料、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將會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發展進步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