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律師新形態?屬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法律服務

根據TalkingData資料,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移動智慧終端機規模達13.7億台

同時我國執業律師人數已經突破30萬。最近10年,我國律師人數保持年均9.5%的增速,以每年兩萬左右的速度增長;律師事務所達到2.5萬多家。

在互聯網的浪潮下和律師人才猛漲的雙重夾擊下,新時代的法律服務市場到底是怎麼應對的呢?

哪些沒有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法律服務者所面對的人群也不再是以前那批在某個行業工作幾十年的老幹部了。面對各個行業各種不同需求的法律諮詢者,以前的律師事務所也面臨著改變。

不透明又昂貴的律師費 OUT

哪裡去找靠譜的律師OUT

和律師見面真辛苦OUT

被哪些取代了

直奔主題,面對律師

在以前律師事務所是律師接待客戶、簽署合同、辦公交流、整理案卷的唯一工作場所。客戶要諮詢先預約...要起草文書先預約...要代寫律師函先預約....

而互聯網時代的衝擊導致律師事務所不再是辦公的中心,找間咖啡館、圖書館只要有wifi的地方就可以讓律師工作。

隨時隨地,線上諮詢

客戶獲取律師資訊的最快捷方式則是通過網路,移動端為律師和客戶間提供了溝通的平臺,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當事人想要正式委託律師,選擇在移動互聯網上完成兩個動作,一是律師服務資訊的獲取,二是法律諮詢。案情進展、目前階段這些客戶都可以非常直觀的瞭解對應進行回饋和溝通。

這個回饋又涉及到這個服務的問題。

法律服務產品化,客戶體驗成為評價律師的唯一標準。

以前你找律師,你怎麼知道人家是專業的?一個方法是熟人介紹另一個方法是看人家底下那欄簡介有多長頭銜有多牛

創新升級

以前老電影裡面的律師事務所大都這樣,一間昏暗的小房間、紮滿每個角落的文件山、唯一的光源來自破爛桌子上的寫字燈,穿著風衣的老律師坐在你對面抽煙。

那在互聯網浪潮下的法律服務者是怎麼創新的?

擁抱技術擁抱未來,高超的IT技術可以解放律師的時間或加強內部管理或加強用戶體驗

創新推廣平臺,當律師服務成為一種產品、有產品就有面向人群、有面向人群就得做推廣,

目前在網上有一間入駐京東的法律服務機構在創新方面是屬於領先行業內的。在京東首頁搜索“分鐘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