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家企業搶灘石家莊 共用單車如何“跑”得更遠

方便快捷的共用單車很快便贏得了石家莊市民的廣泛關注。

圖為一位市民正在研究如何使用共用單車。記者 田瑞夫攝

記者 方素菊

兩個月內,4家共用單車運營企業搶灘省會市場,每家企業每天投放成百上千輛共用單車……1月中旬以來,在石家莊,共用單車幾乎成了熱門話題。然而,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企業如何盈利、是否要繳納押金、城市怎樣管理等問題凸顯。面對這些問題,企業以及社會如何應對?共用單車怎樣才能“跑”得更遠?

兩個月內4家企業紮堆入駐,省會共用單車市場硝煙初起

從1月中旬第一輛共用單車ofo小黃車進入省會街頭,到酷騎、永安行、摩拜等共用單車企業相繼入駐,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之後,這些企業幾乎每天在省會各大商圈附近投放共用單車上百甚至上千輛。共用單車企業摩拳擦掌,一場共用單車市場爭奪大戰悄悄在省會拉開帷幕。

首先是在單車投放量上的較量。

ofo共用單車石家莊區域公共關係經理盧強透露,目前他們已在石家莊市區投放單車16000餘輛,3月底將達到2萬輛,力爭今年底達到8萬至10萬輛。而永安行共用單車石家莊專案負責人張鴻凡也表示,將在石家莊市區投放5萬輛共用單車。摩拜與酷騎兩家企業也不甘落後,相關資料統計,目前兩家的單車在省會的投放量均已超過1萬輛。

為爭奪用戶,各企業紛紛打出“免費牌”:“週末免費騎車”“免費騎十次”“早晚高峰免費騎”……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廣告詞,

頻頻出現在各種共用單車APP頁面上。

此外,各企業還從改善用戶體驗上做文章:2月22日,ofo宣佈與中國電信和華為達成合作,共同研發基於新一代物聯網NB-loT技術的共用單車智慧解決方案,更方便用戶找車和開鎖;永安行推出共用單車2.0,即“有站無樁”式的永安棧,基於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設立共用單車線下投放和停放網站,

以此規範停車並進行有序管理,解決高峰期租車難問題……

盈利尚未實現,問題悄然而至

在眾企業忙於開疆拓土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

押金飽受詬病。目前,省會大部分共用單車用戶需繳納99元至298元不等的押金,在共用單車還不能真正“隨騎隨走”的情況下,如果使用者同時註冊幾款租車軟體,光押金就需要幾百甚至一千多元。“這幾乎可以買一款不錯的單車了。

”不少體驗過共用單車的消費者吐槽。

同時,這些押金的去向問題也為社會所關注。“幾百元的押金,放在一個消費者身上不算多,但市場上大量的活躍用戶為共用單車平臺帶來了數以億計的押金。這些押金去向何方?如何監管?一旦企業被市場淘汰,這些押金能否退還?”省會一位專家表示出他的擔憂。

共用單車企業所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如何盈利。據瞭解,目前,在省會入駐的幾家共用單車企業都處在投入期,尚未實現盈利,單車的成本以及工人的工資都是靠前期的資本投入來保障。從目前看,企業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租金。

對此,河北地質大學教授王金山表示,靠用戶騎行付費來盈利,從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同類產品的激烈搏殺中,企業能否通過保持高“翻台率”來實現盈利,則要打一個問號。他認為,若不能在大資料的依託下實現龐大的使用者群以及其他延伸服務來獲取利潤,企業將難以持續發展。

此外,大量單車投放後所帶來的亂停亂放等社會問題開始凸顯。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一問題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阻礙。

真正贏得市場,還需多方努力

面對種種問題,已有企業在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針對押金問題,永安行推出了芝麻信用租車方式,芝麻信用滿600分可以無需繳納押金。張鴻凡表示,根據半年之前支付寶平臺回饋的資料,目前達到這一門檻的支付寶用戶已達85%。

而對於押金的去向問題,盧強表示,押金有協力廠商機構看管,能確保押金的安全。此外,押金都可以原路退還。

盈利模式將進一步完善。從商業模式上說,共用單車的APP所帶來的龐大用戶流量等,有很大的商業操作空間。對此,某品牌共用單車企業石家莊區域負責人表示,現在是市場開拓期,盈利主要靠租金,後期將可能探索開發周邊產品,以實現更多盈利。

為改善亂停亂放狀況,一些企業也正在努力。“我們建立了車輛維保服務制度,每投放300輛單車即安排一名專職運維師傅,確保車況良好、車輛擺放有序。目前我們正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劃設ofo共用單車推薦停車點,設立停車牌,引導市民規範停放單車。”盧強說。

市場要健康發展,政府的管理不可缺席。一個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再完善,也不可能完美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而在短距離出行方面極具優勢的自行車,正好彌補了交通末端的缺陷。王金山認為,一輛單車每天可以服務多人,既提高了使用率,又節約了資源。針對共用單車帶來的社會治理難題,政府應該積極面對,創新管理手段,使共用單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據瞭解,目前成都已發佈鼓勵共用單車發展的規範措施,以形成政府、企業、使用者齊抓共管、有序使用的“共用”服務體系。而上海等地也將出臺標準規範共用單車市場。

尚未實現盈利,單車的成本以及工人的工資都是靠前期的資本投入來保障。從目前看,企業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租金。

對此,河北地質大學教授王金山表示,靠用戶騎行付費來盈利,從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同類產品的激烈搏殺中,企業能否通過保持高“翻台率”來實現盈利,則要打一個問號。他認為,若不能在大資料的依託下實現龐大的使用者群以及其他延伸服務來獲取利潤,企業將難以持續發展。

此外,大量單車投放後所帶來的亂停亂放等社會問題開始凸顯。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一問題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阻礙。

真正贏得市場,還需多方努力

面對種種問題,已有企業在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針對押金問題,永安行推出了芝麻信用租車方式,芝麻信用滿600分可以無需繳納押金。張鴻凡表示,根據半年之前支付寶平臺回饋的資料,目前達到這一門檻的支付寶用戶已達85%。

而對於押金的去向問題,盧強表示,押金有協力廠商機構看管,能確保押金的安全。此外,押金都可以原路退還。

盈利模式將進一步完善。從商業模式上說,共用單車的APP所帶來的龐大用戶流量等,有很大的商業操作空間。對此,某品牌共用單車企業石家莊區域負責人表示,現在是市場開拓期,盈利主要靠租金,後期將可能探索開發周邊產品,以實現更多盈利。

為改善亂停亂放狀況,一些企業也正在努力。“我們建立了車輛維保服務制度,每投放300輛單車即安排一名專職運維師傅,確保車況良好、車輛擺放有序。目前我們正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劃設ofo共用單車推薦停車點,設立停車牌,引導市民規範停放單車。”盧強說。

市場要健康發展,政府的管理不可缺席。一個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再完善,也不可能完美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而在短距離出行方面極具優勢的自行車,正好彌補了交通末端的缺陷。王金山認為,一輛單車每天可以服務多人,既提高了使用率,又節約了資源。針對共用單車帶來的社會治理難題,政府應該積極面對,創新管理手段,使共用單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據瞭解,目前成都已發佈鼓勵共用單車發展的規範措施,以形成政府、企業、使用者齊抓共管、有序使用的“共用”服務體系。而上海等地也將出臺標準規範共用單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