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物理降溫,為啥在你家娃身上無效?!怎樣有效?

怎樣物理降溫才正確?

看著寶寶發燒,小臉燒得紅撲撲,

家長可以手忙腳亂,但千萬不可失去科學依據哦。

在國外旅行中,1歲寶寶37.9℃,買了感冒藥水,喝完降到36.7℃,而後又37.5℃,反復。要不要去醫院,旅行還未結束。

答:孩子出現低熱(體溫<38.5℃)不需要服退熱劑,可多飲水/液體或其他物理降溫方式。如果出現流涕、咳嗽等症狀,吃喝睡基本正常,繼續觀察。

用濕毛巾敷鼻;物理降溫;多飲水/液體,耐心等待3-5天。還有盡可能保持正常餵養,促進排便。

如果48小時未排便,

可用刺激肛門的局部處理辦法。

(詳細請參考《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7:直面小兒護理》)

科學家庭育兒(ID:kexueyuer2012)翻閱《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最新升級版】》全套書籍後,就寶爸媽們關心的寶寶退熱相關問題進行了補充回答。

圖片資訊重要 點擊放大查看更清晰

如何做到發熱時有效的物理降溫

發熱本身不是一種疾病,是由於體內致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的一種現象。所以退熱是以增加散熱、減少產熱為出發點。

退熱藥是改變體溫調節中樞的狀況,減少產熱,只做到退熱的前提。真正退熱的效果需要通過物理降溫,增加體內散熱來實現。

所以,遇到孩子發熱要從這四方面進行物理退熱:

1. 經皮膚蒸發水分散熱是最主要途徑,

占 90% 以上。所以發熱時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多,應該少穿蓋衣物。

2. 經呼吸散熱。發熱時呼吸會增快加深。

3. 經排尿過程散熱。多喝水多排尿。

4. 經排便過程。

所以,遇到孩子發熱要從這四方面説明孩子進行物理退熱。

如何做到發熱時有效的物理降溫呢?

首先盡可能保證寶寶液體攝入。退熱過程主要是通過皮膚蒸發水分實現。若體內水分不足,退熱效果受限。

再有,在適當提高室溫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穿衣蓋被,利於皮膚散熱。

還有,洗溫水澡、溫熱毛巾濕敷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溫方法。冰袋或冰貼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物理降溫有兩大形式——冷降溫和溫降溫。

通過冰貼或冰袋,讓局部皮膚降溫為冷降溫,不過退熱效果有限。

雖可感到皮膚變涼,但體內溫度未必降低。變涼的皮膚血管收縮,反而會妨礙體內熱量散出。

溫降溫是在提高環境溫度前提下,用溫熱毛巾敷身體、洗溫水澡等致皮膚血管擴張,有利於體內熱量散出。

正確看待物理降溫,維持體溫需體內產熱和散熱的平衡。發熱是產熱增加和 / 或散熱減少的結果。

要退熱,增加散熱很重要。經皮膚是主要散熱途徑,增加皮膚血流就可增加散熱。

在多飲水前提下,適當提高室溫減少穿蓋衣物、溫水浴都是很好的方法;而冰袋、酒精擦浴只帶走局部皮膚熱量,退熱效果有限。

退熱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體內水分不足。

嬰幼兒生病時多不喜喝水或奶,家長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餵養,以增加體內水分,利於退熱,否則服了退熱藥也達不到預期效果。再有,排尿和排便過程都可利於降溫。

總之,退熱的捷徑不是從藥物(退熱藥、抗生素等)出發,而是增加體內水分和採用適宜的物理降溫。

本文摘自:《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最新升級版】》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正確看待物理降溫,維持體溫需體內產熱和散熱的平衡。發熱是產熱增加和 / 或散熱減少的結果。

要退熱,增加散熱很重要。經皮膚是主要散熱途徑,增加皮膚血流就可增加散熱。

在多飲水前提下,適當提高室溫減少穿蓋衣物、溫水浴都是很好的方法;而冰袋、酒精擦浴只帶走局部皮膚熱量,退熱效果有限。

退熱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體內水分不足。

嬰幼兒生病時多不喜喝水或奶,家長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餵養,以增加體內水分,利於退熱,否則服了退熱藥也達不到預期效果。再有,排尿和排便過程都可利於降溫。

總之,退熱的捷徑不是從藥物(退熱藥、抗生素等)出發,而是增加體內水分和採用適宜的物理降溫。

本文摘自:《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最新升級版】》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