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生子和二胎的區別在哪裡,你真的知道嗎?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二胎家庭”出現,和獨生子女家庭相比,二胎家庭帶有明顯不同的互動特點和家庭動力。這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問題:家庭規模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呢?不久之前來自紐約時報、牛津大學和NCBI的資料綜述曾精闢地剖析了家庭規模的真相。

1)獨生子女更容易成為「人生贏家」

獨生子女中的「人生贏家」比例更高,他們通常比其他家庭形式中的孩子具有更高的智商(Goleman 1985),此外,他們通常在校學業更好,

一方面表達能力更強,另一方面更善於與成人互動、溝通(Blair 2013)。

2)獨生子女更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力

獨生子女永遠不需要被迫與其他孩子分享父母的關愛。與此同時,受益于與成人的無干擾互動,獨生子女通常更富有表達力、更成熟。表現在思維模式可能更富有邏輯,更有條理(Blair 2013)。

因為他們主要在成人身邊長大,在與人交流時,他們更習慣于採取富有邏輯的交流方式。

既不必應付亂發脾氣的手足,也不必被迫糾纏於與手足間失去理智的吵鬧中,也更擅長自娛自樂,他們總能找到有意義的事來打發獨處的時間。

3)獨生子女發生行為偏差的情況會更嚴重

獨生子女在T2(可怕的兩歲)時的行為偏差表現會更加嚴重。這些行為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獨生子女缺乏足夠的制衡力量。

在多孩家庭中,當發生偏差行為時(比如破壞、打人、哭鬧和發脾氣等),

其他孩子的容忍度比父母要低很多,兄弟姐妹們會迅速上場懲罰和制止「鬧劇」,這些都有利於緩解正在發生的偏差行為。(Brazier 2013)

4)獨生子女受欺負時能獲得的支援更單薄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獨生孩子在學校被霸淩,他們可能會缺乏一個重要支持人。一項來自英國經濟與社會支援委員會的研究顯示,手足是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學校)被霸淩的孩子一個重要的隱性支持(Hadfield et al 2006)。

儘管父母常常盡最大的努力,

為獨生孩子提供大量與同齡孩子社交的機會,這種交往還是相當受限的。這種交往常常是在成人的計畫、限時和監督下的。

1)二孩是美國最受歡迎、最流行的家庭規模

「2」是一個很神奇的幸福指數的臨界值。二孩是最受歡迎、最流行的家庭規模(Frejka et al 2008)。而2014年針對英德兩國的父母的追蹤調查發現,超過2個孩子後,父母的幸福感下降,而壓力水準攀升(Myrskylä and Margolis 2014)。

二孩的模式保持了家庭成員「1:1」的完美比例。

《創造完美的家庭規模》的作者Alan Singer博士指出,高水準的幸福指數得益於在二孩家庭中,父母容易找到彼此的“擁戴者”(Singer 2011)。

因二孩家庭的普及和高比例,美國大多數餐館、航班、主題公園等的相關設備,都被特別設計為滿足這種「兩個成人,兩個孩子」的家庭模式。

2)二孩家庭孩子的特質會更加互補

在二孩家庭中,年長的孩子傾向于扮演「照顧者」的角色,而年幼的孩子傾向于扮演「寶寶」的角色,他們的特質可以互補。富有組織能力、樂於助人的大寶希望有照顧和「管教」的對象,而淘氣愛玩、依賴性更強的二寶可能會很好地回應這種需求(Blair 2013)。

而當「手足大戰」爆發時,不會有「二(多)對一」的情況發生,父母可以在旁邊清晰地看到雙方的互動關係,以及孩子對彼此的關係互相學習和成長互補的過程。

3)二孩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在孩子們長大後,二孩家庭規模的好處會愈加彰顯。研究表明,二孩家庭出身的成人對手足有更多的正面感受,尤其在兩個都是女孩的情況下(Spitze and Trent 2006)。

4)孩子越多,夫妻關係越容易受影響

上一次的二人世界是何時度過的?上一次討論無關孩子的個人話題又是發生在何時?孩子越多,屬於夫妻之間的時間就越少,情侶和夫妻的時間往往被折疊成「家庭時間」,久而久之,那種新婚燕爾的感覺就會愈加被稀釋(Heitler 2013)。這些都會加劇婚姻危機。

5)多孩家庭中,排行中間的孩子更具創造力和創新潛力

原因很有趣:一方面,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不得不與一個更年長的兄弟姐妹分享他們的父母,他們缺乏「成熟」的優勢,這意味著他們的兄長可以將更多的事情做得比他們更好。

另一方面,不久後當他們的弟妹出生時,他們又不再是家中最小的那個有需要的可愛寶寶,這意味著,排行中間的孩子必須具有相當的創新潛力才能吸引父母關注。(Blair 2013)

基於他們從小便通過生活來發展自己的創造力,排行中間的孩子可能會更擅長社交——他們知道如何恰到好處地吸引他人的注意,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又不會因為過分張揚而煩擾別人。

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有無盡的得與失、笑與淚,

到底要不要生,選擇不生,是因為不想生還是養不起?

這些問題我們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他們的特質可以互補。富有組織能力、樂於助人的大寶希望有照顧和「管教」的對象,而淘氣愛玩、依賴性更強的二寶可能會很好地回應這種需求(Blair 2013)。

而當「手足大戰」爆發時,不會有「二(多)對一」的情況發生,父母可以在旁邊清晰地看到雙方的互動關係,以及孩子對彼此的關係互相學習和成長互補的過程。

3)二孩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在孩子們長大後,二孩家庭規模的好處會愈加彰顯。研究表明,二孩家庭出身的成人對手足有更多的正面感受,尤其在兩個都是女孩的情況下(Spitze and Trent 2006)。

4)孩子越多,夫妻關係越容易受影響

上一次的二人世界是何時度過的?上一次討論無關孩子的個人話題又是發生在何時?孩子越多,屬於夫妻之間的時間就越少,情侶和夫妻的時間往往被折疊成「家庭時間」,久而久之,那種新婚燕爾的感覺就會愈加被稀釋(Heitler 2013)。這些都會加劇婚姻危機。

5)多孩家庭中,排行中間的孩子更具創造力和創新潛力

原因很有趣:一方面,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不得不與一個更年長的兄弟姐妹分享他們的父母,他們缺乏「成熟」的優勢,這意味著他們的兄長可以將更多的事情做得比他們更好。

另一方面,不久後當他們的弟妹出生時,他們又不再是家中最小的那個有需要的可愛寶寶,這意味著,排行中間的孩子必須具有相當的創新潛力才能吸引父母關注。(Blair 2013)

基於他們從小便通過生活來發展自己的創造力,排行中間的孩子可能會更擅長社交——他們知道如何恰到好處地吸引他人的注意,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又不會因為過分張揚而煩擾別人。

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有無盡的得與失、笑與淚,

到底要不要生,選擇不生,是因為不想生還是養不起?

這些問題我們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