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半生茶緣,匠心獨運,85歲的他是你三生三世都難趕超的一代宗師

六堡茶之家:揭露茶界亂像,還原茶之本真,不套路!不煽情!不忽悠 !

六堡茶“茶人”訪談系列報導(三)

策劃:六堡茶之家

本期人物:唐錦池

--廣西梧州唐師傅六堡黑茶精製廠廠長、總經理

提示:此文篇幅較長,閱讀需些許時間。但用文字記載一位元老茶人的制茶經歷和心路歷程,卻是多少文字也無法述說其精彩過程。我們唯有記載其重點,以窺一二。

背景: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傑出的領軍人物,六堡茶也不例外,他們或許是外來投資者中的翹楚,

或許是本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或許是虎虎生氣的青年才俊。但在六堡茶行業浸淫已久,成為德高望重且出類拔萃的人物,他是其中之一。

也許有那麼一天,我會出離三千世界,換一世平寧。

是迷途知返,是禪定了悟,已不重要。

此後寒山石徑,乘白駒而行,飲下千江之水,將六堡茶品到雲淡風輕。

六月,驕陽穿過層疊的老樹蔭,灑下斑駁細碎的光,我穿行在梧州河東老城區的騎樓街,

尋訪一位六堡茶行業的老茶人。他是第一代現代六堡茶制茶技藝的實踐者,見證了半個世紀六堡茶行業的興衰,為人低調而神秘,其人其事鮮見於報端,若不是老街坊,老茶客,亦不知他製作的六堡茶,口感實為一絕。

仿巴羅克式、混合式、中國傳統式、現代式等等各種風格的騎樓矗立在街道兩旁,街頭巷尾充斥著吆喝聲,還有老街坊演著粵曲大戲,步入其中,

仿如舊日時光重現。曾有“小香港”之稱的22條騎樓街,共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商賈雲集,熱鬧繁華。如今,由於人口西移,昔日的輝煌早已褪去,騎樓城由以前的商業之地演變為文化宣傳之地。這裡,已不再適合做生意。

位於梧州市大南路的唐師傅茶廠門店

在騎樓城內的大南路中段的安靜一隅,“廣西梧州唐師傅六堡黑茶精製廠”古樸簡約的門店內,我見到了85歲的唐錦池老師傅(以下簡稱“唐師傅”)。這位六堡茶行業的宗師級人物,雙目深邃有神,身穿米黃色polo衫,坐於搖椅,優哉遊哉,和藹地伸手示意我坐於茶案前,嫺熟又帶著勁道的沏茶,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給我遞來一盞茶。

茶香沁人心脾,口感溫潤醇厚,一如門外這條浸潤了古老市井味道的騎樓街。

循著唐師傅做茶經歷的回憶,一幅波瀾壯闊橫跨半個世紀的歷史畫卷徐徐展現眼前。

制茶經歷﹒學習

唐師傅是梧州市長洲區人,青少年時代在柳州機械廠從事機械工作,後到貴縣(現貴港市)糖廠,於60年代回到梧州,進錢監酒廠任二把手,70年代進入梧州地區土產公司從事茶葉機械的生產工作,自此與茶葉結下不解之緣。

梧州地區土產公司在六堡鄉成立六堡茶廠,無論是設備投入、開發種植等方面,均是地區土產公司出資投建。由於唐師傅擅長機械工作,初進茶廠後,從茶葉機械設備的操作開始,不斷向茶葉工程師刻苦學習制茶工藝,並與之一起對制茶工藝進行改良。

制茶經歷﹒採茶

制好茶要從采好茶開始,唐師傅一年四季走遍六堡鄉的大小山頭。說起採茶經歷,唐師傅告訴我,現在的很多年輕制茶人可能都不清楚,以前的社前茶,是要嚴格按每天的採摘時間分級。天剛亮太陽未出之前,還有霧水的時候採摘的茶青為一個等級,這些茶沖泡像水一樣清澈,依然有茶味,又香又滑,但不耐泡,因為茶青太嫩,只適合做綠茶;隔一個半小時左右採摘,為另一個等級;大概是10點左右,又作為一個等級,此時太陽比較猛烈,氣溫越高,茶青則越長越高。

制茶經歷﹒熟茶

以前,六堡茶熟茶採用的是雙蒸雙壓工藝,這種工藝由於蒸發時間短,而導致產量低,口感上只是改變了茶葉的部分苦澀味,湯色改變至黃中帶紅,但還沒有達到紅濃醇滑的口感。

時任梧州地區土產公司的工程師熊長伯,帶領以唐師傅為首的技術團隊對熟茶工藝進行攻關,發明了冷發酵技術。

冷水發酵的時間比雙蒸雙壓的時間要長,歷經三個高溫階段:冷發酵後高溫,再蒸,蒸完後緊壓。而緊壓後要經過一年或半年的時間存放在陰冷的地方自然發酵,之後進入中溫低濕的階段。

冷發酵技術大大提升了六堡茶的產量,在口感上更進一步,湯色紅亮,入口醇和,口感更好。該技術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發明特等獎。

創業經歷﹒開拓

1979年,國家允許私人經商,唐師傅在小南路成立梧州市的第一家茶莊—華強茶莊。

當年華強茶莊的老照片

當時,六堡鄉所有老茶婆均由當地供銷社統一收購,唐師傅再以每斤三角錢的價格全部接收。但六堡茶在本地的銷量有限,於是,唐師傅積極開拓外地市場,將梧州的六堡茶賣到了廣州芳村。那時的廣州芳村遠遠沒有現在的規模,唐師傅的夫人宋志玲(現任茶廠經理、技監)和唐師傅一起創業,宋志玲經常親自跟車從梧州押運茶葉到廣州芳村。

唐師傅的夫人--宋志玲

在沒有開通高速甚至二級公路的時候,梧州到廣州至少要一晚的時間,路不好走,沿路的治安環境也未改善,攔車打劫的事偶有發生,當時一車茶葉大概能收8000元,收款都是現金,不安全的因素潛藏其中,縈繞心裡,一介女子,在兩省之間長途奔波,到達的時候往往已經心力交瘁。一次在送貨途中,因道路塌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塞車三天三夜。種種困難林立眼前,都沒有嚇退宋志玲運茶,因為她深知丈夫要將六堡茶推廣到外省的決心。

創業經歷﹒菊普

廣東人愛喝茶,坊間酒樓茶樓數不勝數。在唐師傅的眾多客戶中,其中一個芳村進貨的老闆專門供茶葉給茶樓。該老闆頭腦頗精,他用唐師傅的六堡茶和普洱茶進行拼配,再加以菊花,調製出深受廣東人喜愛的“菊普”茶。其實,當時“菊普”茶的原料以六堡茶為主,只因普洱茶名氣大,因而以菊普命名。這種茶湯色靚,味道好,而且耐泡,非常受酒店、茶客歡迎,成為廣州茶樓主銷品,廣東人喝茶的風向標。至此,六堡茶的暢銷之路由此打開。

廣州的茶樓文化

創業經歷﹒挫折

沒有一個人的創業之路是一帆風順,唐師傅也不例外,1994年的一場洪水使唐師傅損失慘重。

梧州歷來以洪水聞名,河東區的防洪堤在2004年未建好之前,每一年河東區都遭受水浸之殃。也許是習慣,每年在洪水漫街前,各商鋪都有計劃對財物進行搬遷,梧州市民對此已見怪不怪。然而1994年6月至8月,梧州連續出現三次洪水,洪水還引發河西區內澇,使梧州的河東河西全城陷入一片汪洋澤國之中。

1994年始料不及的洪水,使梧州損失慘重

據宋志玲回憶,當時才剛卸完一批茶葉,政府已要求各商戶進行撤離,確保人身安全,在時間上已經來不及對財物進行遷移。所有的茶葉及副食品全部遭受水浸。當時的茶葉庫存為整整一個東風車的量,約莫10噸。

茶葉損失已經如此嚴重,而打擊更大的是受到居民的指責:由於茶葉放在麻包袋內,洪水浸泡使茶葉膨脹,袋口鬆開,所有茶葉漂浮於整條街上,所以當洪水退後,每家每戶的牆壁、瓦頂都是唐師傅的茶葉,更嚴重的是,受水浸泡的茶葉析出有色的茶水,每家每戶的牆壁都被染上了茶褐色,使得清洗異常困難,很多街坊都怪責甚至謾駡唐師傅。而唐師傅默默地承受了這一切,自己花錢雇人幫助居民清理街道及房屋。

創業經歷﹒堅守

1996年,唐師傅進入蒼梧都坎村成立華強茶廠,由茶莊變為茶廠,從以前的單一銷售模式向集採摘、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模式轉型。本欲大展拳腳將六堡茶推向頂峰,可曾想,遭遇了六堡茶市場的低谷。在華強茶廠經營期間,六堡茶市場一度處於低迷階段,黑茶不受歡迎,花茶才是王道。當時的梧州茶廠也轉型以花茶銷售為主。唐師傅沒有跟風轉型,他心知黑茶越陳越香的特點,於是把所有的六堡茶原料分級加工成六堡黑茶,一直儲存於倉庫內,後來這些陳年老茶也為唐師傅的堅守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唐師傅茶廠出品的1993年檳榔香六堡茶請

時間進入2015年,茶廠搬遷至現在的南岸山莊,更名為廣西梧州唐師傅六堡黑茶精製廠,此時,六堡茶的市場競爭也激烈起來,各路生產商都在想方設法節約成本簡化工藝創造更高利潤,唐師傅仍一直堅持用傳統冷水發酵工藝制茶。唐師傅告訴我,六堡茶熟茶的製作,最關鍵在於渥堆火候的把控,恰如其分的發酵,才會有最好的茶湯品質,同時,為保證口感,唐師傅製作的六堡茶,仍堅持三年自然陳化,才能出廠銷售。他自豪地說,我做出來的六堡茶,不怕和任何的六堡茶相比!這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老茶人堅守了四十年的信心。

唐師傅門店

談到對自己茶廠的發展規劃,唐師傅緩緩說出八個字:不求最大,但求最優。對產品品質精益求精的恪守,一如六堡茶越陳越香的品性。

成就之下.初心

唐師傅做茶始終堅持誠信經營的底線。他自豪地說, 從華強茶莊到現在的茶廠,在貨款上沒有拖欠過合作夥伴一分錢;在產品品質上,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合作夥伴,對得起消費者;即使是同行,大家都有自己的品牌,但他們經常都來我的茶莊喝茶聊天。一切靠的就是“誠信經營”四個字。唐師傅始終堅信,人品即茶品,德行不好的人制不出上好的茶葉來。

從業40多年,唐師傅創造了六堡茶界諸多個第一:梧州市第一家私人茶莊、第一家批零兼營的銷售模式(此模式帶動了梧州沙街批發市場的繁榮興起)、梧州市第一家知名個體戶、第一個賣六堡茶到廣州芳村市場的人。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唐師傅日復一日的忙碌和堅持。

說到精彩處,唐師傅神情興奮

談到行業的發展,唐師傅直言:“和我同時代的六堡茶人,尚在人世的,差不多也只剩我一個了,我最希望的就是,六堡茶的制茶技藝,永遠只屬於我們梧州。”

宋志玲給我說了一個故事:一直以來,讓唐師傅很痛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原來屬於梧州特產的蜜棗,由於各方面的因素,核心工藝被外省人掌握,逐漸的,梧州本地產的蜜棗失去了市場,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一次茶博會上,有外地茶商曾想出高薪聘請唐師傅任技術總監,被唐師傅斷然拒絕了。

正是由於像唐師傅這樣老一輩茶人的堅守和開拓,如今,整個六堡茶行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唐師傅不僅見證了六堡茶工藝的反覆運算和革新,也收穫了整個產業市場的繁榮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唐師傅店鋪中的六堡茶

聞香識茶,見行知人。品一盞六堡茶,聽一段往事。我明白了唐師傅為何沒有選擇將茶廠門店設在鴛江麗港茶葉批發一條街內,或者設在河西城區繁華的商圈裡,而是仍然留守騎樓街這一方故土;我明白了為何在閱盡繁華看淡風雲的85歲高齡,唐師傅仍然不改初心,默默守護著他為之奮鬥半生的六堡茶。

臨別,唐師傅贈我一方茶,茶盒上題詩一首: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皿,寄與愛茶人。

覺得茶葉水深坑多?與小編( xiaoding837325)聊聊,交個朋友!

70年代進入梧州地區土產公司從事茶葉機械的生產工作,自此與茶葉結下不解之緣。

梧州地區土產公司在六堡鄉成立六堡茶廠,無論是設備投入、開發種植等方面,均是地區土產公司出資投建。由於唐師傅擅長機械工作,初進茶廠後,從茶葉機械設備的操作開始,不斷向茶葉工程師刻苦學習制茶工藝,並與之一起對制茶工藝進行改良。

制茶經歷﹒採茶

制好茶要從采好茶開始,唐師傅一年四季走遍六堡鄉的大小山頭。說起採茶經歷,唐師傅告訴我,現在的很多年輕制茶人可能都不清楚,以前的社前茶,是要嚴格按每天的採摘時間分級。天剛亮太陽未出之前,還有霧水的時候採摘的茶青為一個等級,這些茶沖泡像水一樣清澈,依然有茶味,又香又滑,但不耐泡,因為茶青太嫩,只適合做綠茶;隔一個半小時左右採摘,為另一個等級;大概是10點左右,又作為一個等級,此時太陽比較猛烈,氣溫越高,茶青則越長越高。

制茶經歷﹒熟茶

以前,六堡茶熟茶採用的是雙蒸雙壓工藝,這種工藝由於蒸發時間短,而導致產量低,口感上只是改變了茶葉的部分苦澀味,湯色改變至黃中帶紅,但還沒有達到紅濃醇滑的口感。

時任梧州地區土產公司的工程師熊長伯,帶領以唐師傅為首的技術團隊對熟茶工藝進行攻關,發明了冷發酵技術。

冷水發酵的時間比雙蒸雙壓的時間要長,歷經三個高溫階段:冷發酵後高溫,再蒸,蒸完後緊壓。而緊壓後要經過一年或半年的時間存放在陰冷的地方自然發酵,之後進入中溫低濕的階段。

冷發酵技術大大提升了六堡茶的產量,在口感上更進一步,湯色紅亮,入口醇和,口感更好。該技術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發明特等獎。

創業經歷﹒開拓

1979年,國家允許私人經商,唐師傅在小南路成立梧州市的第一家茶莊—華強茶莊。

當年華強茶莊的老照片

當時,六堡鄉所有老茶婆均由當地供銷社統一收購,唐師傅再以每斤三角錢的價格全部接收。但六堡茶在本地的銷量有限,於是,唐師傅積極開拓外地市場,將梧州的六堡茶賣到了廣州芳村。那時的廣州芳村遠遠沒有現在的規模,唐師傅的夫人宋志玲(現任茶廠經理、技監)和唐師傅一起創業,宋志玲經常親自跟車從梧州押運茶葉到廣州芳村。

唐師傅的夫人--宋志玲

在沒有開通高速甚至二級公路的時候,梧州到廣州至少要一晚的時間,路不好走,沿路的治安環境也未改善,攔車打劫的事偶有發生,當時一車茶葉大概能收8000元,收款都是現金,不安全的因素潛藏其中,縈繞心裡,一介女子,在兩省之間長途奔波,到達的時候往往已經心力交瘁。一次在送貨途中,因道路塌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塞車三天三夜。種種困難林立眼前,都沒有嚇退宋志玲運茶,因為她深知丈夫要將六堡茶推廣到外省的決心。

創業經歷﹒菊普

廣東人愛喝茶,坊間酒樓茶樓數不勝數。在唐師傅的眾多客戶中,其中一個芳村進貨的老闆專門供茶葉給茶樓。該老闆頭腦頗精,他用唐師傅的六堡茶和普洱茶進行拼配,再加以菊花,調製出深受廣東人喜愛的“菊普”茶。其實,當時“菊普”茶的原料以六堡茶為主,只因普洱茶名氣大,因而以菊普命名。這種茶湯色靚,味道好,而且耐泡,非常受酒店、茶客歡迎,成為廣州茶樓主銷品,廣東人喝茶的風向標。至此,六堡茶的暢銷之路由此打開。

廣州的茶樓文化

創業經歷﹒挫折

沒有一個人的創業之路是一帆風順,唐師傅也不例外,1994年的一場洪水使唐師傅損失慘重。

梧州歷來以洪水聞名,河東區的防洪堤在2004年未建好之前,每一年河東區都遭受水浸之殃。也許是習慣,每年在洪水漫街前,各商鋪都有計劃對財物進行搬遷,梧州市民對此已見怪不怪。然而1994年6月至8月,梧州連續出現三次洪水,洪水還引發河西區內澇,使梧州的河東河西全城陷入一片汪洋澤國之中。

1994年始料不及的洪水,使梧州損失慘重

據宋志玲回憶,當時才剛卸完一批茶葉,政府已要求各商戶進行撤離,確保人身安全,在時間上已經來不及對財物進行遷移。所有的茶葉及副食品全部遭受水浸。當時的茶葉庫存為整整一個東風車的量,約莫10噸。

茶葉損失已經如此嚴重,而打擊更大的是受到居民的指責:由於茶葉放在麻包袋內,洪水浸泡使茶葉膨脹,袋口鬆開,所有茶葉漂浮於整條街上,所以當洪水退後,每家每戶的牆壁、瓦頂都是唐師傅的茶葉,更嚴重的是,受水浸泡的茶葉析出有色的茶水,每家每戶的牆壁都被染上了茶褐色,使得清洗異常困難,很多街坊都怪責甚至謾駡唐師傅。而唐師傅默默地承受了這一切,自己花錢雇人幫助居民清理街道及房屋。

創業經歷﹒堅守

1996年,唐師傅進入蒼梧都坎村成立華強茶廠,由茶莊變為茶廠,從以前的單一銷售模式向集採摘、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模式轉型。本欲大展拳腳將六堡茶推向頂峰,可曾想,遭遇了六堡茶市場的低谷。在華強茶廠經營期間,六堡茶市場一度處於低迷階段,黑茶不受歡迎,花茶才是王道。當時的梧州茶廠也轉型以花茶銷售為主。唐師傅沒有跟風轉型,他心知黑茶越陳越香的特點,於是把所有的六堡茶原料分級加工成六堡黑茶,一直儲存於倉庫內,後來這些陳年老茶也為唐師傅的堅守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唐師傅茶廠出品的1993年檳榔香六堡茶請

時間進入2015年,茶廠搬遷至現在的南岸山莊,更名為廣西梧州唐師傅六堡黑茶精製廠,此時,六堡茶的市場競爭也激烈起來,各路生產商都在想方設法節約成本簡化工藝創造更高利潤,唐師傅仍一直堅持用傳統冷水發酵工藝制茶。唐師傅告訴我,六堡茶熟茶的製作,最關鍵在於渥堆火候的把控,恰如其分的發酵,才會有最好的茶湯品質,同時,為保證口感,唐師傅製作的六堡茶,仍堅持三年自然陳化,才能出廠銷售。他自豪地說,我做出來的六堡茶,不怕和任何的六堡茶相比!這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老茶人堅守了四十年的信心。

唐師傅門店

談到對自己茶廠的發展規劃,唐師傅緩緩說出八個字:不求最大,但求最優。對產品品質精益求精的恪守,一如六堡茶越陳越香的品性。

成就之下.初心

唐師傅做茶始終堅持誠信經營的底線。他自豪地說, 從華強茶莊到現在的茶廠,在貨款上沒有拖欠過合作夥伴一分錢;在產品品質上,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合作夥伴,對得起消費者;即使是同行,大家都有自己的品牌,但他們經常都來我的茶莊喝茶聊天。一切靠的就是“誠信經營”四個字。唐師傅始終堅信,人品即茶品,德行不好的人制不出上好的茶葉來。

從業40多年,唐師傅創造了六堡茶界諸多個第一:梧州市第一家私人茶莊、第一家批零兼營的銷售模式(此模式帶動了梧州沙街批發市場的繁榮興起)、梧州市第一家知名個體戶、第一個賣六堡茶到廣州芳村市場的人。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唐師傅日復一日的忙碌和堅持。

說到精彩處,唐師傅神情興奮

談到行業的發展,唐師傅直言:“和我同時代的六堡茶人,尚在人世的,差不多也只剩我一個了,我最希望的就是,六堡茶的制茶技藝,永遠只屬於我們梧州。”

宋志玲給我說了一個故事:一直以來,讓唐師傅很痛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原來屬於梧州特產的蜜棗,由於各方面的因素,核心工藝被外省人掌握,逐漸的,梧州本地產的蜜棗失去了市場,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一次茶博會上,有外地茶商曾想出高薪聘請唐師傅任技術總監,被唐師傅斷然拒絕了。

正是由於像唐師傅這樣老一輩茶人的堅守和開拓,如今,整個六堡茶行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唐師傅不僅見證了六堡茶工藝的反覆運算和革新,也收穫了整個產業市場的繁榮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唐師傅店鋪中的六堡茶

聞香識茶,見行知人。品一盞六堡茶,聽一段往事。我明白了唐師傅為何沒有選擇將茶廠門店設在鴛江麗港茶葉批發一條街內,或者設在河西城區繁華的商圈裡,而是仍然留守騎樓街這一方故土;我明白了為何在閱盡繁華看淡風雲的85歲高齡,唐師傅仍然不改初心,默默守護著他為之奮鬥半生的六堡茶。

臨別,唐師傅贈我一方茶,茶盒上題詩一首: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皿,寄與愛茶人。

覺得茶葉水深坑多?與小編( xiaoding837325)聊聊,交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