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孫皇后為何死後讓鐵骨錚錚的唐太宗痛哭?

她是眾多的後宮故事中的一個奇跡。貞觀之治,盛極一時,除了唐太宗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皇后的輔佐是分不開的。唐太宗創造了貞觀之治,

她成就了唐太宗。自古以來後宮都是波濤洶湧,瞬息萬變。但是在貞觀時期,唐太宗的後宮,卻一直是風平浪靜,井井有條。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人?為什麼鐵骨錚錚的唐太宗在她死後失聲痛哭?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名不見載。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

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13歲嫁李世民。

長孫皇后從小知書達理,嫁給唐太宗後便跟著他風風雨雨,很是賢慧,遇到軍國大事,都想問一下長孫皇后,當然那個時候長孫皇后還不是皇后,李世民也不是唐太宗,早在李世民當秦王的時候,跟著父親李淵一起東征西討、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時間一久,人的欲望也就漸漸大了,不甘於再繼續當秦王。想當皇太子進而成為皇帝,有這種想法之後,

肯定與當時的皇太子李建成和父親皇帝等產生矛盾,這樣一來,李世民與他的幾個兄弟關係處的不好,與自己父親的關係也漸漸出的不好,皇帝不喜歡自己,那還怎麼有希望當太子呢,長孫皇后就比較聰明,拼命的孝順唐高祖,努力和唐高祖身邊的妃子搞好關係,這樣一來,唐高祖和他的幾個兒子的一舉一動都被李世民盡收眼底,這樣一來,長孫皇后就成了李世民的幕後情報人員。
為李世民當上皇帝立下了大功。

李世民即位後,立為皇后。長孫氏是一位有趣的賢後,自稱不涉朝政,但時常以古事設喻勸諫皇帝,更留下“朝服勸諫”以迂回策略保護大臣的美名;不允許自己的同母兄無忌為宰執,卻因不願留下“恃寵”惡名而請求李世民赦免其參與謀反的異母兄安業;性情不好奢靡,

卻有以丹羽金葉製作的“歧頭履”傳世;史載“造次必循禮”,卻有活潑浪漫的《春遊曲》流傳;出生于崇尚佛教的家庭,卻斥責佛道為異端,在重病時駁回皇帝為其大赦延壽的決定;對於自己掌管的宮人嬪妃非常仁慈,卻敢於在其著作《女則》中毫不留情地指摘東漢明德皇后的過失。

西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

皇后崩于立政殿。宮中女官把皇后編撰的《女則》一書呈給唐太宗。說:皇后生前把歷代婦人參政得失的歷史編成此書,自覺文字尚不精練,不敢呈獻。不想皇后還沒有來得及修完就……太宗打開書卷,不禁失聲痛哭。史書記載說“上覽之悲慟”,準確的理解應該是內心悲傷,大聲痛哭。

皇后六月去世,十一月埋葬於昭陵。太宗經常想念皇后,不能自已,於是在宮苑之內修建一個多層塔樓,為的是便於自己經常登臨,瞭望昭陵。有一次,太宗引領魏徵同登塔樓,讓魏徵看昭陵。魏徵說:在哪裡啊,我眼睛不好,看不到啊。太宗就用手指示:那不就是昭陵嗎?啊?魏徵故意打馬虎眼說,啊,是昭陵啊,我還以為你要看獻陵呢,要是看昭陵,我早就看到了。魏徵這話,含意很隱晦。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皇后先死,所以先葬,後來太宗死後與皇后合葬于昭陵。獻陵是唐高祖李淵的陵墓,他在貞觀九年去世,埋葬於獻陵。魏徵的意思是:作為兒子,你不想念父親,單單想念妻子,這讓天下人知道了,可不是一個好榜樣啊。畢竟,我們是以孝治天下啊。魏徵的意思,唐太宗何嘗不懂?但是他太想念皇后了。在魏徵面前,太宗大概也用不著掩飾,他再一次哭了起來。

這次痛哭之後,太宗下令拆毀這座痛哭。那座思念之樓雖然拆了,但在太宗的心中,思念之樓永遠高聳。

李世民身邊女人眾多,但是真正獲得李世民真心的只有一個,就是長孫皇后。

皇后六月去世,十一月埋葬於昭陵。太宗經常想念皇后,不能自已,於是在宮苑之內修建一個多層塔樓,為的是便於自己經常登臨,瞭望昭陵。有一次,太宗引領魏徵同登塔樓,讓魏徵看昭陵。魏徵說:在哪裡啊,我眼睛不好,看不到啊。太宗就用手指示:那不就是昭陵嗎?啊?魏徵故意打馬虎眼說,啊,是昭陵啊,我還以為你要看獻陵呢,要是看昭陵,我早就看到了。魏徵這話,含意很隱晦。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皇后先死,所以先葬,後來太宗死後與皇后合葬于昭陵。獻陵是唐高祖李淵的陵墓,他在貞觀九年去世,埋葬於獻陵。魏徵的意思是:作為兒子,你不想念父親,單單想念妻子,這讓天下人知道了,可不是一個好榜樣啊。畢竟,我們是以孝治天下啊。魏徵的意思,唐太宗何嘗不懂?但是他太想念皇后了。在魏徵面前,太宗大概也用不著掩飾,他再一次哭了起來。

這次痛哭之後,太宗下令拆毀這座痛哭。那座思念之樓雖然拆了,但在太宗的心中,思念之樓永遠高聳。

李世民身邊女人眾多,但是真正獲得李世民真心的只有一個,就是長孫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