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朝:長孫皇后為何如此受李世民敬重?且看如下幾個例子

歷史上對長孫皇后的評價相當高,有人甚至稱她為歷史上最為賢慧的皇后之一。她出身高貴卻不尚奢華,一直都簡樸節儉,且深明大義,所以李世民非常敬重和疼愛她。

一、長孫皇后不以兒子為太子增加用度

長孫皇后的大兒子被立為太子。按照古代的傳統習俗,太子作為儲君,未來的天子,所以一切用度一定要有別于其他皇子。然而長孫皇后卻沒有這樣做,當時太子的乳母總管著太子的日常用度,覺得太子的吃穿用度實在太過簡樸,

於是跑到長孫皇后面前埋怨:認為太子是未來的黃色,理應受到天下人的供養,不能過於寒酸,需要增加太子宮中的日常費用。而長孫皇后卻說“身為儲君,來日方長,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並沒有因為兒子是太子而額外增加用度。

二、長孫皇后不給公主配于豐厚嫁妝

長孫皇后的女兒長樂公主是她和李世民的掌上明珠。長樂公主十分善於撒嬌,而且深受李世民疼愛,李世民對這個女兒有求必應。長樂公主在出嫁的時候向父親撒嬌,說自己貴為公主,父親如果疼愛我的話,就要給我準備的嫁妝比之前永嘉公主出嫁的嫁妝更為豐厚,一定要加倍!

永嘉公主是李世民的姐姐,

當時出嫁因為唐朝開創不久,國家不是很富裕,物資匱乏,所以嫁妝比較簡單。現在貞觀之治,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給自己女兒出嫁準備豐厚嫁妝于情於理都符合,於是李世民一口便答應了。但是長孫皇后卻不同意,她覺得永嘉公主是長樂公主的姑姑,長幼有序,姑姑出嫁的嫁妝都不多,侄女出嫁的嫁妝是絕對不能超過姑姑的,而且出嫁的規制是有定例的,不能因為私心而不遵循規矩。
所以女兒長樂公主出嫁時的嫁妝也十分簡單。

三、長孫皇后病重時要求不任用外戚,且要薄葬

長孫皇后病重時,仍然不忘叮囑李世民,她的一生就是一直以唐太宗為中心,事事都以他為先。在彌留之際還告誡李世民兩件事,凸顯了她的深明大義。

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讓外戚位居高位。長孫皇后在的時候一直嚴格約束著自己的母家,唐太宗多次要讓長孫無忌出任宰相,都被長孫皇后拒絕。長孫皇后飽讀史書,總結了歷代王朝的叛亂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外戚專權,擾亂朝綱。所以在彌留之際,依然再次叮囑唐太宗不要讓外戚位居高位,意思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哥哥當太大的官,權力不要給的太大。

第二件事就是請求在自己去世之後,一切從簡薄葬,不能鋪張浪費。她說自己生前就一直簡樸慣了,最見不得厚葬。自古以來的聖賢人士,都崇尚薄葬,只有昏君才喜歡鋪張浪費。讓唐太宗心疼不已。

長孫皇后用她的賢淑、善良和無私深深打動著李世民,不僅贏得李世民的敬重還贏得臣子的佩服,為後世樹立了賢妻良母的榜樣!

第二件事就是請求在自己去世之後,一切從簡薄葬,不能鋪張浪費。她說自己生前就一直簡樸慣了,最見不得厚葬。自古以來的聖賢人士,都崇尚薄葬,只有昏君才喜歡鋪張浪費。讓唐太宗心疼不已。

長孫皇后用她的賢淑、善良和無私深深打動著李世民,不僅贏得李世民的敬重還贏得臣子的佩服,為後世樹立了賢妻良母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