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包子的歷史:狗不理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現在不好吃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代開始,包子做為一個飯菜一體,

有葷有素的主食,就和狗聯繫到了一起。誰都知道,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嗎。

可是有一種包子,偏偏就叫狗不理。狗都不理的包子,為啥人會喜歡呢?小時候不懂為什麼,但是狗不理的包子有名、好吃,身在東北的我,是從小就知道了。

如果說現在,天津聞名全國的小吃,那肯定是煎餅果子。哪怕郭德綱在相聲裡面說外地的煎餅果子不正宗,咱“外地人”吃得也是不亦樂乎。

煎餅果子雖然好吃,

畢竟是低端產品,而且也不是一個品牌。狗不理包子就不同了,已經是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品牌。

接下來,先從包子的歷史講起:包子這種食品出身名門,據說是由諸葛亮發明的。聽過《三國演義》小說的朋友都知道,七擒孟獲、平定南蠻,是諸葛亮取得的最後一次完整勝利。

蜀軍獲勝退兵之時路過滬水,波浪濤天,軍馬難行。據當地土人說,要想過江,必須用人頭祭拜死去的軍魂才行。

諸葛亮之前已經是覺得殺生太多,自是不肯再殺人。於是,他命人以米酒和麵為皮,黑牛白羊肉為餡,做成人頭形狀,投入江中祭奠。由此,在民間即有了“饅頭”這種食品。這也是傳說中包子最早的起源。

諸葛亮發明包子是民間傳說,包子的原始形態在魏、晉時已經出現,當時和“饅頭”並沒有分家,也叫“曼頭”。

經過了五胡亂華的隋唐時期,饅頭的歷史有點混亂。陸游曾說過,

當時在四川用豬肉合面做的饅頭非常好吃和有名,不過唐人不叫饅頭,而叫籠餅。據此,有部分人認為,包子(饅頭)的起源是隋唐時期,源頭是胡人帶入的“胡餅”。

宋代已經有了“包子”這個名稱,但是並沒有從饅頭家族中完全分出,獨成一家。據記載,大夫孫琳用饅頭包大蒜、淡豆豉給宋甯宗治過病。這做的這種藥膳食品,就被稱之為“包子”。宋真宗則喜歡用包子賞賜臣下。不過他賞的包子內裡包的是“金珠”,

中看不中吃。

包子在兩宋就已經非常就已經非常流行,各種餡都有。比如:鵝鴨肉餡包子、綠荷包子。

包子雖然有了自己的名字,仍然和饅頭的稱呼並行。至今在南方,還有部分叫饅頭的美食,其實就是包子。

明清以後包子和饅頭漸漸分家。在北方民間一般的劃分是有餡為包子、沒有餡的就是饅頭。

終於說到狗不理是怎麼來的了。作為最有名的包子品牌,狗不理創始于清咸豐年間。據說狗不理的創始人乳名叫“狗子”。狗子做得包子很好吃,可是他不理人,於是當時附近的人就整了個順口溜:“狗子賣包子,不愛理人”。時間長了,就被人叫成了“狗不理”,這個最著名的包子品牌也就產生了。

最初的狗不理包子,以鮮豬肉為餡,後來包子的餡品就多了。每個包子都有15個褶,據說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

有故事,有名氣,“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也沒有失傳。可是現在,如果是在網上搜,或者是問天津人,都會說狗不理包子不好吃,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後來,在東北老家工作之後,我就吃到了狗不理包子。那是一家比較大的店,主要特點就是——包子比較貴。除了這點,吃過之後沒有留下別的印象。所以後來有機會到了天津,也沒有去吃。

不是狗不理變了,而是人的口味變了。在過去的年月,勞累了一天的人,如果能吃到一個真材實料的大肉包,那還不吃個滿口流油,不住的叫好?換到了現在,包子做得再好吃,也是包子呀。人得口味早就被慣刁了,自然不會覺得好吃。再加上狗不理的價位比較高,食客花了更多的錢,並沒有嘗到更新鮮的味道,難免會給出差評。

大家小評:包子還是那個包子,作為一個平民大眾食品,包子還是很好的。

以鮮豬肉為餡,後來包子的餡品就多了。每個包子都有15個褶,據說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

有故事,有名氣,“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也沒有失傳。可是現在,如果是在網上搜,或者是問天津人,都會說狗不理包子不好吃,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後來,在東北老家工作之後,我就吃到了狗不理包子。那是一家比較大的店,主要特點就是——包子比較貴。除了這點,吃過之後沒有留下別的印象。所以後來有機會到了天津,也沒有去吃。

不是狗不理變了,而是人的口味變了。在過去的年月,勞累了一天的人,如果能吃到一個真材實料的大肉包,那還不吃個滿口流油,不住的叫好?換到了現在,包子做得再好吃,也是包子呀。人得口味早就被慣刁了,自然不會覺得好吃。再加上狗不理的價位比較高,食客花了更多的錢,並沒有嘗到更新鮮的味道,難免會給出差評。

大家小評:包子還是那個包子,作為一個平民大眾食品,包子還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