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有話說:四個方面看,趙雲才是三國名將第一名,呂布等只能算武夫

首先想說不是本人排擠那位英雄,而是本人太喜歡趙雲了,他給世人留下的就是一個完美的形象。不過喜歡歸喜歡本人也有一些分析來說明一下趙去實是三國時期第一武將。

《三國志》中這樣評價趙雲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說趙雲在三國時期排第一,本人也是冒著被大家批評的風險了。本人想從下面幾個方面說一下為什麼要說趙雲可以排第一。另外趙雲是少有的在歷史上有傳的人《趙雲別傳》,在《三國志中》五虎上將是在一起的一個傳。

武力:說到武力就想起那句後人給三國名將排名次的話“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在三國那個拼殺的年代武力是一個武將爭鬥的資本,我們來看看正常理解的比趙雲武力高的那些人。先說說呂布,縱觀三國呂布竟然一個名將也沒殺死,(我說的名將怎麼也得排在前三十名吧),這個靠名頭就在三國中得了個第一怎麼行,

他小弟華雄還殺個上將軍潘鳳試試刀呢。關羽,斬華雄,誅顏良文醜,過五關斬六將這些都是沒有的事兒,而且我們關二哥有個毛病打架的時候從不自報家門,上來就幹殺了就跑。這一點可不像三哥和趙雲,這兩河北人還真有豪傑的根“我及燕人張翼德”“吾及常山趙子龍是也”看看,上來就告訴你我是誰,家是那的。這份豪氣在三國之中好像沒幾個人能比。張飛,歷史上在當陽橋的一聲吼揚名立萬了,
張飛的戰鬥力是和馬超大戰的時候體現的。再說趙雲一生幾乎沒有敗績,長板坡說的有些誇張但一人能救阿斗和夫人出來想來戰力是不差的。

膽略:劉備說子龍“一身是膽”是在劉備平定漢中時黃忠劫糧失敗趙雲當時只帶了數十騎,

《三國演義》中說的人比較多,而曹軍自相踐踏,掉進漢水著實死了不少。這一個方面是趙雲膽略的體現。《趙雲別傳》中是這樣記載的: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雲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複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
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也就是說這雲的幾十人把曹軍戰的膽顫了,所以在大開營門時曹軍不敢上前反被趙雲嚇跑自應踐踏。這一事足以說明趙雲的膽識過人,而虎威將軍並不是劉備封的,是軍中公認的對趙雲的評價,這也更說明趙雲在軍中的威望有多高了。

見識:趙雲是少有的做為臣子敢向主公提建議的將軍。劉備打下成都後,想把田地房子分給有功之臣,趙雲是唯一一個直接反對的,他認為天下未定應還田地房子給老百姓,這樣才能打好基礎以待與天下爭鋒,劉備聽了覺得有理採用了趙雲的建議。關羽被殺後劉備要打東吳也是趙雲站出來上書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當時上書諫言的人無數,而只有趙雲的這份諫書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從這份諫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趙雲分析得十分中肯,十分透徹,他並不是反對奪回荊洲,只是認為在現在的條件下,時機尚未成熟,其高瞻遠矚的政治才能,表露無疑。還有一事是在趙雲少時黃巾起義大規模爆發,趙雲的家鄉人推舉他帶領精壯青年投奔公孫瓚,當時河北袁紹勢力最大,其他投軍的人基本投奔的袁紹,公孫瓚看到趙雲當然很高興,於是問他為什麼不投袁紹而要來投我。趙雲不客氣地回答:“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這些話被同在公孫贊那裡的劉備聽到,他料定趙雲非等閒之人所以才有了後來借趙雲並用情打動了趙雲跟隨了劉備。

心態:我們知道五虎上將趙雲是排最後的,而且趙雲的官位一直在蜀國武將中都是不高的。這可能和當時注重家族出身有很大關係。趙雲在歷史上算得上是功勞和官位不相配的一位代表,最後到了劉禪時才得能升遷被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但在這之前趙雲從來沒有因為官小而不幹事,劉備因出兵東吳的事遷怒于趙雲,兵敗後趙雲是第一個前去接應的。這足以看出趙雲的心態非常好。趙雲在劉備手下有跟少時跟隨的情意,又有長板坡之功勞資格不在關張之下,但他從不持功自傲,在一出祁山趙雲斷後有勞而不要賞“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足可見其心性,比那此自負之人不知強幾倍。

結合以上幾點本人也就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趙雲絕對是三國時期有名將領中排第一的名將。引用姜維對趙雲的評價: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如果有不同意見請指教。

而虎威將軍並不是劉備封的,是軍中公認的對趙雲的評價,這也更說明趙雲在軍中的威望有多高了。

見識:趙雲是少有的做為臣子敢向主公提建議的將軍。劉備打下成都後,想把田地房子分給有功之臣,趙雲是唯一一個直接反對的,他認為天下未定應還田地房子給老百姓,這樣才能打好基礎以待與天下爭鋒,劉備聽了覺得有理採用了趙雲的建議。關羽被殺後劉備要打東吳也是趙雲站出來上書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當時上書諫言的人無數,而只有趙雲的這份諫書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從這份諫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趙雲分析得十分中肯,十分透徹,他並不是反對奪回荊洲,只是認為在現在的條件下,時機尚未成熟,其高瞻遠矚的政治才能,表露無疑。還有一事是在趙雲少時黃巾起義大規模爆發,趙雲的家鄉人推舉他帶領精壯青年投奔公孫瓚,當時河北袁紹勢力最大,其他投軍的人基本投奔的袁紹,公孫瓚看到趙雲當然很高興,於是問他為什麼不投袁紹而要來投我。趙雲不客氣地回答:“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這些話被同在公孫贊那裡的劉備聽到,他料定趙雲非等閒之人所以才有了後來借趙雲並用情打動了趙雲跟隨了劉備。

心態:我們知道五虎上將趙雲是排最後的,而且趙雲的官位一直在蜀國武將中都是不高的。這可能和當時注重家族出身有很大關係。趙雲在歷史上算得上是功勞和官位不相配的一位代表,最後到了劉禪時才得能升遷被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但在這之前趙雲從來沒有因為官小而不幹事,劉備因出兵東吳的事遷怒于趙雲,兵敗後趙雲是第一個前去接應的。這足以看出趙雲的心態非常好。趙雲在劉備手下有跟少時跟隨的情意,又有長板坡之功勞資格不在關張之下,但他從不持功自傲,在一出祁山趙雲斷後有勞而不要賞“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足可見其心性,比那此自負之人不知強幾倍。

結合以上幾點本人也就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趙雲絕對是三國時期有名將領中排第一的名將。引用姜維對趙雲的評價: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如果有不同意見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