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亞竟然有一個發達的基督教國家,你知道它是誰嗎?

作者 謝存浩

近代以來,韓民族受盡屈辱,終究在極度危機感的驅使下誕生了漢江奇跡,成為大陸經濟型向現代經濟轉化的典範,值得其他大陸經濟特性深重的國家借鑒其有益經驗。

如果說日本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那韓國就可以稱得上是離我們最近,受我們影響最深的兄弟國家了(以前)。從近代以來,東亞國家紛紛走上了不同的社會發展道路,其中以日本為最先進,率先脫亞入歐,成長為唯一一個有色人種的列強國家。而韓國人當時所面對的形勢便是傳統的宗主國制度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不用等西方列強扣關,就是自己東面的倭人就夠自己對付,

更何況還對付不過...

所以,韓民族真正的危機到來了,我們經常說自己近代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跟韓國相比還是差一個量級,他們是真真切切被滅亡了一次。當時的韓國完全是一個農業國,而日本經過黑船扣關之後,已經下定決心要學習西方,脫亞入歐。這一決策,在當時的東亞社會,無疑為日本帶來了超前的機會和實力(這一決定的影響力至今仍然影響著東亞社會),

但同時倒楣的就是它身邊的鄰居們。當時的朝鮮半島所能寄予希望的就是當時東亞傳統的老大——清帝國,雖然大清的支配權並不掌握在漢人的手裡,而此時的朝鮮王宮還在用崇禎紀年,穿著在我們看來是戲服的故國衣裳。於是就有了中日之間爭奪朝鮮的甲午戰爭,當時的中國確實不是已經近代化的日本的對手,慘敗。此戰過後,朝鮮半島再無依靠,
被日本活生生吞下。當時的日本人國家雖然已經近代化,但是人的思想,卻還停留野蠻的前現代社會。可想而知當時韓民族的境遇,不僅僅是二等公民,甚至時常會性命不保,民族文化有滅絕的危險。就在這種民族危亡的時刻,有一群人站出來了,他們就是基督教的本土牧師們。

教堂遍佈韓國全境,是現代韓國的一大景觀

前些天有新聞爆料說韓國激進基督教教唆中國人到阿富汗傳教,這其實只是當前韓國基督教勢力發展的一個縮影。韓國在事實上是東亞基督教信眾占國民比例最高的國家,超過一半的國民是基督徒。但凡是去韓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無不見識了韓國人對主的熱情。其實一開始,基督教剛剛傳到朝鮮時的待遇,

就和在日本,中國差不多,不受人待見,而且韓國人還特別激進,覺得自己是華夏正統的繼承人,便應當抵制外來的異端邪說。直到近代以來,中國方面疲態盡顯,王朝走向落幕,而東西方的威脅日益迫近,在此種威脅之下,韓國國內民族主義思潮興起,民族獨立的呼聲漸顯。但是歷史沒有給韓民族機會,在近代化中他們比日本慢了一個步調,便一直被其壓制,甚至二戰中很多鮮人有的加入日本軍隊,變成日本對外擴張的炮灰;有超過20萬朝鮮婦女被強制帶到各個戰場,成為供日本軍隊解決生理問題的工具。朝鮮國內的學校不准教授韓國民族語言,必須學習日語。此種民族屈辱,其實我們也經歷過,只不過中國歷史中無此記載,被我們所無視和遺忘。但是這種傷害卻讓朝鮮人永遠難以忘懷,所以他們一直在要求日本進行補償,而當時在任的韓國總統是曾經在中國東北關東軍效力的樸正熙,來自日本人的賠款也對韓國經濟的崛起起到了一小部分作用。

韓國海外慰安婦少女像。其實中國也有大量的慰安婦,但是發聲者寥寥

當侵略者到來的時候,韓國的牧師們不顧個人安危,堅持教授韓國本土的文化,這在當時遭受壓迫的韓民族帶來了希望,也讓韓國基督教在民眾心目中的好感度大增。韓國的民族英雄們有一大部分都是基督教徒,像刺殺伊藤博文的韓國義士安重根,韓國第一任總統李承晚,還有在韓國人人盡知的國父金九。其實我們稍稍瞭解一下西方的發展,就會知道西方的一神教對資本主義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為在此種宗教信仰當中,所宣揚的是一種共同體的價值觀,因而能夠抵擋中國式的家庭宗族對經濟發展的滯礙。(關於西方宗教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博士將會另行開闢新的章節進行闡釋,這裡不贅述。)總之,韓國人有很多人接受了基督教,變成了虔誠而極端的信徒。基督教在韓國的廣泛傳播,是其經濟發展的助力之一,但是拋棄自己原來的文化,副作用便是割裂了韓民族的歷史,以至於現在很多韓國年輕人看不懂自己的文化。這是他們面向未來所作出的取捨,我們外人難以作出評價。

朝鮮義士安重根,他在中國的哈爾濱刺殺了伊藤博文,但其實客觀上加速了日韓合併,因為伊藤是反對這一政策的

韓國基督教的發展,和韓民族抵抗殖民侵略聯繫在一起,終於成為了席捲全民族的主流宗教,而與之相伴隨的,則是韓國經濟一騎絕塵的發展,成為亞洲繼日本之後第二個大型的發達經濟體。

多難興邦,用在韓民族身上恰如其當。

甚至二戰中很多鮮人有的加入日本軍隊,變成日本對外擴張的炮灰;有超過20萬朝鮮婦女被強制帶到各個戰場,成為供日本軍隊解決生理問題的工具。朝鮮國內的學校不准教授韓國民族語言,必須學習日語。此種民族屈辱,其實我們也經歷過,只不過中國歷史中無此記載,被我們所無視和遺忘。但是這種傷害卻讓朝鮮人永遠難以忘懷,所以他們一直在要求日本進行補償,而當時在任的韓國總統是曾經在中國東北關東軍效力的樸正熙,來自日本人的賠款也對韓國經濟的崛起起到了一小部分作用。

韓國海外慰安婦少女像。其實中國也有大量的慰安婦,但是發聲者寥寥

當侵略者到來的時候,韓國的牧師們不顧個人安危,堅持教授韓國本土的文化,這在當時遭受壓迫的韓民族帶來了希望,也讓韓國基督教在民眾心目中的好感度大增。韓國的民族英雄們有一大部分都是基督教徒,像刺殺伊藤博文的韓國義士安重根,韓國第一任總統李承晚,還有在韓國人人盡知的國父金九。其實我們稍稍瞭解一下西方的發展,就會知道西方的一神教對資本主義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為在此種宗教信仰當中,所宣揚的是一種共同體的價值觀,因而能夠抵擋中國式的家庭宗族對經濟發展的滯礙。(關於西方宗教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博士將會另行開闢新的章節進行闡釋,這裡不贅述。)總之,韓國人有很多人接受了基督教,變成了虔誠而極端的信徒。基督教在韓國的廣泛傳播,是其經濟發展的助力之一,但是拋棄自己原來的文化,副作用便是割裂了韓民族的歷史,以至於現在很多韓國年輕人看不懂自己的文化。這是他們面向未來所作出的取捨,我們外人難以作出評價。

朝鮮義士安重根,他在中國的哈爾濱刺殺了伊藤博文,但其實客觀上加速了日韓合併,因為伊藤是反對這一政策的

韓國基督教的發展,和韓民族抵抗殖民侵略聯繫在一起,終於成為了席捲全民族的主流宗教,而與之相伴隨的,則是韓國經濟一騎絕塵的發展,成為亞洲繼日本之後第二個大型的發達經濟體。

多難興邦,用在韓民族身上恰如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