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成高鐵開通,漢中的機遇還是挑戰?

如果說西成高鐵的開通,對於西安人而言只是多了一條出省的高速通道,那麼對於地處秦巴山區間的漢中人來說,西成高鐵的意義則更為重大。(陝西日報)

秦巴山區城市的機遇與挑戰

漢中百姓有足夠的理由為高鐵時代的到來而歡呼喝彩,也期盼高鐵能給漢中帶來更多的資金、資訊和人才,推動整個秦巴山區經濟社會的騰飛。但是,欣喜之餘,他們也有冷靜的思考。思考最多的,莫過於高鐵通車後的“虹吸效應”。

所謂高鐵的“虹吸效應”,

是指規模大、實力強的城市獲得相對明顯的利益,而投資環境不佳的地區會因消費水準低、經濟發展落後、文化氛圍不濃、城市環境不佳等原因,使得資金、人才和資訊向發展環境優越、行政效能高的區域聚集,進而造成高速鐵路沿線中小城市與中心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的現象。

具體到漢中,“虹吸效應”的啟發便是,夾在西安和成都這兩個西部大城市之間,

漢中吸引人才和資本的優勢何在?以漢中全市上下日益倚重的旅遊產業為例:眾所周知,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漢中無論是飲食文化還是社會習俗都與四川接近。那麼對於一個西安人來說,之前4個小時也許他只能到達漢中感受巴蜀文化,在高鐵時代,同樣的時間,他可以到達更為正宗、更為繁華的成都去感受;對於成都人來說,漢中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觀,與川北的廣元、南充等地相比,
也並無太大優勢。

6月12日,漢中市政府召開座談會,研究高鐵開通後對漢中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應對措施。漢中市市長方紅衛在座談會上指出,西成高鐵的開通,對漢中來講既面臨機遇又存在挑戰,要提前謀劃、充分準備,從容迎接高鐵時代來臨。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山冰認為, “打破‘虹吸效應’的唯一出路是中小城市轉變發展思路,

尋找適合自己定位的發展戰略,與周邊大城市產業錯位發展,形成互補優勢,從而才能在這場‘高鐵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