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飼料如何沉下來?做養殖如何走出去?企業與蝦農要如何配合才能實現互利共贏?

廣告

作為中國對蝦養殖產量第一的南美白對蝦,

近幾年的養殖病害多發,養殖市場出現了諸多變化。蝦農們經過這幾年的養殖,也取得一致的觀點:天氣不穩定、蝦苗品質不穩定、水質條件變差、對蝦發病率高……這些因素導致這幾年對蝦養殖成功率普遍不如往年,養殖難度也大幅度增加。筆者走訪北方對蝦養殖市場期間,有一位遼寧的蝦農很感慨這兩三年的對蝦難養:“以前養蝦,喂完料就去打牌。現在天天在這裡盯著也無法把控養殖情況。
現在投入的精力多,養殖效果卻要比幾年前差很多”。在對蝦難養的大環境下,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挖空心思來提高養殖戶的效益,一些“為了掙錢而掙錢”的企業也逐漸退出了當地市場。

文/圖 水產前沿 吳佳輝

目前已經進入高溫期,山東區域當前的情況如何?筆者也將對瞭解到的四個區域進行介紹。

有這麼一個區域,這幾年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面積大幅度增長

濱州:

天氣不穩定,發病時間比去年提前接近一個月

濱州博興喬莊鎮蝦農徐雪峰

據濱州博興喬莊鎮養殖戶徐雪峰介紹,博興喬莊鎮市場在2010年,土塘養殖面積大概是3萬畝左右,隨後養殖效益明顯,養殖面積也隨之增加,目前的養殖面積大概是5萬畝,

整個市場的飼料總量在5000-6000噸(部分區域對蝦發病早,提早出售或排塘)。由於濱州的養殖面積在山東算是比較大的,各個飼料廠家和苗企也湧入了這個市場。“以博興喬莊鎮來說,就有多個飼料品牌進駐了這個市場。不過,蝦農們對大樂的認可度較高,在市場上的銷量也是第一。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博興喬莊鎮總體的發病情況還可以,但其他鄉鎮對蝦發病則比較嚴重。
”另一位濱州養殖戶陳小群則告訴筆者:“去年濱州對蝦發病是在7月10幾號才開始,今年6月10幾號就開始了,提前了接近一個月。主要是出現藍藻水、肝萎縮、空腸空胃死、弓身等情況。5月底、6月初投苗的基本上現在是在幾百頭,價格很低,80頭的也只賣10塊錢”。

濰坊:

這幾年幾乎年年賠錢,對蝦養殖似乎在走下坡路

濰坊蝦農王亞瑋

濰坊的對蝦養殖歷史在幾個區域當中算是養殖年限比較長,養殖面積也比較大的區域。不過,之前發展的風風火火的對蝦養殖業,目前卻似乎提不起勁。“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會養蝦,因為絕大部分養殖戶是養成過蝦的。就算養不成也不是顆粒無收,養成一年又能活三年,能夠支撐著蝦農們養下去。目前來說,大家也都是沿用之前的養殖技術和模式,養殖效益不好,也就不會做更多的投入。”濰坊養殖戶王亞瑋介紹。由於養殖環境的變化,大部分蝦農還是“固執”的用之前的模式,有同行人員慨歎,濰坊的對蝦養殖業似乎在走下坡路。

萊州:

進入高溫季節,對蝦發病情況也會越來越突出

萊州的養蝦經歷要追溯到20年前,那時候零零星星的出現土塘養殖。不過,即使到目前為止,萊州土塘養殖的面積也不大,山東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樂”)技術工程師李傑預測,萊州的土塘養殖面積接近500畝(不包括土山鎮)。而從4年前開始興起的大棚養殖應當算是目前萊州的主要養殖模式,由於有鍋爐,當地一般養殖3茬。“2013、2014年,對蝦的價格比較高,海參和大菱鮃的養殖效益不理想,部分養殖戶則轉養對蝦。這幾年養殖下來,部分養殖戶退出,也有部分養殖戶進來,總體的養殖面積基本穩定。不過,由於在這片區域新手也比較多,對養蝦也是一知半解,也就需要技術人員來指導建議。從去年的養殖情況來,市場總體的養殖成功率在5-6成。進入7月份,對蝦發病的情況也會越來越突出”。

牟平:

去年秋茬大棚養殖成功率不到3成,今年秋茬尚處小苗階段

牟平總體的養殖面積不大,基本上是之前的海參育苗池或鮑魚池改造的。因為舊的硬體設施設備照樣能夠養得出蝦,大部分的養殖戶沿用之前的硬體設施。據牟平養殖戶油錫剛介紹:“去年秋茬蝦大棚養殖多出現對蝦規格不整齊、長不大的情況,賺錢的不到3成。今年的春茬蝦,大家的平均產量都在10斤以上,好的甚至在17斤以上。今年的秋茬蝦養殖,目前也剛放苗不久,尚處於小苗階段”。

有這麼一個團隊,憑藉自己的用心和專業技能解決蝦農們的困難

大樂市場濱州服務團隊

針對當前對蝦養殖病害多發的情況,有這麼一群大樂人駐紮在多個區域,單以濱州區域來說,技術服務人員就有10位元。

程鳳芹、潘恒偉、張志鵬、陸柯孜四個人都是90後,今年剛從大學畢業。不過,在去年濱州地區投苗之前,他們已經開始全年無休跟著“師傅”車堯東跟蹤各個塘口。

這四名大學生是兩男兩女,男女混搭成一隊。每天早上5點出發,搭檔兩人一起到標杆戶那裡測水質、查看吃料以及對蝦的情況,根據天氣的變化、水質或者對蝦的情況,共同給出方案,幫助養殖戶改善。走訪完標杆戶,女生則到經銷商店裡服務養殖戶。“養殖戶拿蝦或者水過來,我們就做鏡檢、弧菌檢測等操作。男生會把他在塘口觀察到的內容回饋給我,我再跟養殖戶提出建議。養殖戶拿水或蝦過來,我們不可能只根據鏡檢的結果就給出方案,也需要結合塘口的情況。經過一年多的配合,我們搭檔之間給出的方案基本上是一致的,從而提高我們的服務水準。如果遇到疑難雜症,我們會第一時間和師傅溝通方案,晚上在總結中提出來,跟師傅一起探討,隔天再到養殖戶那裡查看方案。一些養殖戶是自發過來找我們的,留下電話號碼和地址,男生就去塘口看,我就做檢測。這一年多下來,做出的分析和解決方案,大部分是有效果的,現在養殖戶也比較信任我們。”其中一位女生對她們的日常工作進行了介紹。

大樂技術人員在做檢測

而男生則一直在塘口,幫養殖戶做弧菌測試,檢測水體理化指標,比如PH、氨氮、亞硝酸鹽等,也幫助養殖戶調水、查料,根據天氣以及水質情況當場做出判斷和建議。濱州區域大部分隻養殖一茬蝦,到八月末土塘對蝦基本都出售完,剩下還有部分大棚蝦。在濱州服務到10月份以後,他們幾個人就到大樂工廠化基地學習改造大棚、養蝦,去年1700多平水體共出了3萬多斤蝦,平均18斤/平。

而作為他們的師傅,車堯東也沒能停下來。“養殖戶不會只用一家公司的產品,一年下來,他們接觸的技術人員太多,從心理上會產生抵觸情緒,認為你就是來賣藥或者賣飼料的。每個技術人員都提自己的方案,太多方案,養殖戶也就無從選擇。養殖戶是否信任,這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在濱州,許多養殖戶都是土塘養殖,採取直放苗的形式,養殖情況不好,也不願意做更多的投入。我們現在在引導幾戶在當地有影響力的養殖戶做小棚標粗養殖,希望能通過他們把小棚標粗模式帶動起來。小棚標粗投苗的時間早,從4月份可以就開始標苗,幾位標杆戶目前的對蝦規格都在50-70頭左右。其他沒有小棚標粗的養殖戶目前的對蝦規格還很小,現在又是高溫期,發病情況會越來越突出。這些經過小棚標粗的對蝦,即使現在發病了也能達到出塘規格,風險大大降低。並且,小棚搭建等的投入成本也不會很高,一般情況下,養殖戶能有較高的盈利水準”。

當然,小棚的搭建以及標粗過程的注意事項,大樂也全程指導跟蹤,今年幾位標杆戶的標粗成活率都在90%以上。

除了濱州之外,大樂在濰坊、萊州、牟平等區域也有自己的常駐隊伍。

李傑是駐紮在萊州的技術工程師,從2012年駐紮到現在,在當地服務已經有5年的時間。而其他許多飼料企業的技術服務人員,由於萊州市場的飼料總量低,基本上都是跨區域服務。

樂萊州技術工程師李傑和於波

萊州蝦農楊偉周,去年第一年養殖南美白對蝦,平均產量在12-13斤/平米

“大樂進駐萊州市場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那時候主要是土塘養殖。後來因為大菱鮃和海參養殖不景氣,許多人轉到對蝦養殖。這幾年,進進出出的人比較多,病害多、新手多,需要我們做服務的人也就比較多。我們每天必帶著弧菌培養皿、試劑盒和顯微鏡到養殖戶塘口測水,如果水質出現變化,我也會跟他們分析原因,再提出解決方案。目前,整個市場的飼料總量大概是2000噸,不過飼料廠家也不少,我們去年在這邊的銷量是420噸,在整個市場的銷量和口碑都算是不錯的。其實,本來大樂可以銷售更多的量,但是我們只做技術,不賒欠飼料。其他品牌有他們自己的做法,但是我們只想通過我們的服務來吸引客戶,提高他們的養殖成功率”。

大樂李志剛經理

牟平蝦農杜鴻章追求精細化管理,今年第一年養殖,全程由大樂李志剛經理指導

嚴格執行操作規範,進養殖場內的工作人員手腳需要進行消毒

進排水、充氧、照明設備等都經過重新設計改造,操作更加方便

以上為大樂李志剛經理整改的車間,由於長期在各個養殖場和塘口轉,對於養殖場的改造,李志剛也堅持自己的想法。“我不是固定按照某種模式或者仿照某個養殖場的形式。因為改造的養殖場,許多設施設備原先安放的位置就不同,每次改造都要有自己的方向。比如說,這次幫杜鴻章改造的養殖場是以方便人力勞動為出發點。因為他的廠房是租的,一些能夠不必改造的我也不建議花大價錢改造,划不來。現在牟平的養殖量很小,我也不是想著能多銷售幾噸飼料,只希望能夠先把現在的養殖戶服務好,再把當地的養蝦業帶動起來。”

有這麼一群人,憑藉自己的技術和選擇成為蝦農中的佼佼者

濱州蝦農陳小群

標粗苗已分池的小棚

濱州蝦農陳小群從2002年開始養蝦,每年都能有所盈利。初見陳小群時,這位40來歲的蝦農,正戴著墨鏡在塘口“晃悠”。見我們一行人到來,領著我們進了屋。

陳小群從養殖第一年開始,經常跟著大樂的技術人員到許多區域看人家的模式和技術,而小棚標粗模式,他更是想要帶頭嘗試。“在這片區域,2000年就開始養蝦了,我以前是做生意的,從2002年開始養蝦。每年我都能盈利,效益還不錯。今年用小棚標粗的模式,9米寬、35米長的小棚投資一萬塊左右。現在,周邊的池塘開始發病,我提前做了預防,蝦塘都正常,5月8日投的苗,目前對蝦在50頭左右”。而去年,陳小群的養殖效益也相當不錯,這幾年下來,飼料係數穩定在0.87左右。

投苗時間:

5月5號

出蝦時間:

9月10號開始

投苗密度:5萬尾/畝

出蝦規格:27-28頭/斤

出蝦產量:產量高的1800斤/畝,

低的1000斤/畝

飼料係數:0.87

對於能將飼料係數控制在0.87左右,陳小群對其養殖方法進行了介紹。“吃料的時間我每頓控制在1.5h,一天喂5次。如果料臺上的糞便多,說明對蝦吃得飽了,否則是沒吃飽。如果哪天吃料慢了或者水面上起泡沫,我就看是水問題還是底問題,扒底如果沒有剩料的話,那就是水出了問題。”陳小群養殖40多畝池塘,全部都是他自己管理,花的心思也就比較多。“蝦長到8公分之前,我投喂的是蝦樂寶,裡面含有動保,喂出來的蝦腸道粗且健康,沒有腸炎、白便之類的。8公分之後,我就開始投喂大樂其他普通飼料,這樣成本也能控制下來。大樂的技術人員也每天來我這裡幫我看蝦測水,信心一直很高”。

牟平蝦農油錫剛

牟平蝦農油錫剛是當地一家養殖場的廠長,以前從事貝類、海參育苗工作,2015年開始轉戰對蝦領域。從進入對蝦領域開始,接觸的就是大樂飼料,而在李志剛經理的定期回訪和指導下,很快,油錫剛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春茬的溫度低,細菌繁殖慢,春茬標粗投喂量要比秋茬高。對蝦標粗階段,不需要讓對蝦長得太快,長得壯一些更為重要,所以我用大樂標粗料,在投喂量上也進行控制。對蝦在養殖到20天左右就開始轉肝,這段時間投喂量也不能太多,還要注意保肝,所以,我選擇的是具有保肝功能的蝦樂寶。到養殖後期,出蝦前20天,也要注意控料。這段時間,對蝦消化吸收利用率不高,基本上吃多少拉多少,我原先一天投喂6餐,到了後期只投喂5餐,投喂量也有所減少”。今年春造蝦養殖,油錫剛管理的養殖場,在2月26日投苗,6月份出蝦,800方水體共出了13000斤蝦,全程投喂大樂飼料,飼料係數不超過1.0。

轉載聲明

本文為“水產前沿”獨家稿件,版權合作,敬請聯繫wx@fishfirst.cn。

未獲書面許可,一律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廣告

目前來說,大家也都是沿用之前的養殖技術和模式,養殖效益不好,也就不會做更多的投入。”濰坊養殖戶王亞瑋介紹。由於養殖環境的變化,大部分蝦農還是“固執”的用之前的模式,有同行人員慨歎,濰坊的對蝦養殖業似乎在走下坡路。

萊州:

進入高溫季節,對蝦發病情況也會越來越突出

萊州的養蝦經歷要追溯到20年前,那時候零零星星的出現土塘養殖。不過,即使到目前為止,萊州土塘養殖的面積也不大,山東煙臺大樂飼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樂”)技術工程師李傑預測,萊州的土塘養殖面積接近500畝(不包括土山鎮)。而從4年前開始興起的大棚養殖應當算是目前萊州的主要養殖模式,由於有鍋爐,當地一般養殖3茬。“2013、2014年,對蝦的價格比較高,海參和大菱鮃的養殖效益不理想,部分養殖戶則轉養對蝦。這幾年養殖下來,部分養殖戶退出,也有部分養殖戶進來,總體的養殖面積基本穩定。不過,由於在這片區域新手也比較多,對養蝦也是一知半解,也就需要技術人員來指導建議。從去年的養殖情況來,市場總體的養殖成功率在5-6成。進入7月份,對蝦發病的情況也會越來越突出”。

牟平:

去年秋茬大棚養殖成功率不到3成,今年秋茬尚處小苗階段

牟平總體的養殖面積不大,基本上是之前的海參育苗池或鮑魚池改造的。因為舊的硬體設施設備照樣能夠養得出蝦,大部分的養殖戶沿用之前的硬體設施。據牟平養殖戶油錫剛介紹:“去年秋茬蝦大棚養殖多出現對蝦規格不整齊、長不大的情況,賺錢的不到3成。今年的春茬蝦,大家的平均產量都在10斤以上,好的甚至在17斤以上。今年的秋茬蝦養殖,目前也剛放苗不久,尚處於小苗階段”。

有這麼一個團隊,憑藉自己的用心和專業技能解決蝦農們的困難

大樂市場濱州服務團隊

針對當前對蝦養殖病害多發的情況,有這麼一群大樂人駐紮在多個區域,單以濱州區域來說,技術服務人員就有10位元。

程鳳芹、潘恒偉、張志鵬、陸柯孜四個人都是90後,今年剛從大學畢業。不過,在去年濱州地區投苗之前,他們已經開始全年無休跟著“師傅”車堯東跟蹤各個塘口。

這四名大學生是兩男兩女,男女混搭成一隊。每天早上5點出發,搭檔兩人一起到標杆戶那裡測水質、查看吃料以及對蝦的情況,根據天氣的變化、水質或者對蝦的情況,共同給出方案,幫助養殖戶改善。走訪完標杆戶,女生則到經銷商店裡服務養殖戶。“養殖戶拿蝦或者水過來,我們就做鏡檢、弧菌檢測等操作。男生會把他在塘口觀察到的內容回饋給我,我再跟養殖戶提出建議。養殖戶拿水或蝦過來,我們不可能只根據鏡檢的結果就給出方案,也需要結合塘口的情況。經過一年多的配合,我們搭檔之間給出的方案基本上是一致的,從而提高我們的服務水準。如果遇到疑難雜症,我們會第一時間和師傅溝通方案,晚上在總結中提出來,跟師傅一起探討,隔天再到養殖戶那裡查看方案。一些養殖戶是自發過來找我們的,留下電話號碼和地址,男生就去塘口看,我就做檢測。這一年多下來,做出的分析和解決方案,大部分是有效果的,現在養殖戶也比較信任我們。”其中一位女生對她們的日常工作進行了介紹。

大樂技術人員在做檢測

而男生則一直在塘口,幫養殖戶做弧菌測試,檢測水體理化指標,比如PH、氨氮、亞硝酸鹽等,也幫助養殖戶調水、查料,根據天氣以及水質情況當場做出判斷和建議。濱州區域大部分隻養殖一茬蝦,到八月末土塘對蝦基本都出售完,剩下還有部分大棚蝦。在濱州服務到10月份以後,他們幾個人就到大樂工廠化基地學習改造大棚、養蝦,去年1700多平水體共出了3萬多斤蝦,平均18斤/平。

而作為他們的師傅,車堯東也沒能停下來。“養殖戶不會只用一家公司的產品,一年下來,他們接觸的技術人員太多,從心理上會產生抵觸情緒,認為你就是來賣藥或者賣飼料的。每個技術人員都提自己的方案,太多方案,養殖戶也就無從選擇。養殖戶是否信任,這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在濱州,許多養殖戶都是土塘養殖,採取直放苗的形式,養殖情況不好,也不願意做更多的投入。我們現在在引導幾戶在當地有影響力的養殖戶做小棚標粗養殖,希望能通過他們把小棚標粗模式帶動起來。小棚標粗投苗的時間早,從4月份可以就開始標苗,幾位標杆戶目前的對蝦規格都在50-70頭左右。其他沒有小棚標粗的養殖戶目前的對蝦規格還很小,現在又是高溫期,發病情況會越來越突出。這些經過小棚標粗的對蝦,即使現在發病了也能達到出塘規格,風險大大降低。並且,小棚搭建等的投入成本也不會很高,一般情況下,養殖戶能有較高的盈利水準”。

當然,小棚的搭建以及標粗過程的注意事項,大樂也全程指導跟蹤,今年幾位標杆戶的標粗成活率都在90%以上。

除了濱州之外,大樂在濰坊、萊州、牟平等區域也有自己的常駐隊伍。

李傑是駐紮在萊州的技術工程師,從2012年駐紮到現在,在當地服務已經有5年的時間。而其他許多飼料企業的技術服務人員,由於萊州市場的飼料總量低,基本上都是跨區域服務。

樂萊州技術工程師李傑和於波

萊州蝦農楊偉周,去年第一年養殖南美白對蝦,平均產量在12-13斤/平米

“大樂進駐萊州市場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那時候主要是土塘養殖。後來因為大菱鮃和海參養殖不景氣,許多人轉到對蝦養殖。這幾年,進進出出的人比較多,病害多、新手多,需要我們做服務的人也就比較多。我們每天必帶著弧菌培養皿、試劑盒和顯微鏡到養殖戶塘口測水,如果水質出現變化,我也會跟他們分析原因,再提出解決方案。目前,整個市場的飼料總量大概是2000噸,不過飼料廠家也不少,我們去年在這邊的銷量是420噸,在整個市場的銷量和口碑都算是不錯的。其實,本來大樂可以銷售更多的量,但是我們只做技術,不賒欠飼料。其他品牌有他們自己的做法,但是我們只想通過我們的服務來吸引客戶,提高他們的養殖成功率”。

大樂李志剛經理

牟平蝦農杜鴻章追求精細化管理,今年第一年養殖,全程由大樂李志剛經理指導

嚴格執行操作規範,進養殖場內的工作人員手腳需要進行消毒

進排水、充氧、照明設備等都經過重新設計改造,操作更加方便

以上為大樂李志剛經理整改的車間,由於長期在各個養殖場和塘口轉,對於養殖場的改造,李志剛也堅持自己的想法。“我不是固定按照某種模式或者仿照某個養殖場的形式。因為改造的養殖場,許多設施設備原先安放的位置就不同,每次改造都要有自己的方向。比如說,這次幫杜鴻章改造的養殖場是以方便人力勞動為出發點。因為他的廠房是租的,一些能夠不必改造的我也不建議花大價錢改造,划不來。現在牟平的養殖量很小,我也不是想著能多銷售幾噸飼料,只希望能夠先把現在的養殖戶服務好,再把當地的養蝦業帶動起來。”

有這麼一群人,憑藉自己的技術和選擇成為蝦農中的佼佼者

濱州蝦農陳小群

標粗苗已分池的小棚

濱州蝦農陳小群從2002年開始養蝦,每年都能有所盈利。初見陳小群時,這位40來歲的蝦農,正戴著墨鏡在塘口“晃悠”。見我們一行人到來,領著我們進了屋。

陳小群從養殖第一年開始,經常跟著大樂的技術人員到許多區域看人家的模式和技術,而小棚標粗模式,他更是想要帶頭嘗試。“在這片區域,2000年就開始養蝦了,我以前是做生意的,從2002年開始養蝦。每年我都能盈利,效益還不錯。今年用小棚標粗的模式,9米寬、35米長的小棚投資一萬塊左右。現在,周邊的池塘開始發病,我提前做了預防,蝦塘都正常,5月8日投的苗,目前對蝦在50頭左右”。而去年,陳小群的養殖效益也相當不錯,這幾年下來,飼料係數穩定在0.87左右。

投苗時間:

5月5號

出蝦時間:

9月10號開始

投苗密度:5萬尾/畝

出蝦規格:27-28頭/斤

出蝦產量:產量高的1800斤/畝,

低的1000斤/畝

飼料係數:0.87

對於能將飼料係數控制在0.87左右,陳小群對其養殖方法進行了介紹。“吃料的時間我每頓控制在1.5h,一天喂5次。如果料臺上的糞便多,說明對蝦吃得飽了,否則是沒吃飽。如果哪天吃料慢了或者水面上起泡沫,我就看是水問題還是底問題,扒底如果沒有剩料的話,那就是水出了問題。”陳小群養殖40多畝池塘,全部都是他自己管理,花的心思也就比較多。“蝦長到8公分之前,我投喂的是蝦樂寶,裡面含有動保,喂出來的蝦腸道粗且健康,沒有腸炎、白便之類的。8公分之後,我就開始投喂大樂其他普通飼料,這樣成本也能控制下來。大樂的技術人員也每天來我這裡幫我看蝦測水,信心一直很高”。

牟平蝦農油錫剛

牟平蝦農油錫剛是當地一家養殖場的廠長,以前從事貝類、海參育苗工作,2015年開始轉戰對蝦領域。從進入對蝦領域開始,接觸的就是大樂飼料,而在李志剛經理的定期回訪和指導下,很快,油錫剛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春茬的溫度低,細菌繁殖慢,春茬標粗投喂量要比秋茬高。對蝦標粗階段,不需要讓對蝦長得太快,長得壯一些更為重要,所以我用大樂標粗料,在投喂量上也進行控制。對蝦在養殖到20天左右就開始轉肝,這段時間投喂量也不能太多,還要注意保肝,所以,我選擇的是具有保肝功能的蝦樂寶。到養殖後期,出蝦前20天,也要注意控料。這段時間,對蝦消化吸收利用率不高,基本上吃多少拉多少,我原先一天投喂6餐,到了後期只投喂5餐,投喂量也有所減少”。今年春造蝦養殖,油錫剛管理的養殖場,在2月26日投苗,6月份出蝦,800方水體共出了13000斤蝦,全程投喂大樂飼料,飼料係數不超過1.0。

轉載聲明

本文為“水產前沿”獨家稿件,版權合作,敬請聯繫wx@fishfirst.cn。

未獲書面許可,一律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