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佛山養老服務行業引入PPP模式 禪城試點頤養院“公建民營”

春暉頤養院,義工與老人家一起做手指操。

裝滿蔬菜水果、寓意“五穀豐登”的“愛心竹籮”一字排開,

種下一株常青樹,在庭院中開宴38席請數百名長者與熱心人士、嘉賓等共聚一起……3月16日上午,位於禪桂交界大塘湧的春暉頤養院熱鬧非凡。作為佛山首家、廣東省首批“公建民營”試點的養老機構,佛山市禪城區春暉頤養院舉行了正式的入夥答謝儀式,禪城創新性地在養老服務行業引入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搭建起了一個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參與、互惠共贏的平臺,
以春暉為起點的頤養院“公建民營”社會化改革在禪城邁開步伐。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閻鋒 實習生 楊暉桃 通訊員 房春曉 黎敏柵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投入上千萬升級院內設施

春暉頤養院的前身——祖廟敬老院,服務和輻射的長者範圍主要在禪桂中心區一帶,院內居住的老人,平均年齡在86歲,但排隊等待入住的老人多年來都是“一床難求”。

此前,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建成以來,祖廟敬老院就再也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改造提升。

作為禪城中心城區的核心街區,祖廟敬老院“一床難求”的背後,祖廟街道轄區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7萬,占轄區總人口的24.24%。2017年,這一比重將會突破25%。其中,60周歲以上戶籍人口占老年人口60%以上。

2015年年底,祖廟街道敬老院進行社會化運營公開招標。2016年8月,專案中標單位南海春暉養老服務中心正式進駐祖廟敬老院。

作為廣東省首批公建民營養老院改革試點,春暉投入1200萬元對原祖廟敬老院(現為春暉樓)的外牆內飾、房間廁所、廚房餐廳、功能場室、床品用具、園林綠化、消防設施等硬體設施進行全面升級,大手筆的投入,一舉打破了三十多年來一直小修小補的尷尬。

斑駁的外牆換上新裝,原本擁擠的過道和中庭廣場變得開闊明亮,

綠化重新佈局……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歷史烙印,被現代化的裝修和佈局所取代。現在,隨意走進一間三人間室,通風透亮,乾淨整潔,每個房間都設有冷暖空調,記者注意到,每個房間的洗手間裡,無障礙設施完善。老人們在這裡看電視、下棋、聊天。可以自由活動的長者們,則在積極地參與長者遊園會。

祖廟敬老院的社會化改造,成為去年召開的廣東省公辦保障性養老機構社會化改革推進會上關注的重點個案之一。

廣東正全力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服務結構性改革,提升公辦養老機構的發展活力和生存能力。去年年底舉行的推進會則進一步提出,在老齡化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只有通過社會化、市場化運作手段,才能解決公辦養老機構規模偏小、管理服務偏低、護理資源不足、經費缺乏保障、床位空置率高等問題。在此背景下,已經率先開啟社會化改造步伐的祖廟敬老院,順理成章成為廣東省首批試點。

完成改造後的春暉樓設有173個床位,此前入住祖廟敬老院的168位元老人全部選擇繼續入住,他們的平均年齡為83歲。院內另一座建築——春熙樓的改造完工將在今年6月份,屆時將新增床位約200個。

主打“智慧+社工+醫護”品牌

事實上,採用智慧化手段,以技術突破管理局限,是這家頤養院在服務上的創新嘗試。“院方會給入住的老人配備智能手環,在老人登記外出時,智慧手環會進行24小時定位跟蹤。”頤養院負責人、春暉中心發展部主任梁淑芬介紹說,改造後的頤養院設有網路、呼叫、監控、廣播、定位跟蹤、電視、電話等七大設備,智慧化管理具體到長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主打智慧特色外,春暉頤養院還有四名社工和四名護士常住院內,結合該院高齡老人集中的情況,主推護士+社工的護理模式,提供醫養融合的院舍養老服務,為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社交能力等進行全方面的評估,並進行個案跟蹤。

“引入社會資源,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禪城區祖廟街道社會工作局常務副局長陳展文認為,“公建民營”的模式是機構養老的新探索,也是養老模式的大膽創新。“目前,春暉頤養院已與永安醫院簽訂合作協定,並和南海區社會工作學者與學生聯合會建立合作關係,一方面頤養院與醫療機構無縫對接,把病床延伸到敬老院;另一方面引入社工養老服務,提升養老服務水準,這樣的模式值得推廣。”

在被問到定位首家公建民營頤養院應該樹起何種標杆時,他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佛山最好的公建民營養老院示範點”。在陳展文看來,實現“最好”必須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引入社會資源,配合大資料應用,打造出一整套科學、合理、規範的養老服務模式。

事實上,對於運營主體南海春暉來說,也正面臨著從此前擅長的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方,向真正擁有自己的“實體店”轉變。用該院負責人的話來說,春暉有了自己的“服務根據地”。

“春暉擁有400多人的服務團隊,在此前春暉最主要的角色,是作為政府購買服務的上門服務提供者,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曾經與19家公辦養老院有過合作,對於院舍服務並不陌生。對於春暉來說,面臨著作為運營主體以後的轉型,我相信我們在連結資源上更有優勢。相比於公辦的養老院,民營頤養院不能坐等資源,而必須要走出去,必須形成個性化的特色服務品牌。”梁淑芬表示。

搭建多方共同參與的平臺

“春暉頤養院的正式運營,意味著禪城創新性地在養老服務行業引入PPP模式,成功搭建起了一個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參與、互惠共贏的平臺。”針對佛山首個公建民營頤養院的正式運營,禪城區委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 傑華表示。

而近期召開的佛山市民政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佛山將加快公建民營、民辦公助養老機構發展,推進醫養結合,大力發展老年護理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辦醫療機構或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辦養老機構,提高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的服務水準。

“通過公建民營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產業,可以讓政府將更多精力放在‘三無’老人幫扶、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方面,實現錯位互補發展。”陳展文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該是對變身以後的頤養院的服務品質、收費水準等提出要求和監督,最終使得老人可以享受收費合理、服務優質的養老服務。

“作為機構養老的一次新嘗試,背後其實是政府方面的嚴格考核和嚴格把關。”在總結首次嘗試對敬老院實施公建民營社會化改革的經驗時,陳展文認為,政府通過場地出租的形式,引入社會力量對養老院進行改革,“為保障公建民營改革的服務品質,從一開始,祖廟敬老院在2015年底進行社會化改革招標時,政府就設定了投資金額、床位數量、房間標準、醫療服務等招標標準,同時持續跟進改造的過程。從改造、規劃到服務水準等,運營主體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執行。”

陳展文表示:“同時,公建民營頤養院也要體現公益性,我們要求養老院優先接收祖廟街道轄區‘五保’、‘三無’人員,接收數不少於總床位數的10%。同時,政府針對養老院的定價也有監督機制。”

禪城區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科長陳先念則表示,除了可見的大手筆投入以外,佛山首個公建民營頤養院在管理上要引入成熟的團隊,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對安全管理、服務長者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示範作用,在服務上要做到真正的“老人舒心、家屬安心、政府放心”,這是實施敬老院社會化改革的最終目標。

■相關

禪城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打造智慧養老平臺為老人提供功能表式服務

筆者從禪城區民政局獲悉,作為禪城首個區級養老智慧平臺,位於石灣、實用面積達到2000多平方米的禪城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經由朝陽醫院和向陽社工組成的聯合體中標成功。在對這個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概念設計方案中,預計會有健康小屋、健康膳堂、中醫理療室等功能,服務覆蓋全區老年人。禪城區民政局有負責人透露,朝陽醫院作為運營主體後,或將強化“醫+護”的服務特色。

“家裡為高齡老人找個保姆很難,遇到保姆不合適或者臨時有事的情況,更是被動。希望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運營起來以後,能夠解決市民群眾這種實實在在的困難,真正發揮養老服務超市的作用。”上周,人大代表在對養老服務業和區級養老服務中心進行視察時,一位人大代表這樣感慨。

禪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將成為禪城居家養老“智慧大腦”平臺,發揮養老服務超市的角色,滿足老人家需要的比如送餐、家政、康復、精神慰藉等服務,只要是政府購買服務的4類14種老人,政府出錢購買服務;如果是自費老人,也會有相應的功能表服務專案。

“這樣一個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將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的雙重優化。按照設想,平臺將連結200家以上的養老仲介機構,豐富後臺服務資源,在連結足夠多的養老仲介服務機構的基礎上,突出日間托養、醫養結合和上門為老人服務這些專案,在此基礎上,附加對於服務的跟蹤管理,構建一個健康的、受歡迎的養老服務市場。”上述負責人表示。

筆者瞭解到,即將作為運營主體的朝陽醫院,一直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在殘疾人康復和家庭病床以及針對老年人等重點群體的服務上有著豐富的專業經驗。“2013年始,朝陽醫院就與區殘聯簽訂服務合同,為全區近300名殘疾人提供居家康復服務工作,服務內容包括康復指導、康復訓練、康復護理和社會工作等綜合康復服務;為150名困難居民老人提供居家養老醫療服務,助殘幫困工作社會效益明顯,我們將繼續強化這些特色服務。”朝陽醫院負責人朱建霞告訴記者。

她向筆者透露,承接運營智慧養老資訊化平臺將包括24小時回應的醫療緊急援助平臺、24小時回應的生活服務平臺等,平臺將根據老人的需求,提供日常服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送餐服務、主動關愛、健康檔案、社區商城、義工服務等,此外還包括通過平臺對服務流程、服務滿意度及服務評價等進行跟蹤管理等。

記者手記

推進PPP模式需探索養老服務標準

適逢“觀音誕”,春暉頤養院以擺設齋宴的形式向社會展示了大手筆投入之後的新面貌。就在當天,還有一則消息讓人無法忽視,位於城北的馮了性將整體搬遷至順德,原廠址將作為一個高端養老醫療健康產業項目進行打造,片區整體定位為佛山市養老養生醫療基地。在佛山首家公建民營頤養院正式入夥的同時,城北也將崛起大型養老服務綜合體,打造首善之區,禪城養老服務可謂創新多多、看點多多。

在戶籍人口中,近1/5是60歲以上的老人。這一特殊的區域實際情況,已然催生出了強大的養老服務需求市場,同時也倒逼政府在推進養老產業發展、保障養老服務方面超前佈局、加快推進。在加強養老機構扶持、推進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率先出臺區縣一級養老設施佈局專項規劃等方面,禪城都走在了前面。

以春暉頤養院正式運營為標誌,採用PPP模式推進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的社會化改革,率先在禪城邁開了步伐。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機構養老,在推動專業機構發揮專業服務作用的同時,也將釋放出更多政府資源,投入到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中。而所謂的PPP模式,就是公共部門通過合同的方式,與私營機構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長期合作機制,從而共同為社會提供服務。但這一模式,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實際運作層面,國內缺少成熟的經驗可循。

除了大手筆的提升硬體,養老服務品質最主要還是要提升軟性的服務能力。PPP模式推進機構養老改革,仍需要從軟體服務標準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標,來衡量養老服務的品質。同時,政府在此間如何發揮杠杆作用吸引多元資本的有效參與,以及政府與社會組織各自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與風險何在,公益性的體現以及經營性的邊界等,都需要禪城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留意到,春暉頤養院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院方施行的新的收費標準是建立在對周邊市場和大多數老人承受力的基礎上制定的。事實上,在禪城養老服務市場中,存在著非常突出的“公辦養老院住不進,好的民辦養老院住不起,差的民辦養老院不肯住”的供給與需求矛盾,其背後是禪城長者群體中,佔據絕大多數的是中等收入老人群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期待以公建民營面孔出現的這部分頤養院,為中等收入老人群體化解機構養老的供給困境。

順理成章成為廣東省首批試點。

完成改造後的春暉樓設有173個床位,此前入住祖廟敬老院的168位元老人全部選擇繼續入住,他們的平均年齡為83歲。院內另一座建築——春熙樓的改造完工將在今年6月份,屆時將新增床位約200個。

主打“智慧+社工+醫護”品牌

事實上,採用智慧化手段,以技術突破管理局限,是這家頤養院在服務上的創新嘗試。“院方會給入住的老人配備智能手環,在老人登記外出時,智慧手環會進行24小時定位跟蹤。”頤養院負責人、春暉中心發展部主任梁淑芬介紹說,改造後的頤養院設有網路、呼叫、監控、廣播、定位跟蹤、電視、電話等七大設備,智慧化管理具體到長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主打智慧特色外,春暉頤養院還有四名社工和四名護士常住院內,結合該院高齡老人集中的情況,主推護士+社工的護理模式,提供醫養融合的院舍養老服務,為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社交能力等進行全方面的評估,並進行個案跟蹤。

“引入社會資源,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禪城區祖廟街道社會工作局常務副局長陳展文認為,“公建民營”的模式是機構養老的新探索,也是養老模式的大膽創新。“目前,春暉頤養院已與永安醫院簽訂合作協定,並和南海區社會工作學者與學生聯合會建立合作關係,一方面頤養院與醫療機構無縫對接,把病床延伸到敬老院;另一方面引入社工養老服務,提升養老服務水準,這樣的模式值得推廣。”

在被問到定位首家公建民營頤養院應該樹起何種標杆時,他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佛山最好的公建民營養老院示範點”。在陳展文看來,實現“最好”必須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引入社會資源,配合大資料應用,打造出一整套科學、合理、規範的養老服務模式。

事實上,對於運營主體南海春暉來說,也正面臨著從此前擅長的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方,向真正擁有自己的“實體店”轉變。用該院負責人的話來說,春暉有了自己的“服務根據地”。

“春暉擁有400多人的服務團隊,在此前春暉最主要的角色,是作為政府購買服務的上門服務提供者,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曾經與19家公辦養老院有過合作,對於院舍服務並不陌生。對於春暉來說,面臨著作為運營主體以後的轉型,我相信我們在連結資源上更有優勢。相比於公辦的養老院,民營頤養院不能坐等資源,而必須要走出去,必須形成個性化的特色服務品牌。”梁淑芬表示。

搭建多方共同參與的平臺

“春暉頤養院的正式運營,意味著禪城創新性地在養老服務行業引入PPP模式,成功搭建起了一個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參與、互惠共贏的平臺。”針對佛山首個公建民營頤養院的正式運營,禪城區委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 傑華表示。

而近期召開的佛山市民政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佛山將加快公建民營、民辦公助養老機構發展,推進醫養結合,大力發展老年護理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辦醫療機構或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辦養老機構,提高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的服務水準。

“通過公建民營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養老產業,可以讓政府將更多精力放在‘三無’老人幫扶、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方面,實現錯位互補發展。”陳展文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該是對變身以後的頤養院的服務品質、收費水準等提出要求和監督,最終使得老人可以享受收費合理、服務優質的養老服務。

“作為機構養老的一次新嘗試,背後其實是政府方面的嚴格考核和嚴格把關。”在總結首次嘗試對敬老院實施公建民營社會化改革的經驗時,陳展文認為,政府通過場地出租的形式,引入社會力量對養老院進行改革,“為保障公建民營改革的服務品質,從一開始,祖廟敬老院在2015年底進行社會化改革招標時,政府就設定了投資金額、床位數量、房間標準、醫療服務等招標標準,同時持續跟進改造的過程。從改造、規劃到服務水準等,運營主體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執行。”

陳展文表示:“同時,公建民營頤養院也要體現公益性,我們要求養老院優先接收祖廟街道轄區‘五保’、‘三無’人員,接收數不少於總床位數的10%。同時,政府針對養老院的定價也有監督機制。”

禪城區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科長陳先念則表示,除了可見的大手筆投入以外,佛山首個公建民營頤養院在管理上要引入成熟的團隊,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對安全管理、服務長者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示範作用,在服務上要做到真正的“老人舒心、家屬安心、政府放心”,這是實施敬老院社會化改革的最終目標。

■相關

禪城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打造智慧養老平臺為老人提供功能表式服務

筆者從禪城區民政局獲悉,作為禪城首個區級養老智慧平臺,位於石灣、實用面積達到2000多平方米的禪城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經由朝陽醫院和向陽社工組成的聯合體中標成功。在對這個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概念設計方案中,預計會有健康小屋、健康膳堂、中醫理療室等功能,服務覆蓋全區老年人。禪城區民政局有負責人透露,朝陽醫院作為運營主體後,或將強化“醫+護”的服務特色。

“家裡為高齡老人找個保姆很難,遇到保姆不合適或者臨時有事的情況,更是被動。希望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運營起來以後,能夠解決市民群眾這種實實在在的困難,真正發揮養老服務超市的作用。”上周,人大代表在對養老服務業和區級養老服務中心進行視察時,一位人大代表這樣感慨。

禪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將成為禪城居家養老“智慧大腦”平臺,發揮養老服務超市的角色,滿足老人家需要的比如送餐、家政、康復、精神慰藉等服務,只要是政府購買服務的4類14種老人,政府出錢購買服務;如果是自費老人,也會有相應的功能表服務專案。

“這樣一個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將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的雙重優化。按照設想,平臺將連結200家以上的養老仲介機構,豐富後臺服務資源,在連結足夠多的養老仲介服務機構的基礎上,突出日間托養、醫養結合和上門為老人服務這些專案,在此基礎上,附加對於服務的跟蹤管理,構建一個健康的、受歡迎的養老服務市場。”上述負責人表示。

筆者瞭解到,即將作為運營主體的朝陽醫院,一直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在殘疾人康復和家庭病床以及針對老年人等重點群體的服務上有著豐富的專業經驗。“2013年始,朝陽醫院就與區殘聯簽訂服務合同,為全區近300名殘疾人提供居家康復服務工作,服務內容包括康復指導、康復訓練、康復護理和社會工作等綜合康復服務;為150名困難居民老人提供居家養老醫療服務,助殘幫困工作社會效益明顯,我們將繼續強化這些特色服務。”朝陽醫院負責人朱建霞告訴記者。

她向筆者透露,承接運營智慧養老資訊化平臺將包括24小時回應的醫療緊急援助平臺、24小時回應的生活服務平臺等,平臺將根據老人的需求,提供日常服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送餐服務、主動關愛、健康檔案、社區商城、義工服務等,此外還包括通過平臺對服務流程、服務滿意度及服務評價等進行跟蹤管理等。

記者手記

推進PPP模式需探索養老服務標準

適逢“觀音誕”,春暉頤養院以擺設齋宴的形式向社會展示了大手筆投入之後的新面貌。就在當天,還有一則消息讓人無法忽視,位於城北的馮了性將整體搬遷至順德,原廠址將作為一個高端養老醫療健康產業項目進行打造,片區整體定位為佛山市養老養生醫療基地。在佛山首家公建民營頤養院正式入夥的同時,城北也將崛起大型養老服務綜合體,打造首善之區,禪城養老服務可謂創新多多、看點多多。

在戶籍人口中,近1/5是60歲以上的老人。這一特殊的區域實際情況,已然催生出了強大的養老服務需求市場,同時也倒逼政府在推進養老產業發展、保障養老服務方面超前佈局、加快推進。在加強養老機構扶持、推進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率先出臺區縣一級養老設施佈局專項規劃等方面,禪城都走在了前面。

以春暉頤養院正式運營為標誌,採用PPP模式推進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的社會化改革,率先在禪城邁開了步伐。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機構養老,在推動專業機構發揮專業服務作用的同時,也將釋放出更多政府資源,投入到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中。而所謂的PPP模式,就是公共部門通過合同的方式,與私營機構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長期合作機制,從而共同為社會提供服務。但這一模式,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實際運作層面,國內缺少成熟的經驗可循。

除了大手筆的提升硬體,養老服務品質最主要還是要提升軟性的服務能力。PPP模式推進機構養老改革,仍需要從軟體服務標準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標,來衡量養老服務的品質。同時,政府在此間如何發揮杠杆作用吸引多元資本的有效參與,以及政府與社會組織各自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與風險何在,公益性的體現以及經營性的邊界等,都需要禪城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留意到,春暉頤養院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院方施行的新的收費標準是建立在對周邊市場和大多數老人承受力的基礎上制定的。事實上,在禪城養老服務市場中,存在著非常突出的“公辦養老院住不進,好的民辦養老院住不起,差的民辦養老院不肯住”的供給與需求矛盾,其背後是禪城長者群體中,佔據絕大多數的是中等收入老人群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期待以公建民營面孔出現的這部分頤養院,為中等收入老人群體化解機構養老的供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