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華區王家橋派出所:小小服務視窗 拓寬便民平臺

編者按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在講話中提到創新的意義和重要性。公安工作是一個系統而複雜的工程,

時刻拷問著公安機關的行政能力。創新工作方式、提升民警工作能力刻不容緩。在昆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攻堅期,如何在有限的警力、財力和社會資源條件下,著力提高民警的工作效能,真正做到減少發案數、提高破案率、增強安全感、提升滿意度,是各級公安機關普遍關注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堅強領導下,

強力推進隊伍正規化建設,以鑄造忠誠警魂為根本,以科學管理為核心,以增強素質為重點,以優良作風為保障,從實際出發,站在全區的角度,提出“抓基礎,促防範,創新工作措施”的工作理念,在狠抓公安基礎不放鬆的前提下,深入研究轄區存在的社會治安問題和服務群眾的基礎工作薄弱環節,特別是緊緊盯住影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治安難題不鬆手,
不斷創新思維、推陳出新,用“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全力解決五華轄區的治安頑疾,打破警種壁壘,形成了多警種合成的作戰團隊。

在推進創新工作方式的過程中,五華公安分局湧現出了一批有擔當、有作為、敢為人先的工作隊伍,他們深入群眾,瞭解群眾切身需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務群眾的工作中;面對難題,他們積極創新工作方式,轉變工作思路,

運用科學技術讓難題迎刃而解;面對成功,他們不驕不躁,加強學習,努力提升服務管理能力,把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加強和創新工作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地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利益。

昆明日報社攜手五華公安分局,深入基層尋找這些工作成績突出的先進代表,把他們的經驗傳遞給整個民警隊伍。在溝通與學習中,

督促隊伍堅持不懈積極進取,全面構建五華警方多元化防控體系,全面實現“發案少,秩序好,人民群眾滿意”的總體目標。

第二期,讓我們走進五華分局王家橋派出所,看他們如何優化服務途徑、改進服務品質、提升服務效能,最終得到轄區群眾的認可。

社區服務視窗方便了群眾。供圖

昆明資訊港訊 每週的週三,綠地雲都會社區的不少住戶都會到社區物管中心,因為在這天,王家橋派出所的民警們會到社區裡為住戶提供預約辦證、送證上門等服務;人來人往的西北部客運站裡,警務亭裡多了一個視窗,這裡總能及時受理群眾求助,為群眾解決問題;塵土飛揚的工地裡,兩輛設備齊全的警務車會不時出現在工人的視線裡,每隔3個月,民警都會主動到轄區大大小小的工地裡,為工人們辦理證照、採集資訊、講解法律、調解糾紛。

“辦證就在家門口,真的很方便,很高興自己能住在王家橋派出所轄區。”住在綠地雲都會社區的顧芸莉女士說。

“現在客運站不亂了,買票、乘車有秩序,回家、出行也安全多了。”西北部汽車客運站乘客馬運良說。

“在以前的工地上,只有出事了才會見到員警的身影,但在這裡,他們主動進工地幫我們辦理居住證,定期對工地安全進行檢查,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外來務工人員王福禮說。

派出所工作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開展,這些變化成為轄區群眾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警民關係和諧,群眾心裡也是滿滿的幸福感、安全感。這些變化都要從王家橋派出所開設新建社區服務視窗、客運站便民視窗、務工人員聚集區流動視窗“3個視窗”說起,服務效能提高了,派出所工作也得到了轄區群眾的認可。

在新建社區設 “服務視窗”

戶籍業務家門口就能辦

“民警們又到社區來了嗎?”“正好有個問題想要諮詢,我這就去物管中心。”每每到這個時候,王家橋派出所轄區的社區居民都很開心。王家橋派出所前移服務,在新建社區物管中心開設“服務視窗”,週一至週四,社區民警和戶政工作人員會選一天時間到“服務視窗”坐班,為住戶提供預約辦證、送證上門等服務,真正做到將派出所搬到群眾家門口。

便民從視窗服務抓起,如今走進派出所戶籍視窗,第一感受是窗明几淨、整齊劃一。但由於場地、人員等限制,每到工作日戶籍視窗都會有很多群眾在排隊等候辦理業務。有些群眾大清早就在視窗前排著隊,可幾個小時過去了終於輪到他時,卻發現因材料沒有準備齊全沒辦法辦理,白白等了一早上。還有不少群眾,通常排隊幾個小時只是為了來諮詢一個問題。

每每遇到這樣的事,王家橋派出所民警的心裡就很不是滋味,總覺得是自己工作沒有做到位,才讓群眾受到辦事難、辦事慢的困擾。於是,如何解決戶籍問題辦理需求大而視窗民警有限這個問題,成了王家橋派出所的一件大事。

對此,王家橋派出所前移服務,在新建社區開設“服務視窗”,推行“戶政業務進社區”。目前,已在聯想科技園、綠地雲都會等11個新建社區物管中心開設“服務視窗”,為社區住戶提供預約辦證、送證上門等服務,實現便民“接地氣”和服務“零距離”。現在,“服務視窗”還在不斷增加,按照“成熟一個開設一個”的思路,一個新社區建成,王家橋派出所就對應開設一個“服務視窗”,真正實現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事。

“讓老百姓少跑路,讓資訊多跑路。”這句話在王家橋派出所不是一句口號式的標語,而是在為民服務道路上的真實寫照。通過資訊化建設,王家橋派出所推行“自助式”服務,在5個社區物管中心設置戶政服務自助終端機,申請人通過終端機完成表格及資訊自動生成、申報材料掃描自動上傳、辦證申請提交和證明列印,免去手工填寫環節,縮短辦證時間,簡化辦證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不僅如此,派出所還推行“一站式”服務,印製辦理戶口和居民身份證的“明白卡”“流程圖”等,讓群眾一目了然,又方便查看。

“下一步我們將會在每一個社區裡都放置一台戶政服務自助終端機,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需求。” 李林峻說。截至目前,自助終端機累計提供便捷查詢231次,快捷辦理落戶11次,受理身份證掛失6次。

民警在客運站為旅客核查資訊。供圖

在客運站設 “便民服務視窗”

打造群眾身邊的派出所

今年3月1日起,雲南在全省16個州市178個客運站推行公路客運實名制管理工作,在雲南省內乘坐旅遊汽車的旅客在購買車票時,都需要持有效身份證件才能購買車票。

王家橋派出所豐富服務舉措,在轄區內的西北部客運站警務室設立“便民服務視窗”,每天為過往乘客提供服務。“便民服務視窗”由民警和警務輔助人員值守,及時受理群眾報警求助,延伸警務工作觸角。每天7時至19時,民警對未攜帶、未辦理或身份證遺失的乘客核查個人資訊。還設立了物品、身份證等掛失招領點,通過站內廣播、電話和郵寄等方式,將遺失的證件和物品送還群眾。警務室門口還設有愛心專座,張貼二維碼電子地圖和公車主要線路及網站指引,方便旅客便捷出行。

“警官,我沒帶著身份證買不到票,麻煩你們幫幫我,我孩子在老家生病了,我得回去。”每每遇到有群眾沒有攜帶身份證、身份證丟失等無法購票的情況,“便民服務視窗”就起到大作用。

截至目前,王家橋派出所西北部客運站“便民服務視窗”對未攜帶、未辦理或身份證遺失旅客核查個人資訊,免費為萬餘名無證購票群眾列印身份證明。

過去,提起客運站,總會被人們貼上環境髒、治安差、小偷多等標籤。客運站人流量大、魚龍混雜,一直是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群眾最容易受到“盜搶騙”違法行為傷害的地方。

“哪裡治安情況突出,就重點整治哪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家橋派出所創新思維,豐富服務舉措,以西北部客運站及周邊區域為中心開展集中整治行動,嚴打“盜搶騙”違法犯罪,整治“黃牛”“黑車”等治安頑症。

王家橋派出所督促指導客運管理部門落實“三不進站、六不出站”安全制度,對進出站人員、車輛及物品加強安全檢查。同時,加強售票管理,維護購票秩序。“平常都至少有2個民警、3個協警在客運站維護秩序,針對節假日等客流高峰期,派出所還會組織客運站警力協助客運部門,加大購票、安檢和檢票環節的客流引導,防止因人員擁堵引發安全事故。” 李林峻說。

西北部客運站旁邊,有一條名為“三八街”的老街,每到趕集的日子,這裡就成為整個轄區內人流量最大、最熱鬧的地方,同時也是被犯罪分子盯上的一塊“肥肉”。婦女耳朵上的金耳環、脖子上的金項鍊常常被搶,群眾的手機、錢包也經常被偷,一到趕集日,民警就忙得不可開交。

“提高轄區內居民的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讓群眾學會並且能夠保護自己,犯罪分子就無可趁之機。”李林峻說,為此,王家橋派出所就在集市的路口、十字路口、人員比較多的地方播放提示,提醒群眾保護好隨身物品,久而久之,自我防範意識就在群眾心裡生根發芽了。從今年3月份開始,“三八街”的發案率與去年相比同比下降了80%,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基本實現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目標。

在務工人員聚集區設 “流動視窗”

辦證視窗前移到工地和城中村

“他們來了總能為我們答疑解惑。”

“我是新來的工人,上個月他們主動到工地上幫我辦理了居住證。”

“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到工地上採集資訊、檢查安全。”

群眾口中的“他們”就是王家橋派出所的民警。以兩輛警務車為載體,再配上一台電腦、一台印表機,一個簡單的“流動視窗”就誕生了。

“視窗設置簡單,但這個流動視窗承擔的工作卻不簡單。”李林峻介紹,警務車上的“流動視窗”是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而打造的“便民服務直通車”,由派出所民警隨車定期走進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工地、村社,開展法律宣傳、證照辦理、糾紛調解、資訊採集等工作。

王家橋派出所轄區城中村出租房較多,有3個社區居委會,20個村民小組,出租房3000多戶,常住人口14027人,暫住人口多達33000餘人。

“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文化水準不高,大多也不知道在外地居住生活需要辦理哪些手續,繼而也就不到派出所辦理,一旦發生糾紛就很難得到保護。”李林峻說,外來務工人員不主動辦理,怎麼辦?王家橋派出所轉變工作思路,由民警主動走進工地、走進城中村,將辦證視窗前移到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域,提供上門服務,講解居住證、異地身份證辦理等知識,現場辦理。

目前,這個簡單的“流動視窗”已經現場辦理證件近1000份,接受諮詢1123人次,實現“一站式服務”,提高了辦證效率。

隨著經濟發展,王家橋派出所轄區內在建專案逐漸增多,而工地一直都是治安管理難點,為何會成為難點,要先知道結症出在哪裡才能對症下藥。李林峻多次帶領民警出入轄區工地發現,務工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維權能力差、工地管理有漏洞等都是導致工地難管理的原因。雖然問題找到了,但普法可不容易,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可不是僅憑民警們一腔熱血的普法宣講就能達到的。

面對這一現狀,王家橋派出所依託“便民服務直通車”,組織法律援助服務隊,開展法律援助進工地、進社區活動,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法律諮詢和援助,民警還製作法律知識卡片和防盜防騙宣傳小冊子,並發放給外來務工人員,指導他們學習以增強法律意識。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法律援助和法律知識宣傳可不是在每個工地開展一次就結束的。為了隨時掌握轄區工地情況,王家橋派出所要求民警至少每過3個月就要進一次工地,對工地的安全、消防進行檢查。此外,還要與工程方負責人建立聯繫制度,只要工人們有需求,民警就會馬上出現在工地上。

“初步統計,我們已經為11個工地的2300餘名務工人員開展法律宣傳教育和法制講座21次,發放法律知識卡片和防盜防詐騙宣傳小冊子3000餘份,依法妥善處置13起討薪事件和因傷醫療糾紛事件。”李林峻說,下一步,派出所還會不斷完善法律宣傳視窗,盡力提高務工人員的法律意識。

“以前在工地上只有出事了才會見到員警的身影,但現在他們主動進工地幫我們辦理居住證,定期對工地安全進行檢查,給我們外來務工人員帶來安全感。”外來務工人員王福禮說。李林峻也坦言:過去發生糾紛才出警導致的是工作被動,處理糾紛效果也較差。但現在不同了,派出所在務工人員聚集區設立“流動視窗”,群眾有問題就能及時得到諮詢和幫助。

不是等著案發了才出動解決,而是知道情況後就提前介入,爭取掐滅矛盾的火苗。近日,王家橋派出所轄區內一個工地的承包商與施工方產生矛盾,民警得知後早早就介入,瞭解糾紛原委。隨後,民警把雙方叫到派出所調解室,在耐心聽取了雙方的意見後,給施工人員解讀了勞務合同的規定和相關法律知識,雙方最終達成協議,滿意離去。

“有新的工程開工,民警就會主動到工地裡,找到工程承包商和負責人,主動瞭解每個工人的情況,採集工人資訊。大大小小的工程我也承包了無數,但王家橋派出所的民警真的認真負責。”某工程負責人王先生說,看到民警為工地和工人們做的事,工人們也想為轄區治安防範貢獻一份力量。

法律宣傳工作不只是針對務工人員,民警也會把自製的法律知識卡片和防盜防騙宣傳小冊子向群眾發放,深入社區、家庭開展法律知識宣講,為群眾答疑解惑,幫助群眾排解矛盾。“以前只能在派出所裡見員警,現在在家門口就見;以前好幾天才能看見員警到社區來,現在幾乎每天都能看見,心裡踏實多了。”這是王家橋派出所轄區內群眾的最直觀感受。

於“改變”著眼、從“視窗”入手、以“服務”暖心,王家橋派出所的“3個視窗”正是對“警民一家親”的最好詮釋。

每隔3個月,民警都會主動到轄區大大小小的工地裡,為工人們辦理證照、採集資訊、講解法律、調解糾紛。

“辦證就在家門口,真的很方便,很高興自己能住在王家橋派出所轄區。”住在綠地雲都會社區的顧芸莉女士說。

“現在客運站不亂了,買票、乘車有秩序,回家、出行也安全多了。”西北部汽車客運站乘客馬運良說。

“在以前的工地上,只有出事了才會見到員警的身影,但在這裡,他們主動進工地幫我們辦理居住證,定期對工地安全進行檢查,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外來務工人員王福禮說。

派出所工作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開展,這些變化成為轄區群眾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警民關係和諧,群眾心裡也是滿滿的幸福感、安全感。這些變化都要從王家橋派出所開設新建社區服務視窗、客運站便民視窗、務工人員聚集區流動視窗“3個視窗”說起,服務效能提高了,派出所工作也得到了轄區群眾的認可。

在新建社區設 “服務視窗”

戶籍業務家門口就能辦

“民警們又到社區來了嗎?”“正好有個問題想要諮詢,我這就去物管中心。”每每到這個時候,王家橋派出所轄區的社區居民都很開心。王家橋派出所前移服務,在新建社區物管中心開設“服務視窗”,週一至週四,社區民警和戶政工作人員會選一天時間到“服務視窗”坐班,為住戶提供預約辦證、送證上門等服務,真正做到將派出所搬到群眾家門口。

便民從視窗服務抓起,如今走進派出所戶籍視窗,第一感受是窗明几淨、整齊劃一。但由於場地、人員等限制,每到工作日戶籍視窗都會有很多群眾在排隊等候辦理業務。有些群眾大清早就在視窗前排著隊,可幾個小時過去了終於輪到他時,卻發現因材料沒有準備齊全沒辦法辦理,白白等了一早上。還有不少群眾,通常排隊幾個小時只是為了來諮詢一個問題。

每每遇到這樣的事,王家橋派出所民警的心裡就很不是滋味,總覺得是自己工作沒有做到位,才讓群眾受到辦事難、辦事慢的困擾。於是,如何解決戶籍問題辦理需求大而視窗民警有限這個問題,成了王家橋派出所的一件大事。

對此,王家橋派出所前移服務,在新建社區開設“服務視窗”,推行“戶政業務進社區”。目前,已在聯想科技園、綠地雲都會等11個新建社區物管中心開設“服務視窗”,為社區住戶提供預約辦證、送證上門等服務,實現便民“接地氣”和服務“零距離”。現在,“服務視窗”還在不斷增加,按照“成熟一個開設一個”的思路,一個新社區建成,王家橋派出所就對應開設一個“服務視窗”,真正實現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事。

“讓老百姓少跑路,讓資訊多跑路。”這句話在王家橋派出所不是一句口號式的標語,而是在為民服務道路上的真實寫照。通過資訊化建設,王家橋派出所推行“自助式”服務,在5個社區物管中心設置戶政服務自助終端機,申請人通過終端機完成表格及資訊自動生成、申報材料掃描自動上傳、辦證申請提交和證明列印,免去手工填寫環節,縮短辦證時間,簡化辦證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不僅如此,派出所還推行“一站式”服務,印製辦理戶口和居民身份證的“明白卡”“流程圖”等,讓群眾一目了然,又方便查看。

“下一步我們將會在每一個社區裡都放置一台戶政服務自助終端機,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需求。” 李林峻說。截至目前,自助終端機累計提供便捷查詢231次,快捷辦理落戶11次,受理身份證掛失6次。

民警在客運站為旅客核查資訊。供圖

在客運站設 “便民服務視窗”

打造群眾身邊的派出所

今年3月1日起,雲南在全省16個州市178個客運站推行公路客運實名制管理工作,在雲南省內乘坐旅遊汽車的旅客在購買車票時,都需要持有效身份證件才能購買車票。

王家橋派出所豐富服務舉措,在轄區內的西北部客運站警務室設立“便民服務視窗”,每天為過往乘客提供服務。“便民服務視窗”由民警和警務輔助人員值守,及時受理群眾報警求助,延伸警務工作觸角。每天7時至19時,民警對未攜帶、未辦理或身份證遺失的乘客核查個人資訊。還設立了物品、身份證等掛失招領點,通過站內廣播、電話和郵寄等方式,將遺失的證件和物品送還群眾。警務室門口還設有愛心專座,張貼二維碼電子地圖和公車主要線路及網站指引,方便旅客便捷出行。

“警官,我沒帶著身份證買不到票,麻煩你們幫幫我,我孩子在老家生病了,我得回去。”每每遇到有群眾沒有攜帶身份證、身份證丟失等無法購票的情況,“便民服務視窗”就起到大作用。

截至目前,王家橋派出所西北部客運站“便民服務視窗”對未攜帶、未辦理或身份證遺失旅客核查個人資訊,免費為萬餘名無證購票群眾列印身份證明。

過去,提起客運站,總會被人們貼上環境髒、治安差、小偷多等標籤。客運站人流量大、魚龍混雜,一直是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群眾最容易受到“盜搶騙”違法行為傷害的地方。

“哪裡治安情況突出,就重點整治哪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家橋派出所創新思維,豐富服務舉措,以西北部客運站及周邊區域為中心開展集中整治行動,嚴打“盜搶騙”違法犯罪,整治“黃牛”“黑車”等治安頑症。

王家橋派出所督促指導客運管理部門落實“三不進站、六不出站”安全制度,對進出站人員、車輛及物品加強安全檢查。同時,加強售票管理,維護購票秩序。“平常都至少有2個民警、3個協警在客運站維護秩序,針對節假日等客流高峰期,派出所還會組織客運站警力協助客運部門,加大購票、安檢和檢票環節的客流引導,防止因人員擁堵引發安全事故。” 李林峻說。

西北部客運站旁邊,有一條名為“三八街”的老街,每到趕集的日子,這裡就成為整個轄區內人流量最大、最熱鬧的地方,同時也是被犯罪分子盯上的一塊“肥肉”。婦女耳朵上的金耳環、脖子上的金項鍊常常被搶,群眾的手機、錢包也經常被偷,一到趕集日,民警就忙得不可開交。

“提高轄區內居民的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讓群眾學會並且能夠保護自己,犯罪分子就無可趁之機。”李林峻說,為此,王家橋派出所就在集市的路口、十字路口、人員比較多的地方播放提示,提醒群眾保護好隨身物品,久而久之,自我防範意識就在群眾心裡生根發芽了。從今年3月份開始,“三八街”的發案率與去年相比同比下降了80%,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基本實現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目標。

在務工人員聚集區設 “流動視窗”

辦證視窗前移到工地和城中村

“他們來了總能為我們答疑解惑。”

“我是新來的工人,上個月他們主動到工地上幫我辦理了居住證。”

“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到工地上採集資訊、檢查安全。”

群眾口中的“他們”就是王家橋派出所的民警。以兩輛警務車為載體,再配上一台電腦、一台印表機,一個簡單的“流動視窗”就誕生了。

“視窗設置簡單,但這個流動視窗承擔的工作卻不簡單。”李林峻介紹,警務車上的“流動視窗”是針對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而打造的“便民服務直通車”,由派出所民警隨車定期走進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工地、村社,開展法律宣傳、證照辦理、糾紛調解、資訊採集等工作。

王家橋派出所轄區城中村出租房較多,有3個社區居委會,20個村民小組,出租房3000多戶,常住人口14027人,暫住人口多達33000餘人。

“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文化水準不高,大多也不知道在外地居住生活需要辦理哪些手續,繼而也就不到派出所辦理,一旦發生糾紛就很難得到保護。”李林峻說,外來務工人員不主動辦理,怎麼辦?王家橋派出所轉變工作思路,由民警主動走進工地、走進城中村,將辦證視窗前移到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域,提供上門服務,講解居住證、異地身份證辦理等知識,現場辦理。

目前,這個簡單的“流動視窗”已經現場辦理證件近1000份,接受諮詢1123人次,實現“一站式服務”,提高了辦證效率。

隨著經濟發展,王家橋派出所轄區內在建專案逐漸增多,而工地一直都是治安管理難點,為何會成為難點,要先知道結症出在哪裡才能對症下藥。李林峻多次帶領民警出入轄區工地發現,務工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維權能力差、工地管理有漏洞等都是導致工地難管理的原因。雖然問題找到了,但普法可不容易,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可不是僅憑民警們一腔熱血的普法宣講就能達到的。

面對這一現狀,王家橋派出所依託“便民服務直通車”,組織法律援助服務隊,開展法律援助進工地、進社區活動,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法律諮詢和援助,民警還製作法律知識卡片和防盜防騙宣傳小冊子,並發放給外來務工人員,指導他們學習以增強法律意識。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法律援助和法律知識宣傳可不是在每個工地開展一次就結束的。為了隨時掌握轄區工地情況,王家橋派出所要求民警至少每過3個月就要進一次工地,對工地的安全、消防進行檢查。此外,還要與工程方負責人建立聯繫制度,只要工人們有需求,民警就會馬上出現在工地上。

“初步統計,我們已經為11個工地的2300餘名務工人員開展法律宣傳教育和法制講座21次,發放法律知識卡片和防盜防詐騙宣傳小冊子3000餘份,依法妥善處置13起討薪事件和因傷醫療糾紛事件。”李林峻說,下一步,派出所還會不斷完善法律宣傳視窗,盡力提高務工人員的法律意識。

“以前在工地上只有出事了才會見到員警的身影,但現在他們主動進工地幫我們辦理居住證,定期對工地安全進行檢查,給我們外來務工人員帶來安全感。”外來務工人員王福禮說。李林峻也坦言:過去發生糾紛才出警導致的是工作被動,處理糾紛效果也較差。但現在不同了,派出所在務工人員聚集區設立“流動視窗”,群眾有問題就能及時得到諮詢和幫助。

不是等著案發了才出動解決,而是知道情況後就提前介入,爭取掐滅矛盾的火苗。近日,王家橋派出所轄區內一個工地的承包商與施工方產生矛盾,民警得知後早早就介入,瞭解糾紛原委。隨後,民警把雙方叫到派出所調解室,在耐心聽取了雙方的意見後,給施工人員解讀了勞務合同的規定和相關法律知識,雙方最終達成協議,滿意離去。

“有新的工程開工,民警就會主動到工地裡,找到工程承包商和負責人,主動瞭解每個工人的情況,採集工人資訊。大大小小的工程我也承包了無數,但王家橋派出所的民警真的認真負責。”某工程負責人王先生說,看到民警為工地和工人們做的事,工人們也想為轄區治安防範貢獻一份力量。

法律宣傳工作不只是針對務工人員,民警也會把自製的法律知識卡片和防盜防騙宣傳小冊子向群眾發放,深入社區、家庭開展法律知識宣講,為群眾答疑解惑,幫助群眾排解矛盾。“以前只能在派出所裡見員警,現在在家門口就見;以前好幾天才能看見員警到社區來,現在幾乎每天都能看見,心裡踏實多了。”這是王家橋派出所轄區內群眾的最直觀感受。

於“改變”著眼、從“視窗”入手、以“服務”暖心,王家橋派出所的“3個視窗”正是對“警民一家親”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