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魏蜀吳三國,曹操最強大,為何曹操不敢稱帝,他到底在怕什麼!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和詩人,和劉備,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為後來晉朝的建立打下基礎,被後世人冠以梟雄的稱號。曹操一生功績無數,

史書上給他一句極高的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不管是梟雄也好,能臣也罷,曹操一生的成就是他最好的評價。

在三國後期,劉備和孫權相繼稱帝,為何曹操沒有稱帝了!在曹操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遭到劉備,孫權,還有許多諸侯王的不滿,

如果曹操廢掉漢獻帝自立為王,肯定會遭到天下人的公憤,雖然自己已經控制住了北方,如果稱帝,自己也沒有很大的把握控制住局勢。

其次,在封建社會的輿論可以殺人於無形,儒家文化的忠、孝、仁、義等理念依然是當時最高的價值取向,

如果曹操敢稱帝,在世人看來,就是做不忠不義之事,曹操也不敢輕易得罪那些士大夫們,但是曹操只看重實權,用人不問出路,虛名要不要都無所謂。

但是曹操用人不問出路的方法,得罪了很多士族階層的利益,“士族”在那時候可以算得上很厲害,

士族制度是一種按門第為標準的選官制度,在當時極為流行,但是曹操的用人制度,站在了士族的對面,就連荀彧也反對曹操稱帝,可見這股士族力量多厲害,加上前有袁術的前車之鑒,曹操也不敢貿然稱帝。

還有就是曹操想維護自己忠臣的形象,

在曹操被封為魏王以後,專門寫了一封家書獻給漢獻帝,說自己根本沒有取代你的意思,來表達自己忠於漢室。在加上南方有劉備和孫權擁兵自重,如果稱帝,就會給他們留下藉口,使他成為眾矢之的,使自己的“狹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蕩然無存。所以,曹操不稱帝是很明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