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尋蹤”系列報導二——前宮:一個王朝的“中華濃縮版”(上篇)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尋蹤”系列報導之二

攝影:孫樹峰

我常常在想,承德人或許是忽視了這裡的。

初夏的清晨,人們從城關門接踵而至,樹上的鳥撲啦啦飛向山裡去,舞步跳將起來,樂曲從不同的小喇叭裡往外蹦,園子轉眼間就變得熱鬧了。

而抬眼望去,那一片紅牆灰瓦的宮殿區,仍是寂靜的,300 多年的古槐把喧囂擋在了外面,只留給人一地陰涼,一池寧靜。

我曾在不同的時刻來到這裡,似乎只有在這裡可以瞥見“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區別。

語帶驕傲的導遊們講解著一個王朝的前塵舊事,那一雙雙眼睛驚異又崇敬,盯住了金絲楠木殿,盯住了曾接見外族使節的煙波致爽閣,也盯著老佛爺的西暖閣,不停地看,不住地讚歎。

哦,那一刻,我想我是驕傲的。

可是,我似乎又忽略了什麼。

好幾次,我跟隨著外地的旅行團,用旅者的目光,重新打量這座園林。我竟然有些懊惱了,似乎一直以來,捧著珍饈佳餚卻喪失了味覺。

這樣一個與一座城市、一個王朝興衰榮辱休戚與共的園子,如今給了我們一方樹下嬉戲、湖中泛舟的愜意自在。而那斑駁了痕跡的門廊殿閣,那在山野間徒留地基的康乾盛景,那一個個隨著歷史煙雲滌蕩開去的教科書裡的故事,卻又絕不僅僅只是故事裡的故事。這座熱河上的園子,與所有的承德人流淌著同樣一腔熱血,300 年來,它一直等在這裡,想講給我們聽。

攝影:孫樹峰

一個王朝的“中華濃縮版”

300 年前,清王朝的龍靴濺起熱河的塵土。

1702 年12 月21 日,康熙複頒諭旨:“我朝定鼎開元,萬象起運……今習武木蘭已曆二十載,柔遠撫民,然尚無從容駐蹕之所。今從臣工之請,宜於熱河肇基行宮,俾得北疆之安綏……著工部,內務府參酌南北名園,

供奉畫稿,構設燙樣,以呈御覽。”由此,一項規模宏大的國家工程——肇建避暑山莊,於1703 年鳴金破土。

成千上萬的工匠,不分寒暑晝夜,開始雕琢一個王朝“不崇華飾,妙計自然”的“中華濃縮版”。

讓我們再把時間的手往後撥動幾十年。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壽。這一天,避暑山莊麗正門前黃旗浩蕩,綿延禦道數裡。躬逢盛事,與有榮焉。一個千人旅行團歷時13 個月,

橫穿半個中國,為乾隆帝賀壽而來。

六世班禪,乘坐著金頂黃轎進入麗正門,徑直進入宮內才落轎。

朝見儀式後,乾隆皇帝和班禪攜手離開澹泊敬誠殿,來到四知書屋,按最高禮節禮遇賞賜了茶點和物品。然後乾隆皇帝破例讓班禪進入後宮,瞻仰了皇帝寢宮——煙波致爽殿的佛堂。之後乾隆皇帝送班禪出後宮,讓他坐上自己的黃蓋肩輿遊覽避暑山莊。

班禪在承德居住了一個多月,乾隆皇帝為他在避暑山莊萬樹園舉行了4次大型野宴,夜晚燃放煙火,在清音閣大戲樓連續演戲10 天。

按照如今的說法,這是把班禪當作自家人了。那套俗理兒都免了,來來來,咱們進屋說話。這是我家的客廳,喏,來書房坐一坐,喝杯茶。我休息的地方要不要再添一幅唐卡啊?走,我領你轉轉我家的後花園,聽聽我家的戲班子好不好……

六世班禪徒步中國一年多,見了這座融皇家雍容與樸素野趣於一身、取山水自然塞北江南風光於一園的避暑山莊,想必也會為她折服、為中華文明讚歎驕傲吧!

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在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景色中,宮殿區無疑是“首”與“魂”。

攝影:孫樹峰

青磚灰瓦閑觀自在

宮殿區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 萬平方米,由“正宮區”、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組成。如今的避暑山莊博物館所在地,就是“正宮區”之所在了。

據避暑山莊博物館副館長韓利介紹,清帝北巡駐蹕避暑山莊期間的宮禁建築群,歷史檔案中稱之為“前宮”,現代稱作“正宮”並不十分確切。想是與那一池山水相比,這一地青磚灰瓦的莊嚴與肅穆,便在後人心裡有了“正”的意味。在本文裡,我們遵循歷史檔案的說法,稱之為前宮。

前宮地處避暑山莊西南部,地勢高敞,坐北朝南,有“殿宇219 間”。以避暑山莊首門麗正門為前宮門,岫雲門是其後門,中軸構設主殿,兩廂輔助對稱,按照“天子九重”的傳統設計佈局。

九進院落分“前朝”和“後寢”兩部分,前朝中軸線上建築依次是麗正門、宮門、避暑山莊門、澹泊敬誠殿、依清曠殿、萬歲照房,形成五進格局。後寢中軸線上建築依次為寢宮門殿、煙波致爽殿、雲山勝地樓、岫雲門,與萬歲照房後面的通道形成四進格局。前朝與後寢,兩廂皆以朝房、廡房、圍房封閉。後寢煙波致爽殿天井東、西兩側的半封閉圍廊上開四個角門,分別溝通東所、西所。

走在這裡,我會時常被一個王朝的胸襟與氣魄折服。避暑山莊不同于北京諸多皇家園林的華麗富貴、器宇軒昂,完全因勢就景,依山就水,道法自然,殿宇和圍牆多採用青磚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莊重,簡樸適度,與北京故宮的黃瓦紅牆、描金彩繪、堂皇耀目有著鮮明的對比。整座建築樸素自然,野趣十足又不失莊重大氣,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既有皇家園林的氣派,建築與天然景觀和諧地融為一體,又達到了回歸自然的境界。

喜泉林抱素之懷

在前宮整組建築物中,以澹泊敬誠殿、煙波致爽殿和雲山勝地樓三座建築體量最為高大,其餘建築皆小巧別致。院落天井裡,高松繁茂,階前遍植鮮花,殿堂間距緊湊,回廊聯綴,高低有致,疏密適當,于莊重肅穆中透出樸素淡雅,于嚴謹莊嚴中見溫馨寧靜。

據避暑山莊博物館副館長韓利介紹,澹泊敬誠殿初建於康熙五十年,為“皇朝正殿”,諸如萬壽聖節朝賀等重要儀式慶典,北巡期間的重大典儀活動多在此舉行。

抬眼望去,面開七間,進深五間,布瓦卷棚歇山頂,兩山牆紅灰飾面,四周出廊,中三間前、後貫通,以槅扇封閉,棱格內嵌玻璃,簷部鑲透光楣窗。乾隆十九年,大木架及內外裝修皆更換楠木,殿內天花以735 塊楠木板裝修,精雕萬字、蝙蝠、如意卷草圖案,地面以大理石料鋪墁,富麗堂皇,典雅莊重,俗稱“金絲楠木殿”。

轉過身來往殿后走,依清曠殿在澹泊敬誠之後,門前有禦路通澹泊敬誠殿后槅扇門,兩側有全廊連接澹泊敬誠殿東、西簷廊。後門內簷面南有聖祖禦題“依清曠”楠木匾,乾隆十九年,加題“四知書屋”新匾,木質黑漆素面鎏金銅字,懸掛前簷門額。以《周易》 豫卦六二爻“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而題名。

依清曠殿是舉行朝會大典前後清帝休息、更衣處所,也是日常理政、召見近臣、處理要務的“小朝”便殿,作用猶同雍正以後北京紫禁城中的養心殿。

按清代規制,在此獲蒙召見,或是參與樞垣機密之近臣,或為皇帝禮遇者,被視為最高禮遇。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蒙古汗渥巴錫來歸、西藏政教領袖六世班禪額爾德尼覲見,皆在此殿賜座敘話。

再順著中軸線往前走,萬歲照房是前朝最後一進建築,這裡原是太監、宮女的備差房,亦是臨時存放雜物用房。乾隆十九年,萬歲照房中間三間改為佛堂,題寫絹匾“寶筏喻”。據《欽定熱河志》 記錄:“萬壑松風之西,高樓北向,憑窗遠眺,林巒煙水,一望無極,氣象萬千,洵登臨大觀也。”

造園之初,康熙皇帝為使宮殿區與湖、山氣氛和諧,精心構設,前宮與避暑山莊湖泊區、山巒區接壤,一派湖山勝境、園林氣息。與湖區緊鄰的最後一道門題名為“岫雲”,取義晉陶淵明《歸去來辭》 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既是對避暑山莊實景之凝煉,亦為寄託康熙帝“喜泉林抱素之懷”之美意。

……

在某個清晨或者傍晚,從麗正門進入,順著中軸線慢慢走,安靜地欣賞。

花園小路條條分岔,鐵蹄碾過青草,稻田淹沒在水下,馳騁過的山峰從東北扔了過來,一進進的院落,由中華山川、河流和國土組成……一個王朝金戈鐵馬建立的起初,與繼承者的榮耀與智慧,包羅了過去與未來,站在這一片建築中間,時間空間漸漸模糊,那初升的紅日,沒于山邊的晚霞,這一片生機勃勃而又飽經滄桑與憂患的,恍如時間的旅者,穿起過去、現在與必將到來的未來。這一切的一切,使站在這裡的我,宛若新生的孩童,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承德晚報記者:劉春雨 通訊員:李暉 編輯:建安

乾隆皇帝為他在避暑山莊萬樹園舉行了4次大型野宴,夜晚燃放煙火,在清音閣大戲樓連續演戲10 天。

按照如今的說法,這是把班禪當作自家人了。那套俗理兒都免了,來來來,咱們進屋說話。這是我家的客廳,喏,來書房坐一坐,喝杯茶。我休息的地方要不要再添一幅唐卡啊?走,我領你轉轉我家的後花園,聽聽我家的戲班子好不好……

六世班禪徒步中國一年多,見了這座融皇家雍容與樸素野趣於一身、取山水自然塞北江南風光於一園的避暑山莊,想必也會為她折服、為中華文明讚歎驕傲吧!

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在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景色中,宮殿區無疑是“首”與“魂”。

攝影:孫樹峰

青磚灰瓦閑觀自在

宮殿區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 萬平方米,由“正宮區”、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組成。如今的避暑山莊博物館所在地,就是“正宮區”之所在了。

據避暑山莊博物館副館長韓利介紹,清帝北巡駐蹕避暑山莊期間的宮禁建築群,歷史檔案中稱之為“前宮”,現代稱作“正宮”並不十分確切。想是與那一池山水相比,這一地青磚灰瓦的莊嚴與肅穆,便在後人心裡有了“正”的意味。在本文裡,我們遵循歷史檔案的說法,稱之為前宮。

前宮地處避暑山莊西南部,地勢高敞,坐北朝南,有“殿宇219 間”。以避暑山莊首門麗正門為前宮門,岫雲門是其後門,中軸構設主殿,兩廂輔助對稱,按照“天子九重”的傳統設計佈局。

九進院落分“前朝”和“後寢”兩部分,前朝中軸線上建築依次是麗正門、宮門、避暑山莊門、澹泊敬誠殿、依清曠殿、萬歲照房,形成五進格局。後寢中軸線上建築依次為寢宮門殿、煙波致爽殿、雲山勝地樓、岫雲門,與萬歲照房後面的通道形成四進格局。前朝與後寢,兩廂皆以朝房、廡房、圍房封閉。後寢煙波致爽殿天井東、西兩側的半封閉圍廊上開四個角門,分別溝通東所、西所。

走在這裡,我會時常被一個王朝的胸襟與氣魄折服。避暑山莊不同于北京諸多皇家園林的華麗富貴、器宇軒昂,完全因勢就景,依山就水,道法自然,殿宇和圍牆多採用青磚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莊重,簡樸適度,與北京故宮的黃瓦紅牆、描金彩繪、堂皇耀目有著鮮明的對比。整座建築樸素自然,野趣十足又不失莊重大氣,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既有皇家園林的氣派,建築與天然景觀和諧地融為一體,又達到了回歸自然的境界。

喜泉林抱素之懷

在前宮整組建築物中,以澹泊敬誠殿、煙波致爽殿和雲山勝地樓三座建築體量最為高大,其餘建築皆小巧別致。院落天井裡,高松繁茂,階前遍植鮮花,殿堂間距緊湊,回廊聯綴,高低有致,疏密適當,于莊重肅穆中透出樸素淡雅,于嚴謹莊嚴中見溫馨寧靜。

據避暑山莊博物館副館長韓利介紹,澹泊敬誠殿初建於康熙五十年,為“皇朝正殿”,諸如萬壽聖節朝賀等重要儀式慶典,北巡期間的重大典儀活動多在此舉行。

抬眼望去,面開七間,進深五間,布瓦卷棚歇山頂,兩山牆紅灰飾面,四周出廊,中三間前、後貫通,以槅扇封閉,棱格內嵌玻璃,簷部鑲透光楣窗。乾隆十九年,大木架及內外裝修皆更換楠木,殿內天花以735 塊楠木板裝修,精雕萬字、蝙蝠、如意卷草圖案,地面以大理石料鋪墁,富麗堂皇,典雅莊重,俗稱“金絲楠木殿”。

轉過身來往殿后走,依清曠殿在澹泊敬誠之後,門前有禦路通澹泊敬誠殿后槅扇門,兩側有全廊連接澹泊敬誠殿東、西簷廊。後門內簷面南有聖祖禦題“依清曠”楠木匾,乾隆十九年,加題“四知書屋”新匾,木質黑漆素面鎏金銅字,懸掛前簷門額。以《周易》 豫卦六二爻“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而題名。

依清曠殿是舉行朝會大典前後清帝休息、更衣處所,也是日常理政、召見近臣、處理要務的“小朝”便殿,作用猶同雍正以後北京紫禁城中的養心殿。

按清代規制,在此獲蒙召見,或是參與樞垣機密之近臣,或為皇帝禮遇者,被視為最高禮遇。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蒙古汗渥巴錫來歸、西藏政教領袖六世班禪額爾德尼覲見,皆在此殿賜座敘話。

再順著中軸線往前走,萬歲照房是前朝最後一進建築,這裡原是太監、宮女的備差房,亦是臨時存放雜物用房。乾隆十九年,萬歲照房中間三間改為佛堂,題寫絹匾“寶筏喻”。據《欽定熱河志》 記錄:“萬壑松風之西,高樓北向,憑窗遠眺,林巒煙水,一望無極,氣象萬千,洵登臨大觀也。”

造園之初,康熙皇帝為使宮殿區與湖、山氣氛和諧,精心構設,前宮與避暑山莊湖泊區、山巒區接壤,一派湖山勝境、園林氣息。與湖區緊鄰的最後一道門題名為“岫雲”,取義晉陶淵明《歸去來辭》 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既是對避暑山莊實景之凝煉,亦為寄託康熙帝“喜泉林抱素之懷”之美意。

……

在某個清晨或者傍晚,從麗正門進入,順著中軸線慢慢走,安靜地欣賞。

花園小路條條分岔,鐵蹄碾過青草,稻田淹沒在水下,馳騁過的山峰從東北扔了過來,一進進的院落,由中華山川、河流和國土組成……一個王朝金戈鐵馬建立的起初,與繼承者的榮耀與智慧,包羅了過去與未來,站在這一片建築中間,時間空間漸漸模糊,那初升的紅日,沒于山邊的晚霞,這一片生機勃勃而又飽經滄桑與憂患的,恍如時間的旅者,穿起過去、現在與必將到來的未來。這一切的一切,使站在這裡的我,宛若新生的孩童,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承德晚報記者:劉春雨 通訊員:李暉 編輯: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