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林語堂:離開了真實,即是走近於禽獸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

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代表作《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本文原標題《欺騙與說謊》。

不久以前,某布帛商店中的經理人,日前他店中正在忙著整匹的布帛,剪成碎段。

他說,只要在廣告上加宣傳,說購買碎段的布帛是比按碼計算的布帛怎樣上算,怎樣便宜,

這種哄騙的暗示一定可以使得人們樂於購買,因之可以坐收大利。

但是試問,一朝顧客發現了此種哄騙以後,還有誰願意再去光顧那商店呢?

許多人都相信欺騙,說誑,是一種有利的勾當。他們以為欺騙的手段是很值得使用,所以許多聲譽很好的商店,也往往要掩飾自己的商品的缺點,壞處,而登載各種欺人的廣告。

有些人甚至以為,在商業場中,欺騙的手段,簡直與資本一物一樣的為必需。

他們相信一方面要言行誠實,而同時想要營業上得到大成功,這是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不為利動,沒有私心,而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是言行忠實——這種美譽,其價值比從欺騙中所得來的利益大過千倍。

沒有健全的德性,不能絕對的忠實,

社會中這種人很危險。他們在平時也許是願意站在正直的一方面的,但是一到自己的利害關頭時,他們就要離開正直,就要不說正直話,不做正直事了。

他們也許不正面的說謊,欺騙;但他們往往會留著些應該說,而為一個誠實的人所必須說的話不說,但究其終極,則此種人的行為,究竟是得不償失的。

他們不明白,在他們多得到一分金錢時,他們卻是多損失了一分品格。

他們的錢袋中固然是有增益了。但他們的人格卻是有所減少了!

而且,世間不知有多少不誠實的個人或機關,會在日後覺悟到,究竟欺騙的行為是不可靠的,是要失敗的!所以即從利害一點上打算,誠實也是一種好的政策呀!

天下沒有一種廣告,是可以比忠實不欺,

言行可靠的這種美譽,這種活廣告,更能取得他人的相信。

在一個言行誠實,而自覺有正義公理國之後盾,與一個欺騙說謊,而自知其為欺騙,說謊的人,中間其所能發出的力量的大小,真不知要相差多少呀!

一個言行誠實的人,因為自覺有正義公理為之後盾,所以能夠無愧作,無畏縮地面對世界。他有“自反而不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而一個言行不誠實的人,即會在內心聽到這種聲音:“我是一個說謊者;我不是一個人,我是一個卑污者,一個戴假面具者。”

說謊是人人中的敗類,是墮落的人!

一個人一離開了真實,他即是失其為人的風格,即是走近於禽獸。

許多青年,為了取得一些小名利起見,會拋擲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名譽,像在跑馬場中賭擲一樣地無吝色,這豈不是一種可悲的現象嗎?

一個人有著大宗的財產,然而他卻到處為千夫所指戟,為萬人笑為出賣人格,出賣尊榮,出賣名譽,出賣一切有人格的人,所認為價值的東西,——財產對他,有何用處呢?

糟蹋自己的人格和名譽是值得的嗎?百合花的潔白,著了污漬;玫瑰花失卻了芬芳同美麗,還何貴于為百合,玫瑰!

一個人腐化了他內在的最高貴的東西,一個人失卻了為人的資格,他又何貴于為人?

一個不誠實的人,會常常受內心的指斥,譴責,名、利。沒有力量,可以鎮壓住這種指斥與譴責。

即會在內心聽到這種聲音:“我是一個說謊者;我不是一個人,我是一個卑污者,一個戴假面具者。”

說謊是人人中的敗類,是墮落的人!

一個人一離開了真實,他即是失其為人的風格,即是走近於禽獸。

許多青年,為了取得一些小名利起見,會拋擲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名譽,像在跑馬場中賭擲一樣地無吝色,這豈不是一種可悲的現象嗎?

一個人有著大宗的財產,然而他卻到處為千夫所指戟,為萬人笑為出賣人格,出賣尊榮,出賣名譽,出賣一切有人格的人,所認為價值的東西,——財產對他,有何用處呢?

糟蹋自己的人格和名譽是值得的嗎?百合花的潔白,著了污漬;玫瑰花失卻了芬芳同美麗,還何貴于為百合,玫瑰!

一個人腐化了他內在的最高貴的東西,一個人失卻了為人的資格,他又何貴于為人?

一個不誠實的人,會常常受內心的指斥,譴責,名、利。沒有力量,可以鎮壓住這種指斥與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