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英諾天使李竹:80%項目是合投,投到100倍回報就靠兩個字!「沙丘投面人物」

談起對年輕人的建議,李竹認為,首要一點是做自己喜歡的事。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創業,更多的是想著改變自己的生活,第二次創業源於夢想,現在做天使投資也是在創業,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在圈內,李竹被稱為“竹帥”。從清華園裡走出,創業之後,他轉身All in天使投資,把投資當成再次創業。僅用了三四年的時間,“竹帥”已經迅速成長為中國第三代創投界最知名投資人代表之一。他聚攏了20位合夥人,所創立的英諾天使基金直接管理著近20億人民幣,還搭建起了輻射全國的英諾創業空間及相應的生態圈。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 李竹

十幾年的創投經歷,讓李竹對投資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他投資的知名案例有:遊族、美團、E代駕、臻迪智慧、德生科技、檸檬微趣、禮物說、推想科技、Novumind(異構智慧)、雲萊塢等。從他的經歷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位投資大佬的成長記。

7月29日,李竹先生將作為沙丘學院特邀導師親臨沙丘學院,

與在場學員分享更多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話題。

■英諾天使李竹:80%項目是合投,投到100倍回報就靠兩個字!

初嘗技術創業 成功獲得了第一桶金

“我身上‘清華’這個標籤非常之深,我所有的財富(精神方面、物質方面),都跟清華有關係。從我的角度講,應該回饋母校,幫助更多清華大學的校友,然後把清華大學校友幫校友的傳統傳遞下去”。李竹曾這樣形容他與清華大學的密切關聯。

華清嘉園曾是五道口地鐵旁一處非常普通的居民區,然而在北京房價接連幾次翻番之後,它因為高房價而不再普通了。但對創業者來說,它的珍貴之處在于它代表著新世紀的創業精神,眾多知名互聯網公司皆誕生於此:校內網、暴風影音、飯否、美團、酷訊、美麗說、一見……

華清嘉園緊臨清華大學,離北京大學也不過千米,那是李竹夢想起航的地方。

1993年,他與4名清華大學校友一起湊了10萬元,

開啟了懵懵懂懂的創業之路,成立了一家軟體公司。他們租了位於華清嘉園對面的清華園賓館,5個合夥人湊了十萬元,一下子交了三萬六千元的房租,心疼得全身肌肉發緊。

“我們也不發工資,大家打地鋪,平時就花點吃飯的錢。我們的產品並不是簡單的組裝,而是需要程式設計技術。”李竹所說的產品,是一個多媒體資料庫,説明使用者管理圖形、表格等多媒體檔。

“產品開發出來以後,剩下的錢全部投在《電腦世界》打廣告了。廣告刊登出去不久,很快就有人訂貨,我們就開始賺錢了。” 談及第一次創業的收穫,李竹頗有些成就感。

“創業之初,大家也會發生一些爭論,比如賺了錢後要分錢還是繼續發展。並購之際,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還是合到清華同方的大平臺上。後來很多事情證明我的建議都是對的。”

他們創立的第一家公司1996年合併到了清華同方,清華同方于1997年成功上市。

“我們創業成功獲得了第一桶金,雖然開始很辛苦,但結局很美好。”

李竹在華清嘉園買了城區的第一套房子,並在那裡以個人天使的身份投資了從飯否跟到美團,如今已成為創業巨頭的王興。“晚上九、十點鐘到他們辦公室串門,王興幾個人還在加班呢。”李竹回憶道。

創業維艱 “失敗認知”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2005年,李竹第二次創業,出任視頻平臺悠視網CEO。悠視網是紅杉資本2005年進入中國以後投資的第一批項目之一,當時騰訊最大的投資方MIH對悠視網也表達出強烈的興趣,發出了投資意向書,最後敲定由紅杉領投,SIG合投,共投入1000萬美元。

“估值比當時其他視頻網站都高,當時一點收入還沒有。回過頭來看,估值高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導致我們後續融資壓力增大。”李竹回憶說。

“我們對視頻是資本密集型專案的理解不太到位。另外,對版權的重視度不夠。從戰略上對這兩點的認識不到位,導致悠視網2009年以後掉出第一梯隊。”

允許失敗,做到快速失敗,這也是李竹專職做天使投資之後較為深刻的認識。他說,跟矽谷的創業者交流,他們都會聊到各自的失敗,這些“失敗者”都很驕傲。當時怎麼失敗,為什麼失敗,獲得了這個認知,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正因為如此,投資人更願意出錢支持創業兩三次的創業者。

在李竹眼中,創業者不是你想成功就能成功的,有一定的概率,失敗還是大多數。兩次創業的經歷,也讓李竹更加理解創業者。可以說,李竹的經歷跟大多數創業者是一樣的,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有過笑容也有過淚水。

打造天使基金裡的“清華” 廣泛佈局創業生態圈

清華大學是李竹成長為天使投資人最直接也是最優渥的土壤。林森、鄧永強、賈相夷、祝曉成、劉懷宇等,這些英諾天使基金的合夥人都是李竹清華大學的校友,他們多數還都與清華校友TMT協會(清華校友互聯網與新媒體協會)密切相關。

TMT協會是清華大學推動校友創業的一個核心視窗。清華大學校友創業比例並不算高,斯坦福大學應屆畢業生是18%,清華大學連它的1/5都不到。TMT協會的骨幹人士都有一個信念:讓清華在中關村有著斯坦福大學在矽谷的地位。

可以說,英諾天使基金是從清華校友TMT協會生長起來的。“當時協助清華大學校友會搭建起一個協會,後來發現為創業者服務需要有孵化器、加速器,於是成立了厚德創新穀。孵化器運營過程中發現,沒有與投資掛鉤的創業服務都沒有意義,2012年末又開始籌備天使基金。2013年4月,英諾天使基金正式成立。”李竹介紹說。

英諾天使基金成立以來,廣泛佈局孵化加速器、創業媒體、創業教育、創業服務等創業生態圈,其中尤以英諾創新空間最為矚目。三年時間,英諾天使基金每年跨一大步,現已成為創投圈中最具影響力的生態圈之一。

英諾天使的投資風格是決策快,平均每個星期投兩家公司,一旦覺得靠譜,會馬上給出投資意向書。另外,為了更加接近創業者,英諾天使在北上廣深以及杭州、廈門等很多城市都設立了天使基金。李竹說,英諾天使的使命就是“要把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人連接起來,並且第一個給他們支票。”

李竹認為,只有專注才能專業,在一個領域看足夠的項目,不斷學習,建立坐標系,才能做好。如今,英諾天使基金瞄準的主要方向是人工智慧、泛娛樂文化創意、企業服務和消費升級這四個領域。

在人工智慧方面,英諾天使基金投資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投資專案主要有無人機、機器人、硬科技、車載直視AR顯示器、智慧硬體、指紋識別、水下機器人等。在李竹看來,從模式創新轉向技術創新,下一個時代毫無疑問是人工智慧的時代,而中國完全有可能在這一領域領跑世界。

天使投資也是創業 與創業者同行樂在其中

在投資理念上,李竹非常敬仰股神巴菲特。做自己喜歡的事,投喜歡的人,這是巴菲特的根本投資哲學,也是李竹完全認同的投資哲學。

天使投資和創業都是勇敢者的遊戲

專職做天使投資這些年,“勇敢”二字不斷深入到李竹的認識觀裡。佛學中有三個詞“善良、智慧、勇敢”。李竹對佛學有一定的心得,他直言,佛學對他最大的啟示是“勇敢”。

早在2015年底,李竹就曾說:“天使投資是反週期而行,越是寒冬越容易出現獨角獸項目。被定調為資本寒冬的2016年,在多數投資機構投資項目腰斬之際,英諾基金勇往直前,投了90多個優秀創業項目。天使投資,其實是勇敢者的遊戲。”

王興做飯否時李竹與幾個校友就投了他,後來做美團,他們都非常擔心和懷疑:你做產品經理特別牛,但是做線下的事情,要管一幫人去推廣,行不行?“王興比較勇敢,他敢去做這件事情,超出幾位天使投資人的想像。”李竹說。

“我們發現創業最成功的這批人,勇敢比智慧還重要。所有的創始人,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用勇敢的心態,帶領團隊殺出血路。真正敢於打破邊界的人,才能做行業老大。”

某種程度上說,“要做勇敢者”是李竹說給自己聽的。當年,清華校友TMT協會成立時,推薦他做首任會長,當時他還有些猶豫。“如果當時不當這個會長,我現在的經歷也就不是這樣了。我應該勇敢一點,直接當會長了,沒什麼好推辭和猶豫的”。

主動尋找合投方 打造天使合投最強音

在2016中國天使投資高峰論壇上,李竹頗有感觸地說:“我們非常積極地參與行業建設活動,英諾天使80%的項目都是跟行業內天使合投的,當英諾成功的時候,一定也有其他的天使成功了。”

合投對於矽谷天使投資人來說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他們的種種經驗也證明:合投能加強對被投領域的認知,並減少天使投資的高風險。損失一點份額,帶來的卻是更多的項目和更廣闊的世界。在擔任TMT協會會長,做個人天使期間,李竹去過幾次矽谷考察取經,對合投概念的認識更加深入與透徹。

回國後,李竹便不遺餘力地主動宣導天使合投。2013年成立的英諾天使基金,就是天使合投的產物:幾個清華校友把錢放在一起,就成了英諾基金最初的資金池。成為機構化的天使以後,也因為合夥人對合投理念的認可,英諾在行業裡一直主動積極地推動著這件事情。

王興當年做飯否,李竹和航班管家創始人王江、李黎軍一起投了天使。後來王興果斷轉型,三個人也有機會參與了美團的早期投資。在李竹看來,天使就應該是合投的。

對於天使合投,英諾基金一般都會主動尋找合投方,不同機構哪些領域比較擅長,都比較瞭解,“我們覺得如果有哪些天使能幫上忙,會主動邀請他們來參加一些合投。”

李竹認為,“天使投資要有長久的生命力,一個天使投資機構要長期持續下去,就必須遵守天使合投的理念。”從某種程度上說,天使合投的核心,是要投信得過的人。

做自己喜歡的事 投喜歡的人

大學生創業是近幾年經常被熱議的話題。指責它,極可能被說成不鼓勵年輕人創新,否定勇於拼搏的精神;肯定它,則會引導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走向歧途,因為創業多數的結局是“萬劫不復”。

專職于天使投資三年多的李竹對這一話題,卻有著較為清晰的答案:“我們做高校創業者的加速器已有兩年多,我們發現年輕的創業者做兩件事情最靠譜:一是做技術創新,這些人多數是大學剛畢業或者畢業五年以內的碩士博士。第二,滿足同齡人需求的創業專案,比如同齡人的消費升級及社交需求等。這兩類創業項目相對比較容易成功。其他的,如互聯網金融,O2O都不太容易做成,這些需要深厚的社會資源和較強的資金駕馭能力。”

談起對年輕人的建議,李竹認為,首要一點是做自己喜歡的事。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創業,更多的是想著改變自己的生活。第二次創業源於夢想,現在做天使投資,李竹認為也是在創業,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曾有很多天使投資人問李竹,怎麼樣才能投到一百倍回報的公司,李竹的回答只有兩個字:人品。只有人品好,真心幫助創業者,屁股和創業者坐到一起的投資人,才有可能堅持到最後敲鐘上市,實現超過百倍回報。

李竹原以為做天使投資,就過上了半退休狀態的生活,後來發現越陷越深,完全是全新的創業狀態,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還要做創業者的知己,陪著他們體會創業中的快樂和驚喜。

“與創業者打交道,大多與未來有關,都很有趣。你會不斷激起強烈的好奇心,多巴胺分泌也就足夠多,心態也就年輕許多,這種感覺真的很有意思,很快樂。”

PS:沙丘學院二期招生已經啟動,加入我們,一起做最有價值的投資!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報名連結】

清華同方于1997年成功上市。

“我們創業成功獲得了第一桶金,雖然開始很辛苦,但結局很美好。”

李竹在華清嘉園買了城區的第一套房子,並在那裡以個人天使的身份投資了從飯否跟到美團,如今已成為創業巨頭的王興。“晚上九、十點鐘到他們辦公室串門,王興幾個人還在加班呢。”李竹回憶道。

創業維艱 “失敗認知”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2005年,李竹第二次創業,出任視頻平臺悠視網CEO。悠視網是紅杉資本2005年進入中國以後投資的第一批項目之一,當時騰訊最大的投資方MIH對悠視網也表達出強烈的興趣,發出了投資意向書,最後敲定由紅杉領投,SIG合投,共投入1000萬美元。

“估值比當時其他視頻網站都高,當時一點收入還沒有。回過頭來看,估值高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導致我們後續融資壓力增大。”李竹回憶說。

“我們對視頻是資本密集型專案的理解不太到位。另外,對版權的重視度不夠。從戰略上對這兩點的認識不到位,導致悠視網2009年以後掉出第一梯隊。”

允許失敗,做到快速失敗,這也是李竹專職做天使投資之後較為深刻的認識。他說,跟矽谷的創業者交流,他們都會聊到各自的失敗,這些“失敗者”都很驕傲。當時怎麼失敗,為什麼失敗,獲得了這個認知,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正因為如此,投資人更願意出錢支持創業兩三次的創業者。

在李竹眼中,創業者不是你想成功就能成功的,有一定的概率,失敗還是大多數。兩次創業的經歷,也讓李竹更加理解創業者。可以說,李竹的經歷跟大多數創業者是一樣的,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有過笑容也有過淚水。

打造天使基金裡的“清華” 廣泛佈局創業生態圈

清華大學是李竹成長為天使投資人最直接也是最優渥的土壤。林森、鄧永強、賈相夷、祝曉成、劉懷宇等,這些英諾天使基金的合夥人都是李竹清華大學的校友,他們多數還都與清華校友TMT協會(清華校友互聯網與新媒體協會)密切相關。

TMT協會是清華大學推動校友創業的一個核心視窗。清華大學校友創業比例並不算高,斯坦福大學應屆畢業生是18%,清華大學連它的1/5都不到。TMT協會的骨幹人士都有一個信念:讓清華在中關村有著斯坦福大學在矽谷的地位。

可以說,英諾天使基金是從清華校友TMT協會生長起來的。“當時協助清華大學校友會搭建起一個協會,後來發現為創業者服務需要有孵化器、加速器,於是成立了厚德創新穀。孵化器運營過程中發現,沒有與投資掛鉤的創業服務都沒有意義,2012年末又開始籌備天使基金。2013年4月,英諾天使基金正式成立。”李竹介紹說。

英諾天使基金成立以來,廣泛佈局孵化加速器、創業媒體、創業教育、創業服務等創業生態圈,其中尤以英諾創新空間最為矚目。三年時間,英諾天使基金每年跨一大步,現已成為創投圈中最具影響力的生態圈之一。

英諾天使的投資風格是決策快,平均每個星期投兩家公司,一旦覺得靠譜,會馬上給出投資意向書。另外,為了更加接近創業者,英諾天使在北上廣深以及杭州、廈門等很多城市都設立了天使基金。李竹說,英諾天使的使命就是“要把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人連接起來,並且第一個給他們支票。”

李竹認為,只有專注才能專業,在一個領域看足夠的項目,不斷學習,建立坐標系,才能做好。如今,英諾天使基金瞄準的主要方向是人工智慧、泛娛樂文化創意、企業服務和消費升級這四個領域。

在人工智慧方面,英諾天使基金投資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投資專案主要有無人機、機器人、硬科技、車載直視AR顯示器、智慧硬體、指紋識別、水下機器人等。在李竹看來,從模式創新轉向技術創新,下一個時代毫無疑問是人工智慧的時代,而中國完全有可能在這一領域領跑世界。

天使投資也是創業 與創業者同行樂在其中

在投資理念上,李竹非常敬仰股神巴菲特。做自己喜歡的事,投喜歡的人,這是巴菲特的根本投資哲學,也是李竹完全認同的投資哲學。

天使投資和創業都是勇敢者的遊戲

專職做天使投資這些年,“勇敢”二字不斷深入到李竹的認識觀裡。佛學中有三個詞“善良、智慧、勇敢”。李竹對佛學有一定的心得,他直言,佛學對他最大的啟示是“勇敢”。

早在2015年底,李竹就曾說:“天使投資是反週期而行,越是寒冬越容易出現獨角獸項目。被定調為資本寒冬的2016年,在多數投資機構投資項目腰斬之際,英諾基金勇往直前,投了90多個優秀創業項目。天使投資,其實是勇敢者的遊戲。”

王興做飯否時李竹與幾個校友就投了他,後來做美團,他們都非常擔心和懷疑:你做產品經理特別牛,但是做線下的事情,要管一幫人去推廣,行不行?“王興比較勇敢,他敢去做這件事情,超出幾位天使投資人的想像。”李竹說。

“我們發現創業最成功的這批人,勇敢比智慧還重要。所有的創始人,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用勇敢的心態,帶領團隊殺出血路。真正敢於打破邊界的人,才能做行業老大。”

某種程度上說,“要做勇敢者”是李竹說給自己聽的。當年,清華校友TMT協會成立時,推薦他做首任會長,當時他還有些猶豫。“如果當時不當這個會長,我現在的經歷也就不是這樣了。我應該勇敢一點,直接當會長了,沒什麼好推辭和猶豫的”。

主動尋找合投方 打造天使合投最強音

在2016中國天使投資高峰論壇上,李竹頗有感觸地說:“我們非常積極地參與行業建設活動,英諾天使80%的項目都是跟行業內天使合投的,當英諾成功的時候,一定也有其他的天使成功了。”

合投對於矽谷天使投資人來說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他們的種種經驗也證明:合投能加強對被投領域的認知,並減少天使投資的高風險。損失一點份額,帶來的卻是更多的項目和更廣闊的世界。在擔任TMT協會會長,做個人天使期間,李竹去過幾次矽谷考察取經,對合投概念的認識更加深入與透徹。

回國後,李竹便不遺餘力地主動宣導天使合投。2013年成立的英諾天使基金,就是天使合投的產物:幾個清華校友把錢放在一起,就成了英諾基金最初的資金池。成為機構化的天使以後,也因為合夥人對合投理念的認可,英諾在行業裡一直主動積極地推動著這件事情。

王興當年做飯否,李竹和航班管家創始人王江、李黎軍一起投了天使。後來王興果斷轉型,三個人也有機會參與了美團的早期投資。在李竹看來,天使就應該是合投的。

對於天使合投,英諾基金一般都會主動尋找合投方,不同機構哪些領域比較擅長,都比較瞭解,“我們覺得如果有哪些天使能幫上忙,會主動邀請他們來參加一些合投。”

李竹認為,“天使投資要有長久的生命力,一個天使投資機構要長期持續下去,就必須遵守天使合投的理念。”從某種程度上說,天使合投的核心,是要投信得過的人。

做自己喜歡的事 投喜歡的人

大學生創業是近幾年經常被熱議的話題。指責它,極可能被說成不鼓勵年輕人創新,否定勇於拼搏的精神;肯定它,則會引導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走向歧途,因為創業多數的結局是“萬劫不復”。

專職于天使投資三年多的李竹對這一話題,卻有著較為清晰的答案:“我們做高校創業者的加速器已有兩年多,我們發現年輕的創業者做兩件事情最靠譜:一是做技術創新,這些人多數是大學剛畢業或者畢業五年以內的碩士博士。第二,滿足同齡人需求的創業專案,比如同齡人的消費升級及社交需求等。這兩類創業項目相對比較容易成功。其他的,如互聯網金融,O2O都不太容易做成,這些需要深厚的社會資源和較強的資金駕馭能力。”

談起對年輕人的建議,李竹認為,首要一點是做自己喜歡的事。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次創業,更多的是想著改變自己的生活。第二次創業源於夢想,現在做天使投資,李竹認為也是在創業,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曾有很多天使投資人問李竹,怎麼樣才能投到一百倍回報的公司,李竹的回答只有兩個字:人品。只有人品好,真心幫助創業者,屁股和創業者坐到一起的投資人,才有可能堅持到最後敲鐘上市,實現超過百倍回報。

李竹原以為做天使投資,就過上了半退休狀態的生活,後來發現越陷越深,完全是全新的創業狀態,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還要做創業者的知己,陪著他們體會創業中的快樂和驚喜。

“與創業者打交道,大多與未來有關,都很有趣。你會不斷激起強烈的好奇心,多巴胺分泌也就足夠多,心態也就年輕許多,這種感覺真的很有意思,很快樂。”

PS:沙丘學院二期招生已經啟動,加入我們,一起做最有價值的投資!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