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烏魯木齊地鐵1號線鋪設降噪減震床墊,讓列車如在“席夢思”上行駛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地鐵路過,如何減輕對附近區域的振動噪音?目前地鐵1號線部分區域的鋼軌鋪上一層“床墊”,其減震效果就“像地鐵穩穩地在席夢思床墊行駛”,一般可降噪815分貝。

那麼“地鐵床墊””玄機在哪?7月18日,在烏魯木齊地鐵1號線黨風廉政建設主題活動上,記者進行了探訪。

以柔克剛 減緩“硬碰硬”

地鐵振動的產生和傳播是一個異常複雜的過程,它與地鐵列車的構造、性能和行車速度、軌道、隧道結構、材料及沿線的地質條件等許多因素有關。

記者從市軌道辦瞭解到,地鐵1號線作為烏魯木齊地鐵線網中的南北骨幹線路,途經主要行政區、居民區以及大量商業聚集區域等。如何降低地鐵在運行中對於周邊區域的雜訊影響? 目前,施工單位採用鋼彈簧浮置板和梯形軌枕道床等不同減振技術。

不管是鋼彈簧浮置板還是梯形軌枕道床減震技術,其原理就是在鋼軌上安裝“地鐵床墊”, 這樣當列車行駛的時候,可以減少“硬碰硬”,降低震動和噪音,達到“以柔克剛”的效果。

走進位於城北主幹道的鋪軌基地內,可以看到十幾榀類似火車軌道的軌排全部身著“白色衣服”,並用膠帶纏繞。在軌排下方每隔1.2米的位置,就有一塊30釐米長的紫色方形橡膠墊,

約2釐米厚。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烏市地鐵1號線工程軌道安裝工程02標段專案經理蘇俊駿說:“這個就是減震墊,我們先給軌排貼上一層珍珠海綿,這個有吸音作用,然後用膠帶纏好,再套上一層衣服,防止後面澆築時,有混凝土落入裡面。”

在地下15米深的隧道裡,工人把軌枕與鋼軌逐個用“鋼鎖”一樣的扣件扣嚴,擰緊螺帽。拼裝完的軌排乍一看像蜈蚣,兩根鋼軌下“長滿了腿”。

“腿”有三層,最底層是混凝土長枕,中間層是高彈性板下橡膠墊板,最上層則是鐵墊板和軌下橡膠墊板。“腿”緣何如此複雜?主要是考慮到經過居民區有減振降噪作用。

蘇俊駿說,列車運行時通過鋼軌來傳導力,鋼軌、隧道間具有三層保護,讓力層層遞減,達到減震目的。 整個標段從鐵路局至國際機場,雙線鋪軌長度約27.6公里,其中減震軌道有3公里,主要包括三工至迎賓路,

宣仁墩至大地窩堡、大地窩堡至國際機場三個區間。

一般可降噪8-15分貝

目前地鐵1號線減振降噪技術措施包括中等減振、高等減振和特殊減振措施。其中,梯形軌枕道床屬中等減震措施,它是一款用在軌道交通領域起到主動隔振和降低雜訊作用的綠色環保產品,彈性支座板式結構使其減震效果達到8~10分貝。

固態阻尼鋼彈簧浮置板道床和液態阻尼鋼彈簧浮置板道床分別屬於高等減振和特殊減振措施。兩者都是將具有一定品質和剛度的混凝土道床板浮置於鋼彈簧隔振器上,讓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軌道線路“懸浮”起來。

相當於在路基和基底之間鋪了一層“席夢思床墊”。當地鐵列車經過時,“床墊”會隨列車的重壓而動態下沉或上升,靠上下的彈性幅度吸收一部分力,列車的自身振動、晃動可以隨之大幅減少。採用的不同隔振器使兩者減震效果分別達到10~15分貝和15分貝以上。

軌排運到預定的鋪設位置之後,要經過粗調、與地面鋼筋綁紮連接、範本支立加固、軌道精確調整、現澆混凝土等多個過程,這一段的整個成品在建築上術語就叫做“道床”。一段段道床經過鋼軌無縫焊接等工序,才能逐步形成無縫線路,最終達到軌道連通。

蘇俊駿說,相比普通軌道,減震軌道的工藝更複雜,至少要多出兩三道工序,但這樣列車的自身振動、晃動可以隨之大幅減少。

8月底實現北段短軌通

地鐵1號線全長27.6公里,是一條南北向的連通烏市老城區、高新區(新市區)和主要對外交通樞紐的骨幹線路。該線路於2014年3月20日開建。今年年底地鐵1號線北段八樓至國際機場實現試通車,涉及12座地鐵站,試通車後還需要經過半年的聯調聯試、空載試運行,預計明年6月城北段試運營,2018年實現全線試運營。

目前地鐵1號線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線21座車站已有15座順利封頂,鋪軌工程正線完成17公里, 計畫8月底城北段實現短軌通,9月底實現長軌通。同時,1號線北段部分車站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及裝修等工作。

地鐵軌通細分為“短軌通”和“長軌通”。“短軌通”指的是一段段25米長的軌道全部完成了鋪設,形成一條連續的軌道。如果要具備跑車條件,還需要把一根根鋼軌進行無縫焊接,最後實現“長軌通”,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軌通 。

兩者都是將具有一定品質和剛度的混凝土道床板浮置於鋼彈簧隔振器上,讓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軌道線路“懸浮”起來。

相當於在路基和基底之間鋪了一層“席夢思床墊”。當地鐵列車經過時,“床墊”會隨列車的重壓而動態下沉或上升,靠上下的彈性幅度吸收一部分力,列車的自身振動、晃動可以隨之大幅減少。採用的不同隔振器使兩者減震效果分別達到10~15分貝和15分貝以上。

軌排運到預定的鋪設位置之後,要經過粗調、與地面鋼筋綁紮連接、範本支立加固、軌道精確調整、現澆混凝土等多個過程,這一段的整個成品在建築上術語就叫做“道床”。一段段道床經過鋼軌無縫焊接等工序,才能逐步形成無縫線路,最終達到軌道連通。

蘇俊駿說,相比普通軌道,減震軌道的工藝更複雜,至少要多出兩三道工序,但這樣列車的自身振動、晃動可以隨之大幅減少。

8月底實現北段短軌通

地鐵1號線全長27.6公里,是一條南北向的連通烏市老城區、高新區(新市區)和主要對外交通樞紐的骨幹線路。該線路於2014年3月20日開建。今年年底地鐵1號線北段八樓至國際機場實現試通車,涉及12座地鐵站,試通車後還需要經過半年的聯調聯試、空載試運行,預計明年6月城北段試運營,2018年實現全線試運營。

目前地鐵1號線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全線21座車站已有15座順利封頂,鋪軌工程正線完成17公里, 計畫8月底城北段實現短軌通,9月底實現長軌通。同時,1號線北段部分車站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及裝修等工作。

地鐵軌通細分為“短軌通”和“長軌通”。“短軌通”指的是一段段25米長的軌道全部完成了鋪設,形成一條連續的軌道。如果要具備跑車條件,還需要把一根根鋼軌進行無縫焊接,最後實現“長軌通”,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軌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