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圍觀!攀枝花新“四好村”非Ta莫屬,讓你大驚失色!

攀枝花人有多拼

這個村2000多村民告訴你

正所謂“沒規矩不成方圓”

為了創建“四好村”

村裡自我加壓定下“規矩”

村民則是家家戶戶守“規矩”

一起朝著目標共同努力!

↓↓↓↓

一起到鹽邊縣益民鄉新民村去瞧瞧吧!

村民:

家家戶戶的環境要乾淨,菜地裡不能有雜草。

村支兩委:

自加壓力,帶領全村打造精品農業。

村委委員帶動村民致富,要實現家家戶戶都能富。

……

7月10日清晨,記者走進新民村,進村就看見正在自家小菜園裡清理雜草的村民李朝鳳。73歲的李奶奶笑眯眯:“村裡要創四好村,定了規矩:家家戶戶的環境要乾淨,菜地裡不能有雜草。”

在今年的四好村創建中,鹽邊縣益民鄉新民村靠著扎實的產業基礎,

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創建標準,不斷自定規矩,定出了新風新貌、定出了好日子的軌跡。

新民村位於S310省道,距鹽邊縣城23公里,距市區21公里。全村663戶、2378人,有彎彎、石家坪子、施家灣子、鳳梨箐、小河、龍塘溝六個村民小組,

彎彎組是村部所在地。

曾經的新民村叫彎彎村,因為地處坡地、彎拐多、乾旱缺水,是個遠近聞名的窮村。

曾經的彎彎村有個順口溜:

“好個彎彎村,盡吃紅苕根,

有個好女子,不嫁彎彎村”。

現在的彎彎村有了新的順口溜:

“蔬菜水果乾飽,小樓小院住好,

嫁漢嫁到彎彎,娶女當娶‘村美’!”

党和政府把水引進了新民村,村裡靠著便利的交通和好政策,發展起了芒果、蔬菜等設施農業。

近年來全村靠著豐富的早市蔬菜、特色水果逐漸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村裡還在新農村建設中,在各級財政資金660萬元的幫助下,

自籌資金920萬元,修起了27棟小洋樓,建起了旅遊新村。

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達14934元。

“按照要求,我們村要創縣級、市級、省級四好村,縣上定了標準,我們就必須按標準定規矩,要切實把‘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展示出來。”今年剛當選的村委會主任石小玫說。

小村規矩一:

自加壓力

帶領全村打造精品農業

2000餘畝早市蔬菜、水稻,4500餘畝芒果、李子、桂圓,在村裡業已成熟的產業基礎上,村支兩委自加壓力,響亮打出:帶領全村打造精品農業。從田間管護、新產品嫁接、市場銷售等多方面入手,邀請市、縣專家、鄰鄉種植大戶進村授課,帶著村民跑市場、找資訊,對全村產業進行了新升級。今年3月,村支書倪洪偉就把農技專家請到自己家的芒果園裡,給村民講了一堂疏花修枝的培訓課。

小村規矩二:

村委委員不僅自己要富

更要帶動村民致富

村委會還單獨定出了規矩,所有的村委委員不光自己要富,還要帶動村民致富,要實現家家戶戶都能富。

村委會幹部劉雙雙、張大兵、婁海燕去年靠著蔬菜、芒果種植,各自均實現了近20萬元的家庭收入,今年他們分頭走進6個村民組發展有困難的農戶家,主動為他們解決種植、銷售問題。

小村規矩三:

年年都搞“最美村婦評選”

在農村,鄰里友好、家庭和睦的根本在婦女,為了促進新村新氣象,新民村每年春節固定舉辦全村文藝匯演,還創新出了一年一度的“最美村婦評選”機制,即每年在“三八”婦女節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選舉全村優秀婦女,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票數最高的前兩名當選,每個組兩名婦女。今年第二屆最美婦女選舉中,婁海燕等12名婦女當選。

為了真正實現“村美”的目標,發揮好旅遊新村的品牌效益,村支部把全村55名黨員編隊組成服務隊,義務負責村裡的環境衛生。促進每年夏季的全市“陽光少年·鄉村體驗營”活動開展,為冬季的成都、重慶候鳥老人入村過冬營造良好的環境。

記者:梁波

編輯:李坷靜

帶著村民跑市場、找資訊,對全村產業進行了新升級。今年3月,村支書倪洪偉就把農技專家請到自己家的芒果園裡,給村民講了一堂疏花修枝的培訓課。

小村規矩二:

村委委員不僅自己要富

更要帶動村民致富

村委會還單獨定出了規矩,所有的村委委員不光自己要富,還要帶動村民致富,要實現家家戶戶都能富。

村委會幹部劉雙雙、張大兵、婁海燕去年靠著蔬菜、芒果種植,各自均實現了近20萬元的家庭收入,今年他們分頭走進6個村民組發展有困難的農戶家,主動為他們解決種植、銷售問題。

小村規矩三:

年年都搞“最美村婦評選”

在農村,鄰里友好、家庭和睦的根本在婦女,為了促進新村新氣象,新民村每年春節固定舉辦全村文藝匯演,還創新出了一年一度的“最美村婦評選”機制,即每年在“三八”婦女節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選舉全村優秀婦女,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票數最高的前兩名當選,每個組兩名婦女。今年第二屆最美婦女選舉中,婁海燕等12名婦女當選。

為了真正實現“村美”的目標,發揮好旅遊新村的品牌效益,村支部把全村55名黨員編隊組成服務隊,義務負責村裡的環境衛生。促進每年夏季的全市“陽光少年·鄉村體驗營”活動開展,為冬季的成都、重慶候鳥老人入村過冬營造良好的環境。

記者:梁波

編輯:李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