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甜豆花鹹豆花,甜粽子鹹粽子——每一句南北爭論,都是給故鄉的情話

約稿

北方多愛吃鹹豆腐腦。南方多愛吃甜豆腐腦。

北方多愛吃甜粽子。南方多愛吃鹹粽子。

北方多愛叫墩布,南方多愛叫拖把。

北方多愛叫秋褲,南方——至少長三角地區——叫棉毛褲,

英語讀成“me more cool ”。

北方過年多愛吃餃子,南方似無此定規。

北方朋友吃湯圓,多是甜餡兒;到江浙看見肉餡兒,大吃一驚。

北方哥們喜去公共浴室,有搓澡巾;南方人見此多會一驚。

自然還有許多許多吧。

有人會說:北方人剽悍,南方人溫柔:這卻未必是自古而然的。

司馬遷說,他那個時代,北方人多沉穩持重,南方人則剽輕,難與爭鋒。 吳越之地,以前是斷髮文身、血濺五步的地方,剽悍得很。項羽起兵江東,

不數年霸有天下,也是真的:他和劉邦,都是楚人。

南方人比北方人溫和的印象,大概是東晉衣冠南渡,六朝金粉才開始有的。在此之前,江浙地區可剽悍了;歷史上,江淮地區多山大王割據:杜伏威、方臘,那都是一時俊傑;朱元璋更是那裡起家的。

話說,南北差異,究竟在哪裡呢?

《三國演義》裡,孫權招了劉備做妹夫,跟他勾心鬥角。劉備說一句“北人騎馬,南人駕舟”,孫權疑心劉備嘲笑他不會騎馬,就搶一鞭,在山上江邊賓士一番,顯得南人也會騎馬。

然而這話,確實也有道理:

南方多水,水網縱橫;南方又多丘陵,馬足難行,還是步行或駕船方便。

北方多平原,秋高氣爽,縱馬揚鞭,可以隨心所欲。

武術說南拳北腿,其實也跟地貌有關。

北方多平原,地形平坦廣闊,打起來,動作大開大合,飛起一腳走你;南方多丘陵,多河流,常在狹小地帶交手,所以南拳強調馬要穩,動作快而短,故能發揮手的最大優勢。

北方多平野開闊,南方多水澤丘陵,這就有區別了。

《大話西游》手遊最近拿自己遊戲內的玩家們表現,整理出了個南北差異匯總,有一點是這樣的:北方人說話基本各自聽得懂;南方人則彼此聽不懂。

中國的方言分區,法子很多。但大體而言,是這樣的:

——如粵語、吳語、客家話、閩語、湘語,這些話雖都在南方,卻也無法彼此理解。

反過來,華北、東北、西北、湖北大部、四川、重慶、雲南、貴胄、湖南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蘇北部,講的大致能理解,因為是官話區——語調大有不同,細節各有變化,

但基本還處於“能用漢字寫出來,能講出來”的地步。

為什麼呢?

以前托勒密說亞歷山大的功業多偉大,“馬蹄能踏到的地方,都講希臘語”。語言這東西,越是開放的地區,越容易統一;反過來,越是相對自成一體的地域,語言越容易各自保留。

北方土地相對開闊,山河阻隔,主要是黃河與太行山。

南方則複雜細碎得多:

廣東在最南方,有南嶺阻隔。福建跟廣東緯度差不多,山地丘陵占土地九成以上。安徽的丘陵、山區與湖沼占到地形的七成。客家話在粵東北、閩西、贛南與廣西東北,也是四周環山。湖南則是東南西三面山地環繞。

我有一個浙江朋友,這麼說:“浙東那裡,翻一座山,講的話你就聽不懂了!”

曹操統一北方,卻奈何不了南方;歷史上多有類似雄主,統一北方,眼望南方,想法子。

但哪位會問了:南方為什麼很難搞定北方呢?歷史上,南方起家者,除了朱元璋,無一統天下者。

答:因為北方開闊,更容易統一政權與語言。南方則複雜得多。

比如三國,南方是東吳與蜀漢,還是分裂著。此後縱是南北朝宋齊梁陳,也鮮有完全統一南方的。大體上,川中為一派,兩湖荊襄為一派,江浙為一派,更南方兩廣一派:亂世割據時,往往如此。

因為南方的地形,比北方細碎太多了:湖澤、江流、山嶺、叢莽。所以,南方各地的文化,也更複雜細碎。歷史上,南方不易統一,故北伐不易;但北方要征服南方,也很費力。於是,北方官話區,語言比較容易統一起來;南方則容易保留各自的方言區劃:粵語、吳語、閩語,甚至還有山林圍起來的客家話。

除了地貌,自然也有氣候。

歐洲人形容南方,比如西班牙,比如蔚藍海岸,比如義大利,比如希臘,都說他們不思進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但丹納先生認為,地氣養人:接近赤道的地方,天氣溫暖,降雨頻繁,種什麼都容易長。久而久之,義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很容易形成這種思想,“何必要東奔西跑呢?有點火腿烤魚葡萄酒吃吃喝喝,躺著曬太陽,多好?”

傳統中國南方亦如是。我安徽朋友說,他們那裡老人有句農諺,叫做“寧可向南走一千,不肯向北走一天。”因為確實越往南方,同樣的土地,務農相對越容易:水網密佈、植物豐茂。所以南方的陸地居民,更容易知足,留守本鄉本土;當然,也和山地多有關:山海阻隔,地氣又暖,南方人也更樂意待在本土了。

當然凡事一體兩面。北方行旅更多,也因此有老山西人的行商習慣,有“闖關東”、“走西口”的力道;比起川中天府之國,“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山西人和山東人顯然更多在路上。統一政權多出於北方,也更容易理解:開闊,便利,語言溝通,容易成一體。

當然,上頭這些,都是歷史了。比如我們江浙老人家有的不喜歡安徽,但如果往前推二千年,安徽是淮南地,還會覺得我們這裡是蠻夷呢;北方人還覺得江浙人太剽悍呢……時代都是這樣變遷的。

我家在無錫,屬江蘇省。江蘇省內老人家出了名的愛內鬥,說白了,也就是南北之爭。蘇南人看不起蘇北的,老無錫人總試圖聯合蘇州看不起南京。其實說起來實無趣味。我媽對此看得很透。早年有人恭維她,說地處南北之間,得南北兩地之長,我媽就生氣:

“南方沒暖氣的地方,我們這裡是最靠北的,凍都凍死了,還南北兩地之長呢!!”

所以,為什麼大家還要爭南北呢?

我所見識的,大略是這樣兩種。

——要麼是在南方的南方人與在北方的北方人遠端爭執,各執一詞。說白了,在不壞掉和氣的前提下互相逗樂。類似於擴大版的“廣東人愛吃什麼?福建人瑟瑟發抖”。一種放大了的自豪感。

——更常見的一種,見於日常生活中:南方人與北方人能夠坐在一起交流時,所處地方或南方,或北方,或海外,總之,有一個人已經不在故鄉了。於是,這樣的南北相爭鬥嘴,也多少在圖個樂中,帶了思鄉之情。誇著自己那邊時,多少就能想起許多細節。

說穿了,這依然可以歸為一種情懷:

“我的家鄉真好,哪怕不在,我也要說道兩句;是誇耀,也是懷念,有時簡直是痛惜:在家鄉時,許多好沒覺得;出來了,才覺得,真好……”

所以,南北有別,南方人和北方人千百年來也樂得爭個沒完沒了。上面提到《大話西游》手遊還把南北玩家的遊戲行為差異給整理了出來,不僅如此,還舉辦了無差別PK賽,分的就是南北賽區。上周南方賽區決賽結束,這周北方賽區決賽即將開始;下個月大話西游15周年嘉年華,南北總決賽又是一番你來我往的南北之爭了。到底誰會贏?其實不重要,南方人,北方人,遊戲裡都是樂呵樂呵的好兄弟,就夠了。

你如果也想加入這場南北對抗,點擊閱讀原文看看就知道了。

安徽的丘陵、山區與湖沼占到地形的七成。客家話在粵東北、閩西、贛南與廣西東北,也是四周環山。湖南則是東南西三面山地環繞。

我有一個浙江朋友,這麼說:“浙東那裡,翻一座山,講的話你就聽不懂了!”

曹操統一北方,卻奈何不了南方;歷史上多有類似雄主,統一北方,眼望南方,想法子。

但哪位會問了:南方為什麼很難搞定北方呢?歷史上,南方起家者,除了朱元璋,無一統天下者。

答:因為北方開闊,更容易統一政權與語言。南方則複雜得多。

比如三國,南方是東吳與蜀漢,還是分裂著。此後縱是南北朝宋齊梁陳,也鮮有完全統一南方的。大體上,川中為一派,兩湖荊襄為一派,江浙為一派,更南方兩廣一派:亂世割據時,往往如此。

因為南方的地形,比北方細碎太多了:湖澤、江流、山嶺、叢莽。所以,南方各地的文化,也更複雜細碎。歷史上,南方不易統一,故北伐不易;但北方要征服南方,也很費力。於是,北方官話區,語言比較容易統一起來;南方則容易保留各自的方言區劃:粵語、吳語、閩語,甚至還有山林圍起來的客家話。

除了地貌,自然也有氣候。

歐洲人形容南方,比如西班牙,比如蔚藍海岸,比如義大利,比如希臘,都說他們不思進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但丹納先生認為,地氣養人:接近赤道的地方,天氣溫暖,降雨頻繁,種什麼都容易長。久而久之,義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很容易形成這種思想,“何必要東奔西跑呢?有點火腿烤魚葡萄酒吃吃喝喝,躺著曬太陽,多好?”

傳統中國南方亦如是。我安徽朋友說,他們那裡老人有句農諺,叫做“寧可向南走一千,不肯向北走一天。”因為確實越往南方,同樣的土地,務農相對越容易:水網密佈、植物豐茂。所以南方的陸地居民,更容易知足,留守本鄉本土;當然,也和山地多有關:山海阻隔,地氣又暖,南方人也更樂意待在本土了。

當然凡事一體兩面。北方行旅更多,也因此有老山西人的行商習慣,有“闖關東”、“走西口”的力道;比起川中天府之國,“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山西人和山東人顯然更多在路上。統一政權多出於北方,也更容易理解:開闊,便利,語言溝通,容易成一體。

當然,上頭這些,都是歷史了。比如我們江浙老人家有的不喜歡安徽,但如果往前推二千年,安徽是淮南地,還會覺得我們這裡是蠻夷呢;北方人還覺得江浙人太剽悍呢……時代都是這樣變遷的。

我家在無錫,屬江蘇省。江蘇省內老人家出了名的愛內鬥,說白了,也就是南北之爭。蘇南人看不起蘇北的,老無錫人總試圖聯合蘇州看不起南京。其實說起來實無趣味。我媽對此看得很透。早年有人恭維她,說地處南北之間,得南北兩地之長,我媽就生氣:

“南方沒暖氣的地方,我們這裡是最靠北的,凍都凍死了,還南北兩地之長呢!!”

所以,為什麼大家還要爭南北呢?

我所見識的,大略是這樣兩種。

——要麼是在南方的南方人與在北方的北方人遠端爭執,各執一詞。說白了,在不壞掉和氣的前提下互相逗樂。類似於擴大版的“廣東人愛吃什麼?福建人瑟瑟發抖”。一種放大了的自豪感。

——更常見的一種,見於日常生活中:南方人與北方人能夠坐在一起交流時,所處地方或南方,或北方,或海外,總之,有一個人已經不在故鄉了。於是,這樣的南北相爭鬥嘴,也多少在圖個樂中,帶了思鄉之情。誇著自己那邊時,多少就能想起許多細節。

說穿了,這依然可以歸為一種情懷:

“我的家鄉真好,哪怕不在,我也要說道兩句;是誇耀,也是懷念,有時簡直是痛惜:在家鄉時,許多好沒覺得;出來了,才覺得,真好……”

所以,南北有別,南方人和北方人千百年來也樂得爭個沒完沒了。上面提到《大話西游》手遊還把南北玩家的遊戲行為差異給整理了出來,不僅如此,還舉辦了無差別PK賽,分的就是南北賽區。上周南方賽區決賽結束,這周北方賽區決賽即將開始;下個月大話西游15周年嘉年華,南北總決賽又是一番你來我往的南北之爭了。到底誰會贏?其實不重要,南方人,北方人,遊戲裡都是樂呵樂呵的好兄弟,就夠了。

你如果也想加入這場南北對抗,點擊閱讀原文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