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在遂甯建立創作基地

授牌儀式現場。 鐘欣 攝

中新網遂寧3月22日電 (鄒立楊 湯雁 魏堯)“我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

文化發展成績同樣也佔有一定位置。詩歌的發展繁榮,將有助於復興偉大‘中國夢’。”22日,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遂寧創作基地授牌儀式在遂寧舉行,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在會上表示。

吉狄馬加認為,要不斷加大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和地方的合作,通過創作基地更好地讓詩人深入生活、紮根人民。

新詩已有100年歷史,

現在的詩歌已進入繁榮時期,已回到公眾生活,通過詩歌和民間的結合,以及通過媒體的傳播,目前已經很活躍。而無論是新詩還是古典詩詞的寫作者,全國的數量都很龐大。過去,兩個群體是分裂的,沒有交集;現在,他們都有相互學習,相互融合的新景象。

“對古典詩歌精神的學習,成為很多中國新詩詩人寫作的自覺行為,另外一方面,古典新詩的寫作者,也具有開放的精神,

除了向傳統的、經典的古典詩歌學習,也開始向新詩學習,我覺得這形成了很好的一個局面。”吉狄馬加表示。

吉狄馬加感到欣慰的是,現在詩歌的各種活動也非常豐富,“現在在全中國有很多朗誦團體,他們在學校,在社區,在廣場,在老百姓需要詩歌的這樣一些地方,廣泛地進行詩歌朗誦活動,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人通過詩歌朗誦,來進一步地來瞭解來認識詩歌的這樣一種藝術,

另外通過詩歌的審美,也來更好地進一步地活躍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詩刊》社遂寧創作基地的成立,是連接了《詩刊》社和遂寧之間的‘因’,搭起了詩歌創作與宣傳平臺的‘果’。”遂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穎說,遂寧將深入挖掘自身的歷史文化底蘊,開展豐富的采風交流活動為詩歌創作提供鮮活素材,同時立足基地,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為人民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