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蔣宗霸:溪口蔣氏先祖、布袋和尚弟子

2012年12月13日,歷經兩年廣泛而周密的進譜重修活動,浙東溪口的近萬名武嶺蔣氏宗人,隆重舉行了“圓譜大典”。據可考史料,武嶺蔣氏宗譜自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首次修譜,至今已是第十一次大修。

當日,遷自溪口的全國各地200多位蔣氏後裔,皆懷報本之心,聞訊前來溪口尋根;播遷臺灣的蔣介石孫媳蔣方智怡女士、最大曾孫蔣友松先生等宗人,也專程前來參加這次認宗歸祖之盛事。在浩浩蕩蕩的圓譜巡遊隊伍中,武嶺蔣氏先祖、布袋和尚弟子——蔣宗霸,他的畫像被供奉在彩轎之中,異常出彩,受萬眾所矚目。

(2012年12月13日,武嶺蔣氏圓譜巡遊隊伍途經蔣氏祖宅豐鎬房。)

根據溪口《武嶺蔣氏宗譜》排列,溪口蔣姓的第一代始祖叫蔣光,字延恭。他原住江蘇宜興,五代時因避亂遷居明州(今寧波),落腳于寧波城南採蓮橋蔣家帶。至二世蔣宗霸(必大)始遷奉化三嶺村,成為奉化蔣氏始祖,傳至十三世蔣仕傑,才由奉化城北的三嶺遷至奉化武嶺即當今溪口。

1948年6月,武嶺蔣氏譜第十次圓譜時,蔣介石在南京寫了《武嶺蔣氏先系考序》一文,稱自己為“遷四明第二十八世孫”。 在溪口蔣姓眾多的遠祖中,最受蔣介石崇拜的莫過於蔣宗霸。據史料記載,蔣宗霸曾當過明州評事。離任後,他寓居奉化應家山,從此篤信佛教。應家山距浙東名刹奉化岳林寺僅三公里之遙,他常與該寺的奇僧布袋和尚交遊,見其出語睿智,
行動不凡,遂拜其為師。以後蔣宗霸跟隨布袋和尚在外雲遊三年。一日,師徒倆共浴奉化城北長汀溪中,蔣宗霸看見布袋和尚背上有四目,識破師父真身,布袋和尚乃彌勒佛化身的消息從此傳開。而這位五代末期的奉化人布袋和尚,圓寂後被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為彌勒佛化身。宋初起以他為原型,定型為中國化的大肚彌勒形象,一直流傳至今。作為布袋和尚故鄉的奉化,
有關方面於2008年11月,在彌勒道場雪竇山上興建了全球最高的露天彌勒大佛。

據《蔣氏宗譜》記載:“布袋和尚教念摩訶般若波羅密多為日課,世因呼宗霸為摩訶居士。”因此時人稱蔣宗霸為摩訶居士,或稱蔣摩訶,溪口蔣氏後裔則尊稱他為“摩訶太公”。布袋和尚圓寂後,蔣宗霸專門為他造了一個“精舍”,取名“奉師塔’,作為紀念和奉祀,還做了一首《頌布袋和尚》詩,詩雲:“兜率宮中阿逸多(阿逸多是彌勒名,

兜率宮是他天上的出生地——引者注),不離天界降婆婆;相逢為我安心訣,萬劫千生一刹那。”晚年蔣宗霸在鄞縣天童小盤山築庵靜修,成為小盤山彌陀寺的開山祖師,死後就埋葬在那裡。

(溪口蔣氏宗祠,這裡公認的第一位先祖便是蔣宗霸。)

蔣宗霸身後,傳奇還在繼續。他的孫子蔣俊明官至無為軍司戶,主管戶籍、賦稅、倉庫等事務。當今的安徽無為縣一帶,宋代曾置無為軍,當時駐有重兵的軍事要地設“軍”,而與府、州、監並列。蔣俊明之職相當於現今的“地級市局長”,他死後朝庭還贈與他“金紫光祿大夫”。蔣俊明育有七子,其中兩個兒子相繼登第並身居高位——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蔣浚明次子蔣璿登進士,官至正四品的中奉大夫;崇寧五年(1106年),蔣俊明三子蔣珫也登進士,官至正三品的宣奉大夫。這在《宋史》中都有記載。熟知奉化前朝地情的元代文學家黃縉這麼誇說奉化蔣氏:“宋三百年蔣氏與之相終始”。誠然這位大文士有些誇張,而北宋中期蔣璿起到南宋末期的150年間,奉化蔣氏竟出了11位之多的進士,卻是不爭的事實。 蔣介石發跡後,曾三臨蔣宗霸墓地,頂禮膜拜。1949年4月,蔣介石離開家鄉前,自知回鄉無期,特偕張群、俞濟時、蔣經國等人到小盤山祭掃。他在祖宗墓前站立默禱、行禮如儀以後,來到蔣摩訶墓旁的彌陀寺。當時的住持果證出寺門迎接,入方丈殿就座奉茶。蔣介石命隨從送上兩千斤谷錢(因當時物價不穩,時人常以谷錢折算錢鈔)、十丈白布,拜託果證代他看管蔣氏祖墳,按時供祭。

(鄞州天童小盤山彌陀寺旁的蔣宗霸之墓。)

為了經常紀念這位摩訶太公,蔣介石還於1930年在離溪口祖宅豐鎬房不遠的養松園,敬造了一座“摩訶殿”,內供蔣宗霸塑像,早晚由蔣氏女眷燃燭供香。他的髮妻毛福梅篤信佛教,生前一直在此拜祖念經,幼兒蔣經國常伴母在此玩耍。溪口光復後,蔣經國為母正式下葬於大殿東側空地。2006年5月,溪口“摩訶殿”成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宗霸紀念地溪口“摩訶殿”。為“蔣氏故居”名下的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宗霸紀念地溪口“摩訶殿”。)

歷史總是興衰交替,家族史也如此。宋後的元明清三代,蔣宗霸這一支奉化蔣氏後裔竟無一進士登第,直到20世紀初期,一脈相傳的武嶺蔣介石登上中國最高的政治平臺。對於蔣介石生前竭力推崇身世顯赫的先祖蔣宗霸此事,後人推測他的心理往往是:家世淵源,事非偶然。

圖文:裘國松

蔣宗霸身後,傳奇還在繼續。他的孫子蔣俊明官至無為軍司戶,主管戶籍、賦稅、倉庫等事務。當今的安徽無為縣一帶,宋代曾置無為軍,當時駐有重兵的軍事要地設“軍”,而與府、州、監並列。蔣俊明之職相當於現今的“地級市局長”,他死後朝庭還贈與他“金紫光祿大夫”。蔣俊明育有七子,其中兩個兒子相繼登第並身居高位——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蔣浚明次子蔣璿登進士,官至正四品的中奉大夫;崇寧五年(1106年),蔣俊明三子蔣珫也登進士,官至正三品的宣奉大夫。這在《宋史》中都有記載。熟知奉化前朝地情的元代文學家黃縉這麼誇說奉化蔣氏:“宋三百年蔣氏與之相終始”。誠然這位大文士有些誇張,而北宋中期蔣璿起到南宋末期的150年間,奉化蔣氏竟出了11位之多的進士,卻是不爭的事實。 蔣介石發跡後,曾三臨蔣宗霸墓地,頂禮膜拜。1949年4月,蔣介石離開家鄉前,自知回鄉無期,特偕張群、俞濟時、蔣經國等人到小盤山祭掃。他在祖宗墓前站立默禱、行禮如儀以後,來到蔣摩訶墓旁的彌陀寺。當時的住持果證出寺門迎接,入方丈殿就座奉茶。蔣介石命隨從送上兩千斤谷錢(因當時物價不穩,時人常以谷錢折算錢鈔)、十丈白布,拜託果證代他看管蔣氏祖墳,按時供祭。

(鄞州天童小盤山彌陀寺旁的蔣宗霸之墓。)

為了經常紀念這位摩訶太公,蔣介石還於1930年在離溪口祖宅豐鎬房不遠的養松園,敬造了一座“摩訶殿”,內供蔣宗霸塑像,早晚由蔣氏女眷燃燭供香。他的髮妻毛福梅篤信佛教,生前一直在此拜祖念經,幼兒蔣經國常伴母在此玩耍。溪口光復後,蔣經國為母正式下葬於大殿東側空地。2006年5月,溪口“摩訶殿”成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宗霸紀念地溪口“摩訶殿”。為“蔣氏故居”名下的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宗霸紀念地溪口“摩訶殿”。)

歷史總是興衰交替,家族史也如此。宋後的元明清三代,蔣宗霸這一支奉化蔣氏後裔竟無一進士登第,直到20世紀初期,一脈相傳的武嶺蔣介石登上中國最高的政治平臺。對於蔣介石生前竭力推崇身世顯赫的先祖蔣宗霸此事,後人推測他的心理往往是:家世淵源,事非偶然。

圖文:裘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