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職場白皮書(1):產品新人如何快速開展工作

本文適用對象:大學畢業生,1-3年職場人,且不限於產品經理這個崗位。enjoy~

很多職場新人可能被這個問題困擾:我剛進入一家新公司,我該怎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來瞭解新公司並且快速上手呢?

要破解這個問題:

要明白你在公司的身份。你是執行層還是團隊leader?根據你的身份,你要知道你應該瞭解哪些資訊?瞭解公司業務之後該怎麼做才能快速上手?

如果你是執行層你需要瞭解這些

1、部門涉及哪些具體業務?

瞭解這一點便於我們明白整個大部門在幹什麼,

準備幹什麼;

2、你所屬的團隊目前做的核心工作是什麼?

知道核心工作是什麼,你會明白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是什麼,可以提前做必要的準備;

3、相關的時間表?

這個很關鍵,知道時間表你會明白整個工作的節奏,你也會快速知道應該如何分配自己的工作時間和精力;

4、向上你的彙報對象?

瞭解誰是你的彙報物件,多和他溝通,儘快和他建立信任感,

減少磨合時間;

5、你的合作同事有哪些(部門內/跨部門)

合作者一般分為部門內和跨部門,知道誰是你的合作者,瞭解他們的工作流程,自己上手起來也快很多;

你可以這樣瞭解

作為執行層,要瞭解上述資訊可以掌握一個原則:多看,多問,多聽,不要輕易評價。

1、所謂多看

就是盡可能多地去閱讀前任留下的文檔,團隊的會議記錄等資料。通過文檔和資料,瞭解你這個崗位具體要做什麼?之前已經做了什麼?接下來計畫做什麼?有哪些是沒有做的?

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留意那些原本在計畫內,但是沒有如期完成的項目。因為沒有如期完成的,可能是這個計畫開始就不靠譜?可能是這個計畫在某個環節碰到了某些問題?或者上層對這個項目有不同的看法等等。你要做的是去盡可能去瞭解沒有完成的原因,如果是有坑,那就要有技巧地避開;如果是有困難,

你要是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那麼這就是你上位的機會。

2、多問和多聽,不要輕易評價

多問和多聽的物件就是你的合作同事、你的直接上級。虛心問問題,耐心聽回答,可能他們說的也許和你像的不一樣,也可能他們是錯的,但作為一個剛進來的新人,不要輕易評價他人。我們工作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爭對錯。

怎麼問?先和對方約一個比較空閒的時間,

先想好自己要問什麼,可以列一個提綱。不要臨時想問題,這樣是浪費彼此的時間,也讓同事對你印象不好。

問什麼?物件不同,問的問題也不一樣。

先問直接上級:瞭解整個部門的計畫,重點是對自己這個崗位的安排和要求。自己崗位核心指標是什麼?必要的彙報制度和工作流程是怎樣的?再問同事:他們在做什麼?眼下他們優先順序最高的事情是什麼?有什麼是需要自己這個崗位配合或是參與的?之前的同事和他們是如何溝通合作的?有哪些地方他們覺得是需要改進的?原因是什麼?

瞭解之後怎麼做?

快速瞭解公司業務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快速融入,快速上手。那麼瞭解到相應的資訊之後應該怎麼做?

1、不要輕易對一件事做出評價

上文已經說到“多看,多問,多聽,不要輕易評價”。在不瞭解具體事情背景過程的情況下,做出的評價一來草率,經不起推敲;二來容易引起同事和團隊的反感,特別是做這個項目的人,即使你是對的,也會讓人覺得你不看重他們的努力和成績。

2、將所獲得的資訊綜合對照

對同一件事,不同崗位的人視角和著眼點會有不同,那他們回饋的資訊也可能不同。

舉我自己的例子,曾經入職一家大型企業,在和合作部門同事聊天的時候,A君提到有XX需求,我們部門很迫切需要,你們能不能快速回應。我回頭和相關同事去瞭解,發現這個需求其實已經提給了B部門。而A君之所以提,是因為在那個部門的優先順序不高。那麼我們的重點就不是去做這個需求,而是要深挖為什麼B部門優先順序不高,這中間有沒有我們部門可以發力的地方?部門如果做了這個事情,部門和團隊可以獲得什麼?如果直接聽A君的要求,不去綜合瞭解,就有可能浪費人力物力。

3、不要輕易改變原有的計畫

通過實踐去熟悉業務,可以採用自己的方法,但是儘量不要改變原來的計畫。如果涉及到多方合作的專案,那就不要動原來的計畫,除非你有充分的理由。

4、在劃分優先順序的基礎上,先從小事入手

先選擇較小可以較快上手或見成效的事情,既可以在實踐中熟悉業務,也可以和同事們建立磨合度,自己信心也容易建立。

如果你是團隊leader

除了上文執行層要瞭解的,你還需要瞭解:

公司層面對部門的要求和期望是什麼?時間點是什麼?作為leader,你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整個部門或團隊負責。因此首先你要瞭解公司對部門的業績要求和時間點;團隊成員的工作情況和工作能力。leader要帶人,充分瞭解下屬的工作情況和能力,才能做好工作的分配;

你可以這樣瞭解

1、找HR要一份自己團隊人員資訊表,不要小看一份人員資訊表,它能讓你基本瞭解每位元下屬的情況包括不限於崗位、工作年限、畢業院校、專業和籍貫等,這些基本資訊能夠説明你建立對下屬的基本印象,提升此後跟下屬溝通的有效性。而資訊系統完善的公司中,一份人員資訊表甚至會包括過去幾年的員工工作表現,評級,提薪和轉崗等情況,簡直是百科全書;

2、和相關部門leader做次深談,瞭解實際工作中配合的情況,瞭解哪裡是需要改進的,有哪些業務是可以兩個部門共同合作的,瞭解對方部門關注的重點是什麼(這點很關鍵,職場上大家都不是活雷鋒,只有找到雙贏的價值才可以更好的合作)?;

3、團隊同事一對一聊天,瞭解實際工作的情況,他們在做什麼,自己覺得做得怎樣,對團隊有什麼意見,有沒有需要支援的地方;

4、相信這時你已經對整個工作狀況和團隊有了大致瞭解,此時再跟直接上級做一次溝通,總結你瞭解部門的現狀,請他做一些補充。重要的是,此時你需要跟他交換你對工作的大致計畫,趁機可瞭解到部門人員和資源的預算情況;

瞭解之後怎麼做

除了前述執行層的做法以外,你還需要:

對項目優先順序的梳理。作為leader,在瞭解公司業務之後,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專案優先順序進行梳理,調整不合理的安排;適當地解決團隊成員的問題。和團隊成員聊過之後,不要在意你得到的關於團隊氛圍的任何回饋(除非所有人都告訴你它糟透了),而把精力著重放在解決影響工作效率/結果的問題,改善能幫你贏的信任,建立良性迴圈。

#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快速上手。那麼瞭解到相應的資訊之後應該怎麼做?

1、不要輕易對一件事做出評價

上文已經說到“多看,多問,多聽,不要輕易評價”。在不瞭解具體事情背景過程的情況下,做出的評價一來草率,經不起推敲;二來容易引起同事和團隊的反感,特別是做這個項目的人,即使你是對的,也會讓人覺得你不看重他們的努力和成績。

2、將所獲得的資訊綜合對照

對同一件事,不同崗位的人視角和著眼點會有不同,那他們回饋的資訊也可能不同。

舉我自己的例子,曾經入職一家大型企業,在和合作部門同事聊天的時候,A君提到有XX需求,我們部門很迫切需要,你們能不能快速回應。我回頭和相關同事去瞭解,發現這個需求其實已經提給了B部門。而A君之所以提,是因為在那個部門的優先順序不高。那麼我們的重點就不是去做這個需求,而是要深挖為什麼B部門優先順序不高,這中間有沒有我們部門可以發力的地方?部門如果做了這個事情,部門和團隊可以獲得什麼?如果直接聽A君的要求,不去綜合瞭解,就有可能浪費人力物力。

3、不要輕易改變原有的計畫

通過實踐去熟悉業務,可以採用自己的方法,但是儘量不要改變原來的計畫。如果涉及到多方合作的專案,那就不要動原來的計畫,除非你有充分的理由。

4、在劃分優先順序的基礎上,先從小事入手

先選擇較小可以較快上手或見成效的事情,既可以在實踐中熟悉業務,也可以和同事們建立磨合度,自己信心也容易建立。

如果你是團隊leader

除了上文執行層要瞭解的,你還需要瞭解:

公司層面對部門的要求和期望是什麼?時間點是什麼?作為leader,你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整個部門或團隊負責。因此首先你要瞭解公司對部門的業績要求和時間點;團隊成員的工作情況和工作能力。leader要帶人,充分瞭解下屬的工作情況和能力,才能做好工作的分配;

你可以這樣瞭解

1、找HR要一份自己團隊人員資訊表,不要小看一份人員資訊表,它能讓你基本瞭解每位元下屬的情況包括不限於崗位、工作年限、畢業院校、專業和籍貫等,這些基本資訊能夠説明你建立對下屬的基本印象,提升此後跟下屬溝通的有效性。而資訊系統完善的公司中,一份人員資訊表甚至會包括過去幾年的員工工作表現,評級,提薪和轉崗等情況,簡直是百科全書;

2、和相關部門leader做次深談,瞭解實際工作中配合的情況,瞭解哪裡是需要改進的,有哪些業務是可以兩個部門共同合作的,瞭解對方部門關注的重點是什麼(這點很關鍵,職場上大家都不是活雷鋒,只有找到雙贏的價值才可以更好的合作)?;

3、團隊同事一對一聊天,瞭解實際工作的情況,他們在做什麼,自己覺得做得怎樣,對團隊有什麼意見,有沒有需要支援的地方;

4、相信這時你已經對整個工作狀況和團隊有了大致瞭解,此時再跟直接上級做一次溝通,總結你瞭解部門的現狀,請他做一些補充。重要的是,此時你需要跟他交換你對工作的大致計畫,趁機可瞭解到部門人員和資源的預算情況;

瞭解之後怎麼做

除了前述執行層的做法以外,你還需要:

對項目優先順序的梳理。作為leader,在瞭解公司業務之後,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專案優先順序進行梳理,調整不合理的安排;適當地解決團隊成員的問題。和團隊成員聊過之後,不要在意你得到的關於團隊氛圍的任何回饋(除非所有人都告訴你它糟透了),而把精力著重放在解決影響工作效率/結果的問題,改善能幫你贏的信任,建立良性迴圈。

#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