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蘇聯在二戰中有突出貢獻 總共殲滅德軍607個師

俄聯邦武裝力量中央博物館的勝利大廳裡,珍藏著一面紅旗,這就是俄羅斯人一直引以為豪的勝利紅旗。每逢重大慶典閱兵式,這面紅旗都會走在參閱部隊的最前頭。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到1941年夏天,德國法西斯已橫掃歐洲14個國家。為稱霸整個歐洲,1941年6月22日拂曉,德國法西斯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動用了190個師的兵力、近5000架飛機和3410輛坦克,分三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妄想在3個月內征服蘇聯。

蘇聯人民奮起自衛,衛國戰爭開始,蘇聯國土由此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歐洲主戰場。

在莫斯科的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中有6幅畫,藝術地再現了二戰期間蘇聯軍民進行的6次最重要戰役:莫斯科會戰、列寧格勒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第聶伯河會戰和強攻柏林。

1941年9月底,德軍集中大約80個師的兵力向莫斯科發動大規模進攻。

危急關頭,蘇聯政府號召全國人民不惜一切代價堅守每一寸土地,用鮮血和生命保衛首都。11月7日,儘管德軍飛機不停地對莫斯科進行空襲,但為鼓舞士氣,史達林決定按計劃在紅場舉行盛大閱兵式。受閱部隊通過紅場後,直接開赴前線同德軍作戰。12月5日,蘇軍在莫斯科城下發起反攻,經過40多天的激戰,終於取得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殲滅德軍50多萬,從而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粉碎了希特勒發動的“閃擊戰”。

就在進攻莫斯科的同時,德軍還逼近了蘇聯工業重鎮———列寧格勒,並於1941年9月8日切斷了該市的陸上聯繫。希特勒以為德軍很快就能攻入市區,甚至下令定了慶功宴的菜單,準備在列寧格勒犒勞德軍將領。然而,在之後近900天的圍困中,列寧格勒軍民經受了戰爭、嚴寒和饑餓的考驗,於1944月1月完全衝破了德軍對該市的圍困。

1942年夏季,德軍利用歐洲沒有第二戰場的時機,

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向蘇軍發動了新的進攻,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就此拉開序幕。在6個半月內,蘇德軍隊進行了激烈戰鬥,雙方參戰兵力達到200余萬人。這次會戰以德軍失敗而宣告結束,德軍損失150萬人,從而迫使希特勒轉入戰略防禦。因此,斯大林格勒會戰也就成了蘇德戰場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性轉捩點。

1943年7月至8月,蘇軍在庫爾斯克與德軍會戰,雙方投入的兵力達400萬人。會戰結束時,蘇軍消滅德軍50余萬人,擊毀德軍火炮3000門、坦克1500輛、飛機3700餘架。從此,蘇軍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隨後,蘇軍於1943年8月至12月實施了第聶伯河會戰。蘇軍收復第聶伯河左岸時已是深秋時節。橫渡冰冷刺骨的第聶伯河,考驗著每一個蘇聯官兵。然而,蘇軍硬是冒著德軍的槍林彈雨,突破了這道天塹。

1944年,蘇軍對德軍發動了10次殲滅性打擊,解放了全部被占國土並進入東歐。1945年初,蘇軍調動150個師的兵力,在1200公里的戰線上提前發動攻勢。1945年4月16日,蘇軍出動250萬兵力,開始強攻柏林。柏林是德國的心臟,德軍在此集中了近100萬人的兵力。經過浴血奮戰,4月30日,蘇聯紅軍終於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的屋頂。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5月8日午夜,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從1945年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從此,5月9日成為粉碎法西斯德國的勝利日。

蘇聯為什麼能贏得勝利

蘇聯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並最終取得戰爭勝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有蘇聯共產黨的堅強領導。1941年6月30日,蘇聯成立了以史達林為首的國防委員會,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的口號。為理順指揮關係,8月8日設立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為加強党對軍隊的領導,蘇共向前線派去了150萬名黨員和350萬名共青團員。戰爭期間,蘇共吸收了531.9萬名黨員。

二是蘇聯人民的戰鬥精神。為祖國而戰,每個蘇聯人都英勇殺敵,湧現了以馬特洛索夫、卓婭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據統計,戰爭期間,蘇聯軍民共有1.16萬余人成為“蘇聯英雄”,700萬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

三是雄厚的人力物力。1941年,蘇聯人口約為1.8億。戰爭爆發後,蘇聯共動員了3450萬人。二戰結束時,蘇軍總兵力達1280萬人。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飛機13.41萬架、坦克10.28萬輛、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

四是擁有先進的作戰理論。蘇軍軍事理論家早就提出了大縱深作戰理論。戰爭期間,蘇軍成功解決了組織與實施寬正面、大縱深的戰略進攻等一系列軍事問題,保證了衛國戰爭的勝利。此外,蘇軍還湧現出了以朱可夫元帥為代表的一批傑出統帥和將領。

五是廣闊的疆域為蘇聯抵抗德軍侵略提供了戰略縱深。蘇聯陸地面積為2227.4萬平方公里,地跨11個時區。二戰初期,雖然德軍很快佔領了歐洲各國,但卻無法一口吞下龐大的蘇聯。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蘇聯政府仍控制著2/3以上的國土。此外,嚴寒的天氣也幫助了蘇聯。莫斯科的嚴寒,讓德軍和1812年入侵沙俄的拿破崙軍隊一樣,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蘇聯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蘇聯衛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爭期間,蘇軍共殲滅德軍607個師,盟軍只殲滅了德軍176個師。盟軍實施的包括諾曼地登陸在內的各大戰役均無法與蘇德戰爭相提並論。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蘇德雙方共有1.3萬輛坦克投入交戰,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交戰。在第聶伯河會戰中,蘇軍共動用了400多萬人,從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全面出擊。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2700萬人死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二戰令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戰前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如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被徹底打垮,英國和法國也大傷元氣。蘇聯經受了戰火的洗禮,社會主義陣營由此形成。

二戰對俄羅斯民族的影響

鬥轉星移,“5·9勝利日”已成為俄羅斯人心中最值得驕傲和緬懷的事情。可以說,衛國戰爭造就了俄羅斯的民族性格,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俄羅斯人。直到現在,俄民族特有的領土觀仍是“國土越大越安全”。

如今,在俄羅斯的每個角落,仍能發現二戰的影子。戰爭改變了俄羅斯城鎮的建築格局,無論走到哪裡,城鎮中最主要的地方一定會有二戰紀念碑和長明火,一定會有勝利廣場和戰爭博物館。同樣,不論在鄉村還是城市,每逢重要活動,人們都會看到胸佩軍功章的老戰士。

考驗著每一個蘇聯官兵。然而,蘇軍硬是冒著德軍的槍林彈雨,突破了這道天塹。

1944年,蘇軍對德軍發動了10次殲滅性打擊,解放了全部被占國土並進入東歐。1945年初,蘇軍調動150個師的兵力,在1200公里的戰線上提前發動攻勢。1945年4月16日,蘇軍出動250萬兵力,開始強攻柏林。柏林是德國的心臟,德軍在此集中了近100萬人的兵力。經過浴血奮戰,4月30日,蘇聯紅軍終於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的屋頂。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5月8日午夜,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從1945年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從此,5月9日成為粉碎法西斯德國的勝利日。

蘇聯為什麼能贏得勝利

蘇聯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並最終取得戰爭勝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有蘇聯共產黨的堅強領導。1941年6月30日,蘇聯成立了以史達林為首的國防委員會,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的口號。為理順指揮關係,8月8日設立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為加強党對軍隊的領導,蘇共向前線派去了150萬名黨員和350萬名共青團員。戰爭期間,蘇共吸收了531.9萬名黨員。

二是蘇聯人民的戰鬥精神。為祖國而戰,每個蘇聯人都英勇殺敵,湧現了以馬特洛索夫、卓婭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據統計,戰爭期間,蘇聯軍民共有1.16萬余人成為“蘇聯英雄”,700萬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

三是雄厚的人力物力。1941年,蘇聯人口約為1.8億。戰爭爆發後,蘇聯共動員了3450萬人。二戰結束時,蘇軍總兵力達1280萬人。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飛機13.41萬架、坦克10.28萬輛、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

四是擁有先進的作戰理論。蘇軍軍事理論家早就提出了大縱深作戰理論。戰爭期間,蘇軍成功解決了組織與實施寬正面、大縱深的戰略進攻等一系列軍事問題,保證了衛國戰爭的勝利。此外,蘇軍還湧現出了以朱可夫元帥為代表的一批傑出統帥和將領。

五是廣闊的疆域為蘇聯抵抗德軍侵略提供了戰略縱深。蘇聯陸地面積為2227.4萬平方公里,地跨11個時區。二戰初期,雖然德軍很快佔領了歐洲各國,但卻無法一口吞下龐大的蘇聯。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蘇聯政府仍控制著2/3以上的國土。此外,嚴寒的天氣也幫助了蘇聯。莫斯科的嚴寒,讓德軍和1812年入侵沙俄的拿破崙軍隊一樣,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蘇聯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蘇聯衛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爭期間,蘇軍共殲滅德軍607個師,盟軍只殲滅了德軍176個師。盟軍實施的包括諾曼地登陸在內的各大戰役均無法與蘇德戰爭相提並論。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蘇德雙方共有1.3萬輛坦克投入交戰,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交戰。在第聶伯河會戰中,蘇軍共動用了400多萬人,從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全面出擊。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2700萬人死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二戰令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戰前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如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被徹底打垮,英國和法國也大傷元氣。蘇聯經受了戰火的洗禮,社會主義陣營由此形成。

二戰對俄羅斯民族的影響

鬥轉星移,“5·9勝利日”已成為俄羅斯人心中最值得驕傲和緬懷的事情。可以說,衛國戰爭造就了俄羅斯的民族性格,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俄羅斯人。直到現在,俄民族特有的領土觀仍是“國土越大越安全”。

如今,在俄羅斯的每個角落,仍能發現二戰的影子。戰爭改變了俄羅斯城鎮的建築格局,無論走到哪裡,城鎮中最主要的地方一定會有二戰紀念碑和長明火,一定會有勝利廣場和戰爭博物館。同樣,不論在鄉村還是城市,每逢重要活動,人們都會看到胸佩軍功章的老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