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產動畫的另一種打開方式,你看懂《大護法》了嗎?

最近三年,每個夏天都少不了一部“大”字頭的國產動畫電影來助興。前年有國漫史上里程碑式的《大聖歸來》,去年有毀譽參半的《大魚海棠》,今年則是一個長得頗像粽子的小紅胖子。

電影《大護法》自7月13日開畫起,就在網路上迅速掀起熱度,“前所未見”的暴力美學引發眾多網友解析。在豆瓣網上,它和前年的《大聖歸來》獲得一樣高的8.2分。誰也沒想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紅胖子還順便扛起了拯救2017年國產片口碑的大旗。

有網友評價:如果說《大聖歸來》讓人看到了國產動畫的良心,

那麼《大護法》則讓人看到了國產動畫的思想。

《大護法》的情節稱得上錯綜複雜,但尚不算晦澀。奕衛國太子生性叛逆,不願為王,受限出逃後來到了花生鎮。掌管小鎮的吉安大人以培育“黑蠱石”為私利,以製造瘟疫騙局為手段,控制著這裡的居民——花生人。花生人成了生產“黑蠱石”的工具,當花生人身上長出鬼蘑菇時便會被冠名得瘟病而處決。

奕衛國大護法找到了太子,一起成為這裡的“攪局者”……

為了儘快切入故事的主場景,影片開頭以人物獨白的方式為我們鎖定了主人公“大護法”——這個披著紅斗篷的萌胖子從外部世界來到了花生鎮。在這個世故卻天真、有時文藝得近乎矯情的胖子的碎碎念裡,一段交織著陰謀和探秘的故事徐徐展開。

從《大聖歸來》到《大魚海棠》再到《大護法》,光線影業每年一部的“成人動畫”之路,終於在今年鋪設出了軌跡。在光線影業總裁易巧看來,中國動畫也可以做出有深度有內涵的作品,甚至可以超越真人電影,“這樣的話,觀眾會對中國動畫有更多期待,創作者也能更有信心創作不同類型的作品,而不是一味模仿跟風,

才能做到真正的百花齊放、國漫崛起。”

《大護法》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它的畫風,與那些追求逼真的動畫不同,該片採取了相對簡單的線條,勾勒的人物與山水層次分明,若隱若現的山脈給人以僻靜、荒涼的感覺,交疊時有種看動態漫畫的樂趣。

而影片中間很多激烈的打鬥場景,又畫得很寫實,細節豐富,並選擇了大量的相近的紅色體現鬥爭的緊張和慘烈。片中大護法的噩夢又是詭譎的裝飾畫風格,

可見場景設計師造詣之高。

在水墨畫風格的基礎上,人物的設計也很多變:花生人的三指以及空洞的眼睛、飯團一樣的大護法帶著一隻超萌的糯米團子、徐錦江客串的太子、人模人樣的小鳴、王者榮耀阿珂客串的美女以及土肥圓吉安大仙,無不展示著片方滿滿的誠意。

可喜可賀的是,在年復一年的探索中,我們終於找回了屬於自己的美術風格,終於不再有人會抓著其中的小配角說:這個又抄襲了日本某某動畫。

難能可貴的是,《大護法》不像歐美電影中的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刻意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形象塑造。片中所有人物都在進行著人性反思和哲學思辨,尤其大護法,扮演了一名實用哲學的代言人,在不停的囉嗦絮叨之間傳講著人生價值和終極意義。“一邊是壞,一邊是蠢”,這句臺詞正好是為花生人覺醒之前的無限衝動而墊戲。再“蠢”的物類都能識得破隱藏在“神仙”身份之下的“壞”,關於瘟神的彌天大謊,則只是保證“壞”不被識破和“蠢”不在意被謊言欺騙的圓局表達。這時候,自然覺醒確實比被迫警悟來得更自然。

如是觀之,在影片技術方面,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確實在《大護法》中得到了空前體現。如果說《大聖歸來》《大魚海棠》是探路之作,至多屬於“中國製造”,那麼,《大護法》則有“中國創造”的氣勢和功底。在堅守主流意識的基礎之上,與歐美模式的烏托邦題材甚至世界動畫影片進行同台PK,這讓我們找到了文化自信。可以說,中國動畫將完全可以向世界動畫制定“中國方案”,輸出我們自己的價值觀。

(本文綜合光明日報、北京日報、山東商報等報導)

無不展示著片方滿滿的誠意。

可喜可賀的是,在年復一年的探索中,我們終於找回了屬於自己的美術風格,終於不再有人會抓著其中的小配角說:這個又抄襲了日本某某動畫。

難能可貴的是,《大護法》不像歐美電影中的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刻意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形象塑造。片中所有人物都在進行著人性反思和哲學思辨,尤其大護法,扮演了一名實用哲學的代言人,在不停的囉嗦絮叨之間傳講著人生價值和終極意義。“一邊是壞,一邊是蠢”,這句臺詞正好是為花生人覺醒之前的無限衝動而墊戲。再“蠢”的物類都能識得破隱藏在“神仙”身份之下的“壞”,關於瘟神的彌天大謊,則只是保證“壞”不被識破和“蠢”不在意被謊言欺騙的圓局表達。這時候,自然覺醒確實比被迫警悟來得更自然。

如是觀之,在影片技術方面,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確實在《大護法》中得到了空前體現。如果說《大聖歸來》《大魚海棠》是探路之作,至多屬於“中國製造”,那麼,《大護法》則有“中國創造”的氣勢和功底。在堅守主流意識的基礎之上,與歐美模式的烏托邦題材甚至世界動畫影片進行同台PK,這讓我們找到了文化自信。可以說,中國動畫將完全可以向世界動畫制定“中國方案”,輸出我們自己的價值觀。

(本文綜合光明日報、北京日報、山東商報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