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HPV感染就是宮頸癌?別恐慌,發現它你很幸運!

說起宮頸癌,人人聞風色變。和其他癌症相比,宮頸癌是唯一明確病因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病主要是與HPV病毒感染有關。鑒於HPV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關係密切,大部分女性在體檢或就醫檢查中發現HPV感染後,

都會比較焦慮。那麼,體檢發現HPV感染就是患上宮頸癌嗎?

查出HPV病毒感染 嚇的茶飯不思

近日,小編在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宮頸疾病中心梁慧主任的診室,遇到前來就診的袁女士。

袁女士今年43歲,公司每年都會組織員工體檢,袁女士今年的體檢報告和往年有些不同,

報告單提示HPV16型病毒-陽性,醫護人員告訴她是宮頸癌病毒之一,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診,排除宮頸病變可能。嚇的袁女士當場腿肚子都軟了,回家後坐臥不寧,茶飯不思。“更可氣的是老公居然還以為我得的是什麼性病,擔心傳染他。”袁女士氣憤中又有些擔憂,“梁主任,這不會真是什麼性病吧?我不會真得了宮頸癌吧?”袁女士緊張的詢問。

梁慧主任說:“很多女性體檢發現HPV感染,

就特別恐慌,整日害怕、擔心,之所以這樣還是因為對HPV病毒不夠瞭解。”

HPV感染不止性傳播一種方式 不必猜疑性☆禁☆伴☆禁☆侶

梁慧主任告訴小編,在門診中很多患者來後就問“HPV感染是不是就得宮頸癌了?”,甚至還有人認為HPV感染是一種性病,引起家庭的不和諧,這都是對HPV病毒不瞭解導致的誤區。

其實,HPV感染就像感冒一樣常見,高達70%的女性在一生當中會感染HPV病毒,

主要針對已婚婦女,其中90%的感染者會通過自身免疫力將病毒清除掉,僅僅有5%左右的HPV持續感染人群才會發生宮頸病變。一些研究證明沒有性☆禁☆生☆禁☆活的女性是不會感染HPV病毒的。

HPV病毒通常通過性行為傳播,一些不當的行為方式會導致HPV特別是高危型HPV感染風險增加,從而增加宮頸癌風險,比如:首次性☆禁☆生☆禁☆活年齡過早、性行為混亂、多個性☆禁☆伴☆禁☆侶、濫性等均會導致高危型HPV病毒感染風險增加,

從而增加宮頸癌發病風險;丈夫婚外性行為、丈夫陰☆禁☆莖癌、丈夫或性☆禁☆伴☆禁☆侶的陰☆禁☆莖包皮垢會導致妻子感染HPV的風險增加從而增加宮頸癌的風險。另外,吸煙也會增加宮頸癌風險,而且吸煙與HPV有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加宮頸癌風險。其他像早婚、初產年齡早、多次人流、多孕多產也是高危因素,這是因為懷孕時體內性激素水準變化,促進細胞發生異型增生,以及多次分娩或流產反復機械性刺激損傷宮頸,
增加病毒感染機會。

但生活中很多場合都存在HPV病毒,有研究表明接觸不乾淨的衛生潔具和用品也可能會感染HPV病毒。所以發現高危型HPV 病毒感染,不必因此猜疑性☆禁☆伴☆禁☆侶一定會有出軌行為,引起家庭不和諧。但低危型HPV感染如HPV6,11型可導致生☆禁☆殖☆禁☆器尖銳濕疣的發生,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性病了。

HPV家族成員眾多 16型和18型危害最大

據梁慧主任介紹,HPV中文名叫人乳☆禁☆頭瘤病毒,其家族成員眾多,有100多種分型。女性HPV感染很常見,大部分的感染在一兩年內可自動消退或被自身免疫力抑制,不會引起病變。但是,與生殖道有關的高危型HPV大約有15種,其中致病性最強就是HPV16和HPV18兩個分型,會給宮頸造成大麻煩,引起宮頸癌。

臨床中一旦發現是這兩種HPV病毒感染,會立即轉診陰☆禁☆道鏡檢查,必要時做活檢,明確有沒有病變,也就是說對這兩種病毒感染高度重視。

如果體檢發現是16和18以外的其他分型感染,一般會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細胞學有問題的才會轉診陰☆禁☆道鏡。

梁慧主任也指出,並不是感染上HPV就會得宮頸癌,只有長期的持續感染才會引起宮頸的癌前病變和宮頸癌。也就是說HPV 病毒通常作為“訪客”出現,多半會自動離開。只有在免疫力低下或多個性☆禁☆伴☆禁☆侶時有可能引起持續感染。

HPV病毒檢測是宮頸癌主要篩查手段 敏感性高

雖說婦科體檢發現HPV感染會引起緊張和不安,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比較幸運的事。因為,一旦發現HPV病毒的存在,醫生就會展開調查,進行一系列的檢測和治療,以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目前,篩查宮頸癌前病變的途徑主要是兩種,即TCT、HPV。發現HPV病毒後首先進行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即TCT),但這種方式敏感性較差,有時候已經存在宮頸癌前病變了顯示結果還是陰性,級別越低的醫院敏感性越差。尤其是在大型體檢的時候更容易漏診,細胞學檢查品質也不好控制,有時同一個標本,在不同醫院、不同醫生診斷,結果也可能不一樣。所以說目前主要以HPV作為主要篩查手段。HPV敏感性很高,持續性同一型別的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條件。HPV、TCT檢測成陰性,便大可放心,發生宮頸癌的幾率就明顯降低,可2-3年之後重複篩查。如果HPV呈陽性,需到專科醫生處諮詢,醫生會根據細胞學結果決定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陰☆禁☆道鏡和活檢。

HPV四價疫苗上市 預防效果、範圍更廣

從去年宮頸癌2價疫苗上市,各種宣傳報導沸沸揚揚。採訪中,梁慧主任介紹,2017年6月初,4價HPV疫苗在國內上市,較之前2價疫苗,4價疫苗預防效果、範圍更廣,它是對HPV病毒4種變異體(HPV6、11、16、18)均有免疫作用的疫苗。也就是說,4價HPV疫苗除了對HPV16或18型相關的宮頸癌前病變具有100%的保護效力,對HPV6和HPV11兩種分型導致的生殖道尖銳濕疣等傳染性性病也起到預防作用,也就是說接種四價疫苗可同時預防生殖道疣及70%左右的宮頸癌。

另外國際上還有9價疫苗,可以覆蓋9中高危型HPV感染所致的宮頸癌,但目前,還尚未通過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認證,國內還沒有被允許上市。

同時,梁慧主任也提醒,HPV疫苗對宮頸癌的預防效果毋庸置疑,但對於已經發生的HPV感染是不具有預防作用的,或起作用很小。最合適的接種年齡是9-25歲,主要是按照有無性☆禁☆生☆禁☆活階段界定,但最好是在青春期進行。有性☆禁☆生☆禁☆活後接種疫苗預防效果會降低,但若未感染過相應病毒仍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接種HPV疫苗後也並非高枕無憂,其僅可預防70%左右的宮頸癌,故仍需定期篩查。

女性多久進行一次HPV檢測?

宮頸癌的預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近年來國家施行免費“兩癌”(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政策,讓廣大女性對宮頸癌有效預防和早診早治。

其實,從宮頸癌前病變到宮頸癌有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平均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宮頸癌是唯一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癒的癌症,只要及時發現並給予正確治療,是完全可以阻斷癌變發展的,所以女性朋友大可放心。但前提是一定要定期進行宮頸病變檢查。

梁慧主任建議,就國內醫療水準和地區差異而言,有性☆禁☆生☆禁☆活的女性從21歲開始定期進行細胞學檢查,或者從第一次性☆禁☆生☆禁☆活後,每兩年做一次宮頸癌預防篩查。25歲以後建議每2-3年單獨做一次HPV初篩或HPV、TCT聯合篩查。初次性行為過早、多個性☆禁☆伴☆禁☆侶、吸煙、高危型HPV感染者患宮頸癌的風險高,應適當增加宮頸癌預防檢查次數。日常生活中,增強鍛煉、加強抵抗力。65歲以上女性,如果一直定期篩查,且最近5年內兩次宮頸癌檢查均正常,可以停止檢查。

HPV家族成員眾多 16型和18型危害最大

據梁慧主任介紹,HPV中文名叫人乳☆禁☆頭瘤病毒,其家族成員眾多,有100多種分型。女性HPV感染很常見,大部分的感染在一兩年內可自動消退或被自身免疫力抑制,不會引起病變。但是,與生殖道有關的高危型HPV大約有15種,其中致病性最強就是HPV16和HPV18兩個分型,會給宮頸造成大麻煩,引起宮頸癌。

臨床中一旦發現是這兩種HPV病毒感染,會立即轉診陰☆禁☆道鏡檢查,必要時做活檢,明確有沒有病變,也就是說對這兩種病毒感染高度重視。

如果體檢發現是16和18以外的其他分型感染,一般會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細胞學有問題的才會轉診陰☆禁☆道鏡。

梁慧主任也指出,並不是感染上HPV就會得宮頸癌,只有長期的持續感染才會引起宮頸的癌前病變和宮頸癌。也就是說HPV 病毒通常作為“訪客”出現,多半會自動離開。只有在免疫力低下或多個性☆禁☆伴☆禁☆侶時有可能引起持續感染。

HPV病毒檢測是宮頸癌主要篩查手段 敏感性高

雖說婦科體檢發現HPV感染會引起緊張和不安,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比較幸運的事。因為,一旦發現HPV病毒的存在,醫生就會展開調查,進行一系列的檢測和治療,以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目前,篩查宮頸癌前病變的途徑主要是兩種,即TCT、HPV。發現HPV病毒後首先進行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即TCT),但這種方式敏感性較差,有時候已經存在宮頸癌前病變了顯示結果還是陰性,級別越低的醫院敏感性越差。尤其是在大型體檢的時候更容易漏診,細胞學檢查品質也不好控制,有時同一個標本,在不同醫院、不同醫生診斷,結果也可能不一樣。所以說目前主要以HPV作為主要篩查手段。HPV敏感性很高,持續性同一型別的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條件。HPV、TCT檢測成陰性,便大可放心,發生宮頸癌的幾率就明顯降低,可2-3年之後重複篩查。如果HPV呈陽性,需到專科醫生處諮詢,醫生會根據細胞學結果決定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陰☆禁☆道鏡和活檢。

HPV四價疫苗上市 預防效果、範圍更廣

從去年宮頸癌2價疫苗上市,各種宣傳報導沸沸揚揚。採訪中,梁慧主任介紹,2017年6月初,4價HPV疫苗在國內上市,較之前2價疫苗,4價疫苗預防效果、範圍更廣,它是對HPV病毒4種變異體(HPV6、11、16、18)均有免疫作用的疫苗。也就是說,4價HPV疫苗除了對HPV16或18型相關的宮頸癌前病變具有100%的保護效力,對HPV6和HPV11兩種分型導致的生殖道尖銳濕疣等傳染性性病也起到預防作用,也就是說接種四價疫苗可同時預防生殖道疣及70%左右的宮頸癌。

另外國際上還有9價疫苗,可以覆蓋9中高危型HPV感染所致的宮頸癌,但目前,還尚未通過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認證,國內還沒有被允許上市。

同時,梁慧主任也提醒,HPV疫苗對宮頸癌的預防效果毋庸置疑,但對於已經發生的HPV感染是不具有預防作用的,或起作用很小。最合適的接種年齡是9-25歲,主要是按照有無性☆禁☆生☆禁☆活階段界定,但最好是在青春期進行。有性☆禁☆生☆禁☆活後接種疫苗預防效果會降低,但若未感染過相應病毒仍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接種HPV疫苗後也並非高枕無憂,其僅可預防70%左右的宮頸癌,故仍需定期篩查。

女性多久進行一次HPV檢測?

宮頸癌的預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近年來國家施行免費“兩癌”(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政策,讓廣大女性對宮頸癌有效預防和早診早治。

其實,從宮頸癌前病變到宮頸癌有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平均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宮頸癌是唯一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癒的癌症,只要及時發現並給予正確治療,是完全可以阻斷癌變發展的,所以女性朋友大可放心。但前提是一定要定期進行宮頸病變檢查。

梁慧主任建議,就國內醫療水準和地區差異而言,有性☆禁☆生☆禁☆活的女性從21歲開始定期進行細胞學檢查,或者從第一次性☆禁☆生☆禁☆活後,每兩年做一次宮頸癌預防篩查。25歲以後建議每2-3年單獨做一次HPV初篩或HPV、TCT聯合篩查。初次性行為過早、多個性☆禁☆伴☆禁☆侶、吸煙、高危型HPV感染者患宮頸癌的風險高,應適當增加宮頸癌預防檢查次數。日常生活中,增強鍛煉、加強抵抗力。65歲以上女性,如果一直定期篩查,且最近5年內兩次宮頸癌檢查均正常,可以停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