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山丨“菌棒子”“菜籃子”“果盤子”,走出“新路子”

萬山敖寨鄉:擺好“菌棒子”豐富“菜籃子”端穩“果盤子”走好產業扶貧“新路子”

近年來,萬山區敖寨鄉在開展精准扶貧中,以決戰貧困、提前趕超、同步全面小康為總目標,以“六個到村到戶”為抓手,在全鄉“三農”規劃的基礎上,通過找准貧困根源、發展特色產業、探索創新622利益聯結機制改革等方法,擺好“菌棒子”、豐富“菜籃子”、端穩“果盤子”,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助推扶貧攻堅取得實效。

目前,該鄉有貧困442戶1040人,一直以來,由於種種原因,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留守在家,靠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農業為生。雖然自身勤勞,但苦於找不到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又沒有資金來源,加之這些年傳統農業行情不好,於是落下了窮根。為助力扶貧攻堅,該鄉決定在食用菌、大棚蔬菜和精品水果種植上大做文章,鼓起群眾“錢袋子”。

擺好“菌棒子”,創新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

2016年以來,該鄉按照“建設一個基地、瞄準一個產業、配強一個班子、建立一套機制、創建一個模式”的“五 個一”產業發展機制,創新了“黨組織+622”扶貧產業利益聯結機制,推動以中華山村為核心的食用菌扶貧產業基地建設。通過編制規劃占地1300餘畝的食用菌產業基地,整合資金435萬元,撬動銀行資金500萬元,完成產業基地的水、電、路、訊和廠房、烘乾房、生產便道等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推行“村整建制託管”土地流轉模式,並引導有技術、有實力、有意願的專業種植大戶、農民工等返鄉自辦合作社發展產業,引進榮忠農業和侗菇菌業2家龍頭企業投資500萬元,率先設廠,搭建起產業園區食用菌技術、市場、管理合作交流平臺,加大食用菌培訓力度,讓全鄉農民群眾人人懂技術,推動農民群眾產業園區就業。

提出“企業帶農戶、老鄉幫老鄉”的發展方式,通過貧困戶“精扶貸”和小額扶貧“特惠貸”、財政扶貧資金小額貸款貼息政策,對精准扶貧戶入股合作社發展產業進行貸款貼息入股本鄉食用菌企業。對沒有勞動力的精准扶貧戶,採取產業託管模式,貧困戶獲取產業收入脫貧。

目前,該鄉成立公司2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10家,帶動該鄉80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建成規範化生產大棚60個,

簡易大棚287個,年生產黑木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1100萬棒,產主要銷往浙江、湖南、貴陽、銅仁等市場,累計實現年產值9000萬元,純利潤近2000萬元,有效帶動精准扶貧戶260戶782人直接受益,輻射帶動該鄉1000多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豐富“菜籃子”,拓寬產業扶貧新管道

為增強貧困村的脫貧“造血”功能,該鄉按照萬山區委推動產業脫貧到村到戶到人“六變”改革,大力推進“跨地域、跨區域”脫貧機制建設。借助全區推廣“九豐農業+”模式,徹底轉變“抓扶貧就是給資金”的觀念,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為基礎,在兩河口村新建了一個標準化蔬菜大棚基地,培育一個蔬菜品牌,帶動2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

該基地占地面積26畝,專案總投資180余萬元,整個園區建設從今年3月初規劃到大棚建成,到6月蔬菜上市僅僅用了3個月時間。目前,一期大棚蔬菜的黃瓜、辣椒等已經成功大批量上市。大棚內種植有西瓜、黃瓜、番茄、辣椒、絲瓜等五個大類七個品種,預計年總收入達80萬元,帶動就業62人,其中精准扶貧戶27人,實現戶均增收0.8萬元以上。

同時,該鄉在加強農產品對外銷售的同時,還要求農服務中心嚴控農產品入市環節,對每一件流入市場的農產品都進行嚴格檢測、把關,檢測合格的產品方可進入市場。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讓涉及貧困戶利益的農產品能夠賣得出,還要讓它賣得好。”該鄉主要負責同志表示,為讓貧困戶獲得最大收益,該鄉還主動與銅仁華聯超市達成合作協定,並結合精准扶貧政策,試點“訂單直銷”。

“菜籃子+精准扶貧”,既豐富了主城區市民的餐桌,滿足了城市居民對農特產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強了貧困戶們發展產業的動力。“以前總擔心菜種多了賣不掉,現在城裡有超市專門銷售,我們只管種好就行。” 該基地相關負責人說道。

今年底,該鄉蔬菜產業將在兩河口村全面鋪開。屆時,蔬菜種植示範產業園將擴大至10萬平方米。

端穩“果盤子”,建好產業扶貧“花果山”

近年來,該鄉按照“強基礎、促轉型、保增收、惠民生”的農業農村工作要求,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作為促進民生事業的重要內容,以“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風情,一村一產業”佈局發展,依託精品水果種植合作社和農產品銷售公司,將精准識別後的貧困戶納入其中,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以土地參股份紅,建成香柚、空心李、提子等產業基地,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著力抓好特色產業“改窮業”,讓山區讓貧困群眾 “穩得住”“能致富”。積極主動作為,立足山區自然資源優勢,在兩河口村、洋世界村打造了集農旅一體化的香柚產業帶,共發展香柚540畝;在甕背村大力發展特色精品水果種植業,發展黃桃350畝,空心李200畝,提子80畝,覆蓋了40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每月可實現務工收入2000多元。

同時,對精品水果專案獲得的利潤採取??“622”分配模式,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土地入股基礎分紅、精扶貸資金入股固定分紅及產業效益分紅,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妥善解決群眾長遠生計和持續穩定收入問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豐收,加快實現貧困群眾精准脫貧。

昔日的荒山荒坡正在變成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花果山”,坡上蓋上了“被子”,農民掙得了票子。這些滿山遍野的經果林即將成為該鄉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精彩推薦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該鄉按照萬山區委推動產業脫貧到村到戶到人“六變”改革,大力推進“跨地域、跨區域”脫貧機制建設。借助全區推廣“九豐農業+”模式,徹底轉變“抓扶貧就是給資金”的觀念,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為基礎,在兩河口村新建了一個標準化蔬菜大棚基地,培育一個蔬菜品牌,帶動2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

該基地占地面積26畝,專案總投資180余萬元,整個園區建設從今年3月初規劃到大棚建成,到6月蔬菜上市僅僅用了3個月時間。目前,一期大棚蔬菜的黃瓜、辣椒等已經成功大批量上市。大棚內種植有西瓜、黃瓜、番茄、辣椒、絲瓜等五個大類七個品種,預計年總收入達80萬元,帶動就業62人,其中精准扶貧戶27人,實現戶均增收0.8萬元以上。

同時,該鄉在加強農產品對外銷售的同時,還要求農服務中心嚴控農產品入市環節,對每一件流入市場的農產品都進行嚴格檢測、把關,檢測合格的產品方可進入市場。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讓涉及貧困戶利益的農產品能夠賣得出,還要讓它賣得好。”該鄉主要負責同志表示,為讓貧困戶獲得最大收益,該鄉還主動與銅仁華聯超市達成合作協定,並結合精准扶貧政策,試點“訂單直銷”。

“菜籃子+精准扶貧”,既豐富了主城區市民的餐桌,滿足了城市居民對農特產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強了貧困戶們發展產業的動力。“以前總擔心菜種多了賣不掉,現在城裡有超市專門銷售,我們只管種好就行。” 該基地相關負責人說道。

今年底,該鄉蔬菜產業將在兩河口村全面鋪開。屆時,蔬菜種植示範產業園將擴大至10萬平方米。

端穩“果盤子”,建好產業扶貧“花果山”

近年來,該鄉按照“強基礎、促轉型、保增收、惠民生”的農業農村工作要求,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作為促進民生事業的重要內容,以“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風情,一村一產業”佈局發展,依託精品水果種植合作社和農產品銷售公司,將精准識別後的貧困戶納入其中,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以土地參股份紅,建成香柚、空心李、提子等產業基地,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著力抓好特色產業“改窮業”,讓山區讓貧困群眾 “穩得住”“能致富”。積極主動作為,立足山區自然資源優勢,在兩河口村、洋世界村打造了集農旅一體化的香柚產業帶,共發展香柚540畝;在甕背村大力發展特色精品水果種植業,發展黃桃350畝,空心李200畝,提子80畝,覆蓋了40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每月可實現務工收入2000多元。

同時,對精品水果專案獲得的利潤採取??“622”分配模式,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土地入股基礎分紅、精扶貸資金入股固定分紅及產業效益分紅,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妥善解決群眾長遠生計和持續穩定收入問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豐收,加快實現貧困群眾精准脫貧。

昔日的荒山荒坡正在變成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花果山”,坡上蓋上了“被子”,農民掙得了票子。這些滿山遍野的經果林即將成為該鄉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精彩推薦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