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普京拜訪少林寺時為何對一通石碑念念不忘?

1/普京盛讚少林一通碑

2006年3月21日至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在活動間隙,普京還以私人名義專程造訪位於河南登封的少林寺。在歷任俄羅斯國家元首中,他是來到“中國功夫聖地”的第一人。在少林寺逗留期間,普京除了觀看武僧的表演了,還在少林寺大和尚釋永信的陪同下,參觀了一通石碑。

那是一通什麼樣的石碑,竟能引得普京的好奇與參拜?

我們先來看看那通石碑的樣貌——

猛一看,石碑上的畫像是一位大阿福,細看是一個胖和尚,進而仔細一細看,才會看破其中的奧秘——人臉的左側臉部,是一個頭戴方巾者,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右側臉部是頭後挽個髮髻的人,則是道教的代表,即老子。在這個石刻圖像上佛教的釋迦牟尼的臉部,由儒家孔子的臉,

道教老子的臉組合而成。因三教共存一碑,一片圓融。這三個頭像合在一起,加上合肩、合上身,渾成一體,兩手捧“九流混元圖”,構成佛、儒、道三教及“九流”的相生相依。加上,碑的畫面上方刻有唐肅宗李亨的“三教聖像贊”,因此此碑名為“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

熱愛中國文化的普京,對少林寺的鎮寺之寶“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產生了濃厚興趣,釋永信大和尚適時向他介紹了此碑的來歷與寓意後,

普京不斷點頭,對中國文化深表認同。

[附]《三教聖像贊》(唐肅宗李亨):

“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綱常是正。農流務本,墨流備世,名流責實,法流輔制,縱橫應對,小說諮詢,陰陽順天,醫流原人,雜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難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

金玉五穀,心身皮膚,鼻口耳目,為善殊途,鹹歸於治。曲士偏執,黨同排異,毋患多岐,各有所施。要在圓融,一以貫之。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

此讚語點明了三教九流的思想實質,最後歸結為“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闡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

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相互補充與融合的有機整體。追本溯源,儒釋道三家本是一體,九流學派同出一源。

至今,少林寺的這通鎮寺碑還在講述著“三教九流”的濟世輝煌。

那麼,“三教九流”到底指的什麼?

2/三教九流的最初含義

記得小時候生活在鄉村,過的都是集體生產、按工分吃飯的“規矩”生活,人們的交際圈是窄而又窄,除了同村的鄉親,就是偶有來往的親戚。這樣的人家,是規矩人家。而有些“不務正業”的,出工時耍滑偷懶,有時還會偷偷跑出去做搞點副業,做點小生意,因此認識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各類“社會人士”。用大人們的話說就是,“三教九流”的人他都認識。那時,“三教九流”就成了不務正業的江湖閒人的代稱,是被人所鄙棄的。

其實,“三教九流”的本義是非常高大上的。

“三教九流”的說法在中國自古有之。三教,在漢朝時,漢儒將“夏尚武,殷尚敬,周尚文”成為三教,也有將儒家的施教內容稱為三教的。在佛教傳入中國後,三教通常是指儒教、道教、佛教。後世的三教,意思基本固定,指儒、釋、道。

九流,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3/三教

●儒教又稱“孔教”“聖教”(儒教不等於儒學)。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終極目標。儒教是禮樂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繼承者。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4/九流

所謂的九流,就是在先秦諸子百家共生的那個歷史時期非常有影響的著名學派,都是對社會發展與進步有積極作用的。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代表人物有老子與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

●陰陽家是盛行于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

●法家是戰國時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謂是“獨步天下”。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他們提出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為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盪的主要統治手段。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

●名家是以辯論名實等思辨問題為中心,並且以善辯成名的一個學派,又稱“辯者”、“刑(形)名家”。由於他們的研究方法奇特,雖然名家擅長論辯,但其論辯又流於“苛察繳繞”,疙疙瘩瘩,詭譎奇異,所以歷史上一直名聲不好。

●墨家約產生于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從他們的組織管理來看,墨家可稱是中國最早的幫派之祖。

●縱橫家即合縱連橫的兩大陣營。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這兩大名人對手,都是鬼穀子的學生。

●雜家是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學派,以博采各家之說見長。雜家在歷史上並未如何顯赫,雖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實際上流傳下來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沒有多少痕跡。 “雜家”這稱號,現在基本上說的就是此人沒有專業本事,什麼都知道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的意思。

●農家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漢朝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

5/“三教九流”的演變

後來,“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種行業、各色人物,當初本無褒貶。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九流”(包括“三教”)往往被用作貶義詞,如明清白話小說中,“三教九流”即泛指那些在江湖上從事各種行當的人,幾成“不入流”的代名詞。

按通常的說法,“九流”又分為上、中、下三種。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員外六流客,七燒八當九莊田。”

中九流:“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鑒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幫,五剃頭六吹手, 七戲八丐九賣糖。”

元朝的時候,政府按人們所從事的職業,把被征服的臣民詳細劃分為十個等級,

即“十流”: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元朝統治者是騎在馬背上的征服者,敵視知識份子,儒被列在娼妓之後。就像文革期間,知識份子被叫做“臭老九”、儒家成為批判對象一樣。

另:“九流”之外,尚有“十家”的說法,即“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小說家不耕不織,又無功名家業,在古代被人認為是不學無術,因而被認為“不入流”而列為“九流”之後。誰能想到,幾千後的小說家,值老錢了。

與三教九流相對應的,還有個詞,叫五行八,它們又指的是什麼呢?

6/五行八作都指啥

五行八作是民間對各行各業的傳統俗稱,源起南宋,泛指各行各業。

南宋時,市肆各種行業分別稱為“團”、“行”、“市”、“作分”等。 “團、行、市”多為商業, “作分”則是小手工業。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團行》載:“有名為‘團’者,如城西花團、泥路青果團、後市街柑子團,渾水閘鯗團。又有名為‘行’者,如官巷方梳行、銷金行、冠子行、城北魚行、城東蟹行、薑行、菱行、北豬行、候潮門外南豬行、南土北土門菜行、壩子橋鮮魚行、橫河頭布行、雞鵝行。更有名為‘市’者,如炭橋藥市、官巷花市、融和市南坊珠子市、修義坊肉市、城北米市。”

“其他工役之人,或名為‘作分’者,如碾玉作、鑽卷作、篦刀作、腰帶作、金銀打鈒作、裹貼作、鋪翠作、裱褙作、裝鑾作、油作、木作、磚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釘鉸作、箍桶作、裁縫作、修香澆燭作、打紙作、冥器等作分。”

元、明、清至民國,這種“行”、“市”、“作分”(作坊),各行各業仍沿用。

這樣的人家,是規矩人家。而有些“不務正業”的,出工時耍滑偷懶,有時還會偷偷跑出去做搞點副業,做點小生意,因此認識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各類“社會人士”。用大人們的話說就是,“三教九流”的人他都認識。那時,“三教九流”就成了不務正業的江湖閒人的代稱,是被人所鄙棄的。

其實,“三教九流”的本義是非常高大上的。

“三教九流”的說法在中國自古有之。三教,在漢朝時,漢儒將“夏尚武,殷尚敬,周尚文”成為三教,也有將儒家的施教內容稱為三教的。在佛教傳入中國後,三教通常是指儒教、道教、佛教。後世的三教,意思基本固定,指儒、釋、道。

九流,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3/三教

●儒教又稱“孔教”“聖教”(儒教不等於儒學)。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終極目標。儒教是禮樂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繼承者。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4/九流

所謂的九流,就是在先秦諸子百家共生的那個歷史時期非常有影響的著名學派,都是對社會發展與進步有積極作用的。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代表人物有老子與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

●陰陽家是盛行于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

●法家是戰國時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謂是“獨步天下”。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他們提出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為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盪的主要統治手段。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

●名家是以辯論名實等思辨問題為中心,並且以善辯成名的一個學派,又稱“辯者”、“刑(形)名家”。由於他們的研究方法奇特,雖然名家擅長論辯,但其論辯又流於“苛察繳繞”,疙疙瘩瘩,詭譎奇異,所以歷史上一直名聲不好。

●墨家約產生于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從他們的組織管理來看,墨家可稱是中國最早的幫派之祖。

●縱橫家即合縱連橫的兩大陣營。合縱派的主要代表是蘇秦,連橫派的主要代表是張儀。這兩大名人對手,都是鬼穀子的學生。

●雜家是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學派,以博采各家之說見長。雜家在歷史上並未如何顯赫,雖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實際上流傳下來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沒有多少痕跡。 “雜家”這稱號,現在基本上說的就是此人沒有專業本事,什麼都知道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的意思。

●農家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漢朝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

5/“三教九流”的演變

後來,“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種行業、各色人物,當初本無褒貶。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九流”(包括“三教”)往往被用作貶義詞,如明清白話小說中,“三教九流”即泛指那些在江湖上從事各種行當的人,幾成“不入流”的代名詞。

按通常的說法,“九流”又分為上、中、下三種。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員外六流客,七燒八當九莊田。”

中九流:“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鑒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幫,五剃頭六吹手, 七戲八丐九賣糖。”

元朝的時候,政府按人們所從事的職業,把被征服的臣民詳細劃分為十個等級,

即“十流”: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元朝統治者是騎在馬背上的征服者,敵視知識份子,儒被列在娼妓之後。就像文革期間,知識份子被叫做“臭老九”、儒家成為批判對象一樣。

另:“九流”之外,尚有“十家”的說法,即“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小說家不耕不織,又無功名家業,在古代被人認為是不學無術,因而被認為“不入流”而列為“九流”之後。誰能想到,幾千後的小說家,值老錢了。

與三教九流相對應的,還有個詞,叫五行八,它們又指的是什麼呢?

6/五行八作都指啥

五行八作是民間對各行各業的傳統俗稱,源起南宋,泛指各行各業。

南宋時,市肆各種行業分別稱為“團”、“行”、“市”、“作分”等。 “團、行、市”多為商業, “作分”則是小手工業。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團行》載:“有名為‘團’者,如城西花團、泥路青果團、後市街柑子團,渾水閘鯗團。又有名為‘行’者,如官巷方梳行、銷金行、冠子行、城北魚行、城東蟹行、薑行、菱行、北豬行、候潮門外南豬行、南土北土門菜行、壩子橋鮮魚行、橫河頭布行、雞鵝行。更有名為‘市’者,如炭橋藥市、官巷花市、融和市南坊珠子市、修義坊肉市、城北米市。”

“其他工役之人,或名為‘作分’者,如碾玉作、鑽卷作、篦刀作、腰帶作、金銀打鈒作、裹貼作、鋪翠作、裱褙作、裝鑾作、油作、木作、磚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釘鉸作、箍桶作、裁縫作、修香澆燭作、打紙作、冥器等作分。”

元、明、清至民國,這種“行”、“市”、“作分”(作坊),各行各業仍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