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濕氣重百病纏!濕氣重5個信號,老中醫教你一招,輕鬆排出濕毒!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濕氣重的症狀

1、人的小肚子顯得很脹,看起來會比較大,肚子裡面並不是脂肪而是濕氣跟脂肪混在一起,造成的肥胖,有些人還會出現浮腫的症狀。

2、睡覺會不會流口水,多數人說流口水是個人的習慣,然而,這並不是流口水是你身體發出的資訊,而是濕氣重的人舌頭上會有一層很厚的舌苔,舌苔邊緣有齒印。

3、大便不成形、沾馬桶:濕熱會傷及脾胃,導致排泄功能出問題。尤其在春天,

你會發現自己拉的粑粑很稀,還沾便池。

4、女人小便及婦女帶下:出現小便渾濁、白帶增多、陰部瘙癢等情況。這也證明了你體內是濕氣重,這些表現很明顯看出來。

5、要是人身體的各項功能開始下降,對於房事也是很理想,女性還會有陰部的潮濕難聞,

男性常見為陽痿早洩,房事不振現象。

遠離壞習慣

不要熬夜

切勿過於太勞累。適當午睡,要保障一天的睡眠足夠7個小時,睡眠決定抵抗力。睡眠越好,身子的抵抗力越強!

不要久坐

夏季養生講究“少動多靜”,少動不代表不動。在中伏天,我們要注意防久坐,

久坐時間過長,會導致我們的腦部供血不足,從而產生頭暈目眩、心慌、心悸等心腦疾病發生。所以,大家在工作的時候,不要坐得太久,要適當地出去走動走動,增加下血液迴圈!

怎麼祛濕?

艾灸

艾灸是中醫中驅寒、除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樣,這應用與背部的保養同樣適用。

可以有非常好的強身健體、培補陽氣,調五臟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的作用。還可有效排出體內的淤堵、垃圾。

拔罐

拔罐是通過背部排毒的一種中醫養生保健療法,能夠消除疲勞、祛濕排毒。拔罐是通過一種體外的物理方式將體內毒素逼出體外的過程,

拔罐出水泡的實質就是皮膚皮下“充水”,體內的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進入並停留在皮膚中,這樣就形成了水泡。拔罐有助於體內痰濕的排出。

運動

運動是能夠很好的幫助身體進行排汗效果的,身體多進行排汗效果是能夠很好的幫助身體進行燃燒脂肪和促進代謝迴圈的效果,這樣對減肥是很有幫助的。

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就是足浴,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也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用熱水泡泡腳,既解乏,又利於睡眠。熱水泡腳能刺激足部的六條經絡,有健脾、祛濕、通經絡、利水的作用。正常人每天用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泡腳半個小時左右即可。

按摩穴位祛濕

豐隆穴

豐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話中的雷神。豐隆穴,顧名思義,就是假借豐隆這個象聲詞,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多揉此穴,健脾祛濕的作用非常不錯。

它在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脛腓骨之間。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鐘。

中脘穴

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即為此穴。我們可以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鐘。經常艾灸、按摩中脘穴可達到益肺、健脾、補腎、疏通任脈、利水化濕、消腫集於一體的功效。

陰陵泉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在這兒往裡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裡10分鐘以上即可。

陰陵泉有健脾利濕的作用,經常點按或用艾灸的方式刺激腿部陰陵泉穴,不僅可以達到祛痰濕排濕毒的效果,還對膝關節疼痛、膝關節水腫有緩解作用。

食療

薏米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實、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穀子,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薏米山藥芡實粥

材料:山藥、薏米、芡實適量即可、紅糖調味適量。

做法:三種食材打磨機打成粉,加足量水大火熬開,轉小火熬1小時。熬時要不停的攪動,以防糊底和溢鍋。熬好後盛入碗中可調適量紅糖。

結語:

你知道自己身上有濕氣嗎?

你會用什麼方法祛濕?

風箏無線,飄飄兮無影。童年已去!

感謝你的關注

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就是足浴,屬於中醫足療法內容之一,也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用熱水泡泡腳,既解乏,又利於睡眠。熱水泡腳能刺激足部的六條經絡,有健脾、祛濕、通經絡、利水的作用。正常人每天用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泡腳半個小時左右即可。

按摩穴位祛濕

豐隆穴

豐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話中的雷神。豐隆穴,顧名思義,就是假借豐隆這個象聲詞,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多揉此穴,健脾祛濕的作用非常不錯。

它在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脛腓骨之間。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鐘。

中脘穴

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即為此穴。我們可以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鐘。經常艾灸、按摩中脘穴可達到益肺、健脾、補腎、疏通任脈、利水化濕、消腫集於一體的功效。

陰陵泉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在這兒往裡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裡10分鐘以上即可。

陰陵泉有健脾利濕的作用,經常點按或用艾灸的方式刺激腿部陰陵泉穴,不僅可以達到祛痰濕排濕毒的效果,還對膝關節疼痛、膝關節水腫有緩解作用。

食療

薏米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實、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穀子,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薏米山藥芡實粥

材料:山藥、薏米、芡實適量即可、紅糖調味適量。

做法:三種食材打磨機打成粉,加足量水大火熬開,轉小火熬1小時。熬時要不停的攪動,以防糊底和溢鍋。熬好後盛入碗中可調適量紅糖。

結語:

你知道自己身上有濕氣嗎?

你會用什麼方法祛濕?

風箏無線,飄飄兮無影。童年已去!

感謝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