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68個孩子就有1個自閉症患兒,如何預防孩子患上自閉症?

這幾天心情都很低沉,因為身邊有一個朋友的孩子被症斷為自閉症。雖然之間也聽過很多關於自閉症的報導,但發生在身邊還是第一次。所以,豆媽覺得謝謝自閉症的事。

據美國國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16年的健康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自閉症(孤獨症)的患病率上升80%,

每68個兒童中竟就有一個;中國自閉症患者已經超過1000萬人,其中0-14歲的兒童逾200萬,並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自閉症患者,需要幫助,需要很多説明,需要非常多的説明。

這些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生活在與正常人格格不入的自己的維度裡,絕大多數生活無法自理,且伴隨一生,無法逆轉,無法治癒,只能經由漫長的恢復性訓練過程,讓一部分症狀表現較輕的患者獲得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社交技能。

每年都有無數家庭因此墜入絕望的深淵,並形成家庭經濟的惡性循環——因父母之中至少有一人不得不放棄工作,全職陪護,進而終生陪護,

而中國46.5%的自閉症家庭用於孩子康復的費用超過總收入的50%;近三成家庭無力支付康復費用,靠負債給孩子做訓練……自閉症,是非常嚴重而可怕的存在。

有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是,很多家長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多數人會以為孩子只是不太擅長社交,在特別小的時候耽誤了最佳的干預治療時間。

小孩輕度自閉症有哪些表現?

1、 言語障礙突出

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會說會用的詞彙有限,並且即使有的患兒會說,也常常不願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有的會說話,但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複一些單調的話。有的患兒只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

2、 不會模仿

“模仿”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工具,孩子就是通過模仿學習說話,學習運用無聲的身體語言、手勢和表情進行溝通的。但是自閉症患兒不懂得模仿。

3、語言遲鈍

輕度自閉症的患兒,大多數都會出現言語的減少,或者是終身不說話的情況。並且,疾病患兒說話,也大多數都用手勢進行交流,而且常常會分不清你我。

4、交際困難

即是缺乏與人交往、交流的傾向。有的患兒從嬰兒時期起就表現這一特徵,如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表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不主動找小孩玩,別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對呼喚沒有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

5、社交障礙

這是自閉症患兒面臨的最大問題。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也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自閉症患兒存在“思維盲區”(mind blind),他們似乎認為凡存在於他們自己腦子裡的東西,也一樣存在於別人腦子裡,彼此沒有什麽區別。即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感覺就是別人的感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感情。

6、興趣狹窄

自閉症兒童常常在較長時間裡專注於某種或幾種遊戲或活動,如著迷於旋轉鍋蓋,單調地擺放積木塊,熱衷於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兒童電視,電影則毫無興趣。

有許多患兒會出現每天吃同樣的飯菜以及走同樣的路線,並且每天所做的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樣的。而且患兒還出現無目的的活動,甚至會出現自傷的情況。

7、行為刻板

興趣狹窄,對環境要求嚴格,不容許有絲毫改變。患兒通常會較長時間地專注於某種或某幾種遊戲,經常重複一些固定刻板的動作,甚至有自殘行為。

8、智力障礙

70%的患兒智力落後,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較特殊的能力。

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表現為對音樂、美術等十分敏感或者記憶力超常等等。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即便患兒能毫不費力地閱讀或背誦,但他無法用他掌握的語言與人正常交流。

在言語治療師心中,一直秉承著給自閉症孩子創造良好有效的溝通氛圍;同時希望作為孩子的家人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而不是讓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與他們同伴;多把視線和關心給予孩子,鼓勵他們與同伴交流,讓他們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樣充滿童真地接觸外面的大千世界。

如何自查孩子是否有自閉症傾向?

1、 讓身邊的朋友幫忙

父母因為跟孩子久了,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交流模式,但那更像是條件反射,而不是有來有往的互動交流。如果父母是第一次生孩子,確實不容易覺察出孩子的問題。

2.老師的意見要重視

老師雖然不是自閉症專家,但她們見到的孩子多。她們看到的異常行為,一定是經過比較後超出了平均或正常範圍的異常;

3.要到專業的醫院去檢查。

兒科,精神科或全科醫生,而不是語言機構、早教機構。

如果孩子患有自閉症,父母該怎麼做?

1. 要細心,要有常識。

一般的自閉症兒童中,42%有嚴重智力障礙。29%有輕到中度的障礙,只有10%—20%的孩子智力正常甚至某一項超群。

天才型的很少。

10%--20%智力正常的孩子若能及早進行一些專項訓練,有可能成年後具備基本的社會功能,有工作,甚至能成家。但是,這樣的孩子也容易讓大家忽略了他的真實情況,以為他只是有些怪癖而已。

2. 積極訓練、矯治和藥物治療,但不要期望過高

國外的研究表明,接受過至少兩年,每週至少40小時的強化行為治療後,自閉症患兒在認知技能和行為控制上有顯著進步,但離正常人還是有差距。

約三分之二的孩子在成年後仍離不開家長或專業機構的看護。所以,如何治療,治療的投入有多大,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量力而行。

約30%的自閉症患兒到了青少年期會發生痙攣和抽動,表明其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必要的生物學治療是必需的。雖然不能讓孩子恢復為正常人,但是會減少很多症狀的出現。

3. 接受現實。

接受他們比改變他們更重要。

治療與矯治訓練交由專業的人去做,家庭和社會能做的,是對他們的理解和接受,接受就意味著承認他們與我們不同,而不是非要把他變得跟我們一樣。

由於大多數孩子成年後仍無法發揮正常的社會功能,對於他們的家庭來說,更需要的是對他們生活的補助以及父母去世後這些孩子能享受的社會福利。

4. 避免誤診。

心理/精神科的很多專業術語都容易被大眾用字面意思誤讀,近幾年自閉症檢出率高,不一定是發病率增加,可能的原因是,過去診斷為智力障礙的案例,現在被診斷為自閉症。

再就是誤診,很多人一看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跟小朋友玩或玩得不好,就說孩子是自閉症。

家長一旦有懷疑,一定要去兒童醫院或精神病專科醫院正規檢查。有一種說法,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越容易的自閉症。

這種說法目前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和大規模的調查資料支援。目前自閉症兒童在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中檢出率高,原因可能是這樣的父母更有機會瞭解並懷疑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因而送醫院檢查。在貧困地區和精神衛生還不發達的地區,自閉症的案例被當做智力低下而沒有送去醫院檢查或者誤診。

自閉症的病因有哪些?如何預防?

1、 遺傳的因素

20%的自閉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慧不足、語言發展遲滯和類似自閉症的。此外,自閉症男童中約10%有染色體脆弱症。

2、 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

婦女懷孕期間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禁☆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兒的腦部發育受損傷而導致自閉症。

3、 腦器質性損害

如產傷、宮內窒息、感染、中毒等,15%-50%的患兒伴癲癇發作、腦電圖異常、腦CT、磁共振有非特異性改變。

有的伴有神經系統體征、軀體畸形等。

先天性風疹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均可能與自閉症發病有關。

4、 新陳代謝疾病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陳代謝障礙,造成腦細胞的功能失調和障礙,會影響腦神經訊息傳遞的功能,而造成自閉症。

5、 家庭因素

父母是專業技術人員,受過高等教育,比較聰明,但做事刻板,並有強逼傾向,對孩子冷淡和頑固,家庭缺乏暖和。

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休士頓校區的研究人員發表聲明說,父親從事技術性工作,其子女更有可能患自閉症系列障礙。父親是工程師,孩子患自閉症系列障礙的可能性會高出一倍。

6、 環境因素

早年生活環境中缺乏豐富和適當的刺激,沒有教以社會行為。

或長期處在單調環境中的兒童,會用反復動作來進行自我刺激,對外界環境就不發生愛好。

7、汽車尾氣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孕婦如果經常吸入汽車尾氣,胎兒患自閉症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在空氣品質較低的地區生活的孕婦,胎兒患自閉症的風險更是會高出常人一倍,該項結果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雜誌上。

8、 陰霾天氣

研究人員採用美國環境保護署的空氣污染資料,以評估孕婦懷孕時暴露於污染物的程度。研究結果顯示,住在空氣中柴油微粒和汞含量最高地區的女性,所生自閉症孩子的概率是住在含量最低地區女性的兩倍。二手煙同樣不容忽視。

9、 准媽媽缺鐵

如果人體內的紅細胞偏低,那麼人體的器官和組織將無法正常獲得足夠的氧氣。

研究人員說,鐵質對胎兒大腦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這意味著缺鐵可能導致自閉症的發生。這項研究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驗證了母親鐵的攝入量與孩子患上自閉症之間的聯繫。

這項研究針對多對母親和孩子進行了研究和檢測,從孩子出生前三個月到哺乳期結束期間,孕產婦的鐵攝入量,包括維生素、其他營養補充劑和早餐麥片等。相比于那些孩子發育正常的母親,那些孩子患有自閉症的母親在孕前或懷孕可能沒有服用足夠的鐵補充劑。

10、大齡准媽媽

此外,研究還證明了如果孩子出生時母親的年齡在35歲或35歲以上且貧血(缺鐵)時,孩子患上自閉症的風險將再增加5倍。如果母親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時,孩子患上自閉症的幾率也會增加。

11、母親孕期的不良情緒

胎兒受到母親情緒的影響造成發育障礙,失去了學習認識事物及問題的能力,無法開發智慧,只留下動物屬性的反射及本能特徵。因此情緒胎教顯得尤為重要,准媽媽應該通過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健康為胎寶寶構建最優質的子宮內生長環境。

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也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自閉症患兒存在“思維盲區”(mind blind),他們似乎認為凡存在於他們自己腦子裡的東西,也一樣存在於別人腦子裡,彼此沒有什麽區別。即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感覺就是別人的感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感情。

6、興趣狹窄

自閉症兒童常常在較長時間裡專注於某種或幾種遊戲或活動,如著迷於旋轉鍋蓋,單調地擺放積木塊,熱衷於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兒童電視,電影則毫無興趣。

有許多患兒會出現每天吃同樣的飯菜以及走同樣的路線,並且每天所做的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樣的。而且患兒還出現無目的的活動,甚至會出現自傷的情況。

7、行為刻板

興趣狹窄,對環境要求嚴格,不容許有絲毫改變。患兒通常會較長時間地專注於某種或某幾種遊戲,經常重複一些固定刻板的動作,甚至有自殘行為。

8、智力障礙

70%的患兒智力落後,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較特殊的能力。

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表現為對音樂、美術等十分敏感或者記憶力超常等等。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即便患兒能毫不費力地閱讀或背誦,但他無法用他掌握的語言與人正常交流。

在言語治療師心中,一直秉承著給自閉症孩子創造良好有效的溝通氛圍;同時希望作為孩子的家人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而不是讓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與他們同伴;多把視線和關心給予孩子,鼓勵他們與同伴交流,讓他們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樣充滿童真地接觸外面的大千世界。

如何自查孩子是否有自閉症傾向?

1、 讓身邊的朋友幫忙

父母因為跟孩子久了,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交流模式,但那更像是條件反射,而不是有來有往的互動交流。如果父母是第一次生孩子,確實不容易覺察出孩子的問題。

2.老師的意見要重視

老師雖然不是自閉症專家,但她們見到的孩子多。她們看到的異常行為,一定是經過比較後超出了平均或正常範圍的異常;

3.要到專業的醫院去檢查。

兒科,精神科或全科醫生,而不是語言機構、早教機構。

如果孩子患有自閉症,父母該怎麼做?

1. 要細心,要有常識。

一般的自閉症兒童中,42%有嚴重智力障礙。29%有輕到中度的障礙,只有10%—20%的孩子智力正常甚至某一項超群。

天才型的很少。

10%--20%智力正常的孩子若能及早進行一些專項訓練,有可能成年後具備基本的社會功能,有工作,甚至能成家。但是,這樣的孩子也容易讓大家忽略了他的真實情況,以為他只是有些怪癖而已。

2. 積極訓練、矯治和藥物治療,但不要期望過高

國外的研究表明,接受過至少兩年,每週至少40小時的強化行為治療後,自閉症患兒在認知技能和行為控制上有顯著進步,但離正常人還是有差距。

約三分之二的孩子在成年後仍離不開家長或專業機構的看護。所以,如何治療,治療的投入有多大,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量力而行。

約30%的自閉症患兒到了青少年期會發生痙攣和抽動,表明其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必要的生物學治療是必需的。雖然不能讓孩子恢復為正常人,但是會減少很多症狀的出現。

3. 接受現實。

接受他們比改變他們更重要。

治療與矯治訓練交由專業的人去做,家庭和社會能做的,是對他們的理解和接受,接受就意味著承認他們與我們不同,而不是非要把他變得跟我們一樣。

由於大多數孩子成年後仍無法發揮正常的社會功能,對於他們的家庭來說,更需要的是對他們生活的補助以及父母去世後這些孩子能享受的社會福利。

4. 避免誤診。

心理/精神科的很多專業術語都容易被大眾用字面意思誤讀,近幾年自閉症檢出率高,不一定是發病率增加,可能的原因是,過去診斷為智力障礙的案例,現在被診斷為自閉症。

再就是誤診,很多人一看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跟小朋友玩或玩得不好,就說孩子是自閉症。

家長一旦有懷疑,一定要去兒童醫院或精神病專科醫院正規檢查。有一種說法,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越容易的自閉症。

這種說法目前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和大規模的調查資料支援。目前自閉症兒童在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中檢出率高,原因可能是這樣的父母更有機會瞭解並懷疑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因而送醫院檢查。在貧困地區和精神衛生還不發達的地區,自閉症的案例被當做智力低下而沒有送去醫院檢查或者誤診。

自閉症的病因有哪些?如何預防?

1、 遺傳的因素

20%的自閉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慧不足、語言發展遲滯和類似自閉症的。此外,自閉症男童中約10%有染色體脆弱症。

2、 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

婦女懷孕期間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禁☆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兒的腦部發育受損傷而導致自閉症。

3、 腦器質性損害

如產傷、宮內窒息、感染、中毒等,15%-50%的患兒伴癲癇發作、腦電圖異常、腦CT、磁共振有非特異性改變。

有的伴有神經系統體征、軀體畸形等。

先天性風疹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均可能與自閉症發病有關。

4、 新陳代謝疾病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陳代謝障礙,造成腦細胞的功能失調和障礙,會影響腦神經訊息傳遞的功能,而造成自閉症。

5、 家庭因素

父母是專業技術人員,受過高等教育,比較聰明,但做事刻板,並有強逼傾向,對孩子冷淡和頑固,家庭缺乏暖和。

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休士頓校區的研究人員發表聲明說,父親從事技術性工作,其子女更有可能患自閉症系列障礙。父親是工程師,孩子患自閉症系列障礙的可能性會高出一倍。

6、 環境因素

早年生活環境中缺乏豐富和適當的刺激,沒有教以社會行為。

或長期處在單調環境中的兒童,會用反復動作來進行自我刺激,對外界環境就不發生愛好。

7、汽車尾氣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孕婦如果經常吸入汽車尾氣,胎兒患自閉症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在空氣品質較低的地區生活的孕婦,胎兒患自閉症的風險更是會高出常人一倍,該項結果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雜誌上。

8、 陰霾天氣

研究人員採用美國環境保護署的空氣污染資料,以評估孕婦懷孕時暴露於污染物的程度。研究結果顯示,住在空氣中柴油微粒和汞含量最高地區的女性,所生自閉症孩子的概率是住在含量最低地區女性的兩倍。二手煙同樣不容忽視。

9、 准媽媽缺鐵

如果人體內的紅細胞偏低,那麼人體的器官和組織將無法正常獲得足夠的氧氣。

研究人員說,鐵質對胎兒大腦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這意味著缺鐵可能導致自閉症的發生。這項研究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驗證了母親鐵的攝入量與孩子患上自閉症之間的聯繫。

這項研究針對多對母親和孩子進行了研究和檢測,從孩子出生前三個月到哺乳期結束期間,孕產婦的鐵攝入量,包括維生素、其他營養補充劑和早餐麥片等。相比于那些孩子發育正常的母親,那些孩子患有自閉症的母親在孕前或懷孕可能沒有服用足夠的鐵補充劑。

10、大齡准媽媽

此外,研究還證明了如果孩子出生時母親的年齡在35歲或35歲以上且貧血(缺鐵)時,孩子患上自閉症的風險將再增加5倍。如果母親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時,孩子患上自閉症的幾率也會增加。

11、母親孕期的不良情緒

胎兒受到母親情緒的影響造成發育障礙,失去了學習認識事物及問題的能力,無法開發智慧,只留下動物屬性的反射及本能特徵。因此情緒胎教顯得尤為重要,准媽媽應該通過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健康為胎寶寶構建最優質的子宮內生長環境。